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於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8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 12,教育部辦公廳公布北京大學為中國優秀昆曲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昆曲,原名“昆山腔”(簡稱“昆曲”),是我國壹種古老的戲曲聲腔和劇種,現在又稱為“昆曲”。昆曲是漢族最古老的傳統戲曲之壹,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尤其是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被稱為“百花園中的蘭花”。昆曲於公元14世紀起源於中國蘇州昆山,後經魏良輔等人改良後走向全國。自明朝中葉以來,它統治了中國戲劇近300年。
地理分布
昆曲的唱腔最初是以蘇州的吳語為基礎,但傳入各地後,又與地方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演變成許多流派,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昆曲體系,成為全民族的代表劇種。清朝乾隆年間,昆曲發展進入全盛時期。從此,昆曲開始稱霸梨園,延續了600至700年,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具有悠久傳統的戲曲形式。
昆山腔開始在蘇州流傳。萬歷年間,由蘇州傳至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萬歷年間末,也流入北京。到了清代,因為康熙喜愛昆曲,所以更受歡迎。這樣,昆山腔就成了明中葉至清中葉最有影響的聲腔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