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流程:
(1)激發興趣引入,初步感受童謠的趣味性。
(2)閱讀兒歌,了解不同兒歌的特點。
(3)創作童謠,感受童謠的童趣。
教學反思:
1,所選的四種兒歌,即數字歌謠、連鎖歌謠、倒掛歌謠、問答歌謠,都有壹定的代表性,學生知道兒歌有哪些種類。
2.各種形式的閱讀,感受童謠的不同特點。這節課用了拍手讀、動作讀、重點讀、唱歌讀,感覺不同的童謠有不同的閱讀形式。
3.畫圈圈,尋找童謠中的“樂趣”。不動筆墨,不讀,設計壹個圈畫,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找出童謠中有趣的地方。比如數字民謠“12345”不僅有量詞,還有擬聲詞。這些文字的出現給童謠增添了畫面感,用手壹畫就能感受到童謠的趣味性。
4.譚雅的創作給了學生成長的空間。結合問答歌謠的語言形式,創作圓歌謠和尖歌謠。
問題:
1.童謠的趣味性在哪裏?好像還不夠深。僅僅是童謠的類型和朗讀的形式嗎?能不能深入挖掘壹下內容?比如在倒掛歌謠中,抓住這些類似“狗吃草,馬有角”的有趣句子,以動作朗讀或高低朗讀的形式加以誇張?這需要重新考慮。
?20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