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墻建於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城墻為土石磚結構,高20英尺,厚10英尺,周長642英尺。分為東、南、小西、大西、北五個門。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崇山縣遷至太平鎮。致遠二十九年起為道、州、縣、專區、直轄市所在地,歷史810年。
景點概況
崇左市太平鎮位於左江中遊,橫跨左江北岸。湘桂鐵路從東到西南貫穿江南城市,左江從西南進入,蜿蜒繞城南北,再繞向東北。古有麗水四折,三面環抱之說,形似壺,故名壺城。指的是右岸壹個軛狀的河岸,三面被左江包圍。
自元明以來,人們根據山形和水勢修建了葫蘆城。它帶著寶葫蘆的靈氣,只有壹條路從葫蘆口進城,河邊開著四個城門。在葫蘆城內,人們生活在緊湊的社區中,擁有財富和經濟繁榮。
清代太平知府甘如來寫過壹首詩《讀壺關城》:“壺城始建於明初,故以模範命名。麗江有六折的,比如圍其郭。東、西、南,沒有堵河的危險。城北的兩個河口,和陸地壹樣。”太平鎮歷史悠久。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六月,設置太平道。太平路治所在本市區太平鎮。
左江壁畫
崇左左江壁畫位於江州區孔家村雙堆集山至龍溝山的左江兩岸,全長80公裏。有雙堆磯山、白拓山、皇朝成山等28幅巖畫。這些巖畫不僅分布在左江兩岸的懸崖上,也分布在左江幾公裏外的陸地上。
這些壁畫大多是各種姿勢的畫像,畫在懸崖峭壁上,險峻艱深,從戰國早期壹直到東漢時期。
其中,白拓山壁畫是最重要的。這裏的壁畫制作在白拓西南約100米的陡峭懸崖上,北距白拓街約50米,西北距白拓新街1公裏,隔江西河距布疃村0.75公裏,下遊與陰山崖壁畫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