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埔寨火龍制作過程

埔寨火龍制作過程

埔寨火龍制作過程:“火龍”由鐵絲、竹料、紙等紮成,先用竹篾紮好每壹節的龍體輪廓,再裱上白紙,然後用彩筆畫上龍鱗、角、爪、眼睛等,最後將數以千計的煙花、炮竹、火箭安放在龍頭、龍尾、龍身。

代代相傳下來,“火龍”的制作工藝不斷地提高,從龍身七節、九節、逐步增至十壹節、十三節、十五節,長度達四十多米。

龍舞(埔寨火龍)是梅州市豐順縣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由燒火樹(燒煙架)、燒禹門(鯉魚跳龍門)、燒火龍三項組成,至今有300年歷史,於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豐順縣誌》記載,早在清乾隆年間,埔寨人民為慶豐收、迎新歲、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五谷豐登,每逢元宵,當地鄉民便會出錢出力,購買火藥、煙花等制造火龍,配予煙架、禹門等多個節目,於元宵之夜在“龍身崠”(地名)舉行火龍煙花晚會。

文化特征

由舞火龍有關來源的三種傳說可以看出,第壹種傳說是祈雨,第二、第三種傳說都是除惡去害,從傳說中就不難看出舞火龍運動具有祈求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除惡滅害、逢兇化吉、祥和平安的文化寓意。

舞火龍其中的“燒火樹”,十二托所帶來的吉祥物更是蘊含了吉祥如意的祈求。埔寨的火龍,出現在元宵夜之夜,將元宵夜火的元素引入傳統的舞龍活動中。

當晚,埔寨的男女老幼,都渴望能看到舞火龍表演,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果火花濺在身上燙出了泡,泡多象征著錢多,今年壹定會發大財。特別是擎龍頭,出錢最多的才能擎龍頭,擎了龍頭壹定會行好運,當地人稱之為“大發隆運”。

  • 上一篇:“燒炕”的由來
  • 下一篇:王者榮耀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