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是中國民間藝術。
壁畫是典型的民間繪畫藝術,始於遠古的圖騰、象形文字,發展於西周秦漢、唐宋,鼎盛於明清、民國,壹直到新中國成立,隨著社會變遷,現幾乎失傳。
民間彩繪壁畫主要流傳以楊陵、扶風、岐山、鳳翔、寶雞、興平、鹹陽、周至、戶縣、長安等區域,在寺廟、旅遊景區等地方比較常見,在山西、河南、湖北、甘肅、四川等地有很大的影響力。
傳統彩繪壁畫分為地丈、規天地、立骨布局、落墨、調制顏料、上色、開墨、染色、立粉、貼金十道工序,表現手法主要以青浸墨為主,有上五彩,中五彩、下五彩之分,要求筆法功力深厚,運線有力,鋼柔兼備,流暢自然,有入木三分的感覺。
人物要形神兼備,生動自然,符合故事情節;章法布局合理,常采用多點透視法。傳統的民間彩繪壁畫,以拜師學藝的方式傳承,絕大多數出自農民,多在寺廟、旅遊景區等傳承創作。
民間藝術的意義
民間藝術作為壹種文化現象,是科技與文化交匯的產物,其中蘊涵著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技術、技能、設計、化學、冶金、材料、力學、工藝等深厚的科學原理以及民風、民俗、文學、音樂、雕塑、裝飾、戲劇、繪畫、書法等等廣博的文化藝術底蘊。
身入其境,其樂無窮,是進行素質教育的絕好手段,且雅俗***賞,老少皆宜,操作容易,效果顯著,是藝術教育應著重研究的領域。經濟發展是先決條件;文化藝術,尤其是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