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漢語壹級詞,讀作sāi或sā,指“語氣”時,舊讀作sì。最早見於青銅器銘文,原意為深思、考慮,引出懷舊、悲傷、想法、創作思路。《說文解字》被認為是“寬容”。
漢字的起源:
思維、認識和形聲字。從字形上看,金文(戰國晚期出土的燕陶)中的“司”字由上半部“圭”(由“頭”和“表示額頭所在位置的符號”組成,指嬰兒頭骨未合的地方)和下半部“心”組成。《小傳》中的“四”字也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只是“四”字有了壹點變化。
頭蓋上因為寫小篆時用筆的原因多了壹點。李時將“司”字誤改為“田”,“司”字楷書繼承隸書寫“司”。在詞義上,“思”的本義是深入的思考和考慮,引申指“鄉愁、憧憬”、“憂傷、悲傷”、“心情、思想、觀念”、“創意”。
知識延伸書法:
書法是中國以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獨特的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包括中國書法、蒙古書法、阿拉伯書法、英文書法。他的《中國書法》是中國獨特的傳統漢字藝術。廣義的書法是指文字和符號的書寫規則。
換句話說,書法是指根據文字的特點和意義,用其筆法、結構和構圖進行書寫,使之成為壹種優美的藝術品,中國書法是漢民族的壹種原始的行為藝術,被譽為:無聲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音樂等。
2018 12,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紹興文理學院為中華優秀傳統書法文化傳承基地。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教育部決定成立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