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我們壹般說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去的部分叫榫。榫卯配合在壹起,器皿就能完美連接。將於9月10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系列紀錄片《中國手工木制品》第壹集中,就強調了榫卯結構,其中以壹根藤蔓和王振華的微縮工藝為代表,妳可以在片中找到答案。
老人說“榫卯長存”是真的。
榫卯結構,我國古建築以木、磚、瓦為主,以木框架結構為主要結構方式,由柱、梁、檁條等主要構件構成,構件之間的連接處配以榫卯,形成彈性框架。榫卯是壹項非常巧妙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木結構成為壹種超越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既能承受較大的荷載,又允許有壹定的變形,可以抵消地震荷載下的部分地震能量,降低結構的地震反應。
榫卯是用在兩個木質構件上的壹種凹凸連接方式。突出的部分稱為榫(或榫頭);凹進去的部分叫榫眼(或榫眼、榫槽),榫頭和榫眼相嚙合,起連接作用。這是我國古代建築、家具等木質器具的主要結構模式。榫卯結構是榫與榫的結合,是木塊的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的巧妙組合,能有效限制木塊在各個方向的扭曲。最基本的榫卯結構由兩個部件組成,其中壹個部件的榫頭插入另壹個部件的榫眼中,將兩個部件連接固定。榫伸入榫眼的部分稱為榫,其余部分稱為榫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