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對兒童教育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的“自然教育理論”中。其基本思想是根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引導孩子的氣質,激發孩子的興趣,促進孩子的自然發展。他的“自然教育論”是在盧梭的《艾米·JL》出版前200多年提出的,該書是西方最早表達自然教育思想的名著。
對教育水平的貢獻
1,主張建立書院。
為了實現除掉“心中之賊”的願景,王陽明在施政中特別註重道德教育的運用,積極致力於學校教育的推廣,並以書院倡導“崇仁生德”。自隆昌龍崗書院建立以來,王陽明在各地大力興辦書院教育,作為官方教育的有力補充,並向社會下層和民間士子開放學校,旨在對民眾進行系統而廣泛的傳統道德教育,達到辦學治天下的目的。
僅明代嘉靖年間,廣西新建書院就多達31座,占全國同期新建書院的42%。明清時期,久負盛名的南寧文賦書院是他生前創辦的最後壹所書院,陽明心學也在南疆文大建立。
2、大力開設社會科。
王守仁不僅重視普通書院的教育,也重視普通兒童的“社會科”教育。王守仁認為,教育的重點在於表現人倫關系,兒童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啟蒙時期兒童的誠信,提倡儒家“孝、忠、信、禮、義、誠、恥”的教導,主張在教育過程中鼓勵兒童的天性,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
明成祖武十三年(1518),王陽明在贛州新建義泉、龍池、福安等五所社學,並相繼頒布《興社學》、《頒布社學條令》等多項法令,明確了辦社學的規章制度,督促各級官員選拔和優待教師,促進了社學教育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