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有壹個專門用於擺手舞的“畫廊”,土家族稱之為“擺手舞館”。來鳳縣社米湖,位於酉水河畔,是擺手舞的故鄉。“手搖堂”的地面鑲嵌著石頭,平整光滑。
中間種著壹棵高大的桂花樹或松柏樹。“手搖堂”又稱“神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人們都會在這裏舉行祭祀活動,擺手舞是祭祀活動的主要內容。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高低低,都圍著鑼鼓聲跳舞。跳舞時,壹人練鼓唱鑼,大家隨鼓起舞。舞者的手和腳同時向同壹個方向運動,兩者相對,踢動揮舞,扭動旋轉,渾厚有力。舞蹈的基本動作有單擺、雙擺、旋轉擺、三步半小擺、叉形擺、觀月擺、水平小擺,還有大擺和小擺。
手舞概述:
“紅燈千人,還有纏綿的歌聲。”“地宮裏人山人海,* * *壹揮手拜年。”這是清代詩人對土家族擺手舞的真實寫照。起源於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擺手舞,不僅是土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動,也是土家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顯著文化標誌之壹。
擺手舞所承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廣闊的文化空間,表明它具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特征,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