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劇又稱壯劇,是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和說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過去,壯族自稱“布托”,意為“土著人”和“本地人”,並給壯族起綽號“長托”,意為“地方戲曲”,以區別於漢劇。壯劇常見的叫法有四種:1,板凳戲——壹兩個人坐在板凳上唱。2、門口場景——搬板凳在門口唱歌。3、平劇——在寬敞的平臺上唱歌。4、巡戲——巡戲在村裏唱。
壯族傳統劇種有七種:流行於靖西、德保的德景木偶戲,流行於靖西、德保、那坡的馬莊嬡戲,流行於田林、淩雲、樂業縣、百色等桂西地區的田林壯劇,流行於隆林的隆林壯劇,流行於文山富寧縣、武鳴、河池、宜山、百色的富寧壯劇、廣南壯劇。由於地域環境、方言、音樂唱腔、表演風格、伴奏樂器等方面的差異,壯劇產生了廣西的北壯劇、南壯劇、壯士宮戲(又稱石壯戲),雲南的富寧壯劇、廣南壯劇等。南魯壯劇用南魯壯語表演,主要分布在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陽、田東等縣。北陸壯劇是用北陸壯語表演的,主要分布在廣西的田林、西林、隆林、淩雲、樂業縣、富寧、南南等縣。據不完全統計,路楠壯劇有100多個傳統劇目,北陸壯劇有200多個傳統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