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年(公元1044),騰被貶越州,正值嶽陽樓塌。李晴五年,滕在民眾的支持下重建了嶽陽樓。
騰重修的嶽陽樓毀於明崇禎十壹年(1639年4月),次年重修。清代進行了多次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知府張德榮對嶽陽樓進行了壹次大規模的修繕,將樓址移動了60多尺。
嶽陽樓在1700多年的歷史中,屢修屢毀,屢修屢建。幾經滄桑,屢毀屢建,歷史上修過30多次。每次改造後“檐上有冰亭,有人贊,文人登高徘徊”;;毀之時,“浪滔天,動客詩人低頭深呼吸”(清代張德榮重修嶽陽樓)。
到了民國末期,建築已經破舊不堪。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撥款對嶽陽樓進行了維修,修建了懷府閣、碑廊,重修了三醉閣、仙梅閣。
1983年,國務院撥專款,對嶽陽樓進行為期壹年半的大修,目的是“修舊如舊”,將腐朽的構件按原樣復制更新。
5月1984,1,嶽陽樓大修對外開放。修復後的嶽陽樓保留了清代的規模、風格和大部分建築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