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核心是改變傳統的資源和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向創新和質量驅動的發展模式轉變,依靠科技、人力資本和管理創新。
原因:
1這種資源和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造就了中國的工業大國地位,同時也造就了中國以資源、原材料、半成品和傳統低端產品為主的傳統產品出口模式,低端勞動密集型的工業發展模式。同時也造成了中國產能過剩的局面,低端制造企業規模龐大,同質化嚴重。
2013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破10,破7,說明這種發展模式的“紅利”已經消失。
2.創新驅動
如第壹條闡述了創新驅動的背景。這裏將闡述創新驅動的重要性。
1),發達國家壹直被稱為發達國家,主要是因為他們是資本、技術和管理的輸出國。這個位置是技術領先造成的。比如美國,他們壹直致力於創新領導者的地位。這變相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
2)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產品低端,附加效益低,國際話語權弱。
3)、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同質化嚴重,市場主體只有通過低價傾銷的策略來獲取市場,這種野蠻低價最終可能導致市場毀滅。
4)創新是獲得差異化的必由之路。
5)創新是獲得高附加值的唯壹手段。
6)創新是獲取品牌資產的主要手段。
7)創新順應供給側改革戰略,實現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
8)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柱和源泉。
等壹下。
註:上面提到的唯壹手段是從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如流程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等,證明創新是主體質量效益發展模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