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縣的特色文化包括地院建築技藝、窯洞建築技藝、高平陸、鑼鼓雜戲、踩高蹺動物等。
1.堤院建築技藝:黃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多在山西南部黃河岸邊的平陸縣。地下院落是典型的土坯建築,是從黃土丘陵地區的土洞移植到平原地區的壹種民居形式。
2.築穴技藝:築穴技藝是中國農耕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傳統手工技藝之壹,是中國北方住宿文明的源頭,是人類與自然環境鬥爭的歷史見證。
3.平陸高腔:原名絲弦戲,俗稱山窩子戲,形成於清代同治年間,起初流行於平陸縣沙口、張羽壹帶,後逐漸流傳到河南夏縣、芮城、臨晉、運城,陜西陜縣,陜西靈寶、潼關、樺南等地。
4.鑼鼓雜戲:據唐代貞元二年臨猗縣龍巖寺石碑記載,龍巖寺有雜戲。按照舊俗,正月,臨猗縣的龍巖寺會表演鑼鼓雜戲拜佛,所以又叫“龍巖雜戲”。
5.踩高蹺的動物:踩高蹺的動物由動物頭部、動物身體和表演者組成。表演時,他們兩人踩著高蹺騎著動物,演員們負重前行,按照曲牌的節奏行走。輔樂由鑼鼓、花鼓等打擊樂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