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的必然趨勢。先說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改革基礎教育領域各種弊端的必由之路。要實現這壹轉變,必須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深化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的改革,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立有效的評價和運行機制。
關鍵詞基礎教育;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改變
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初級階段。基礎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後續階段的教育質量和人才質量。在基礎教育階段,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教育改革的趨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改革基礎教育弊端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第壹,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和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是壹個競爭激烈的世紀。人們普遍認為,未來國際社會的競爭將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尤其是人才和國民素質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將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和主動地位。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將戰略重點從物質和資金投入轉向人才投入。在戰略發展目標上,要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把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的壹代新人作為教育的核心。在教育質量問題上,各國不僅重視受教育者的知識質量,而且重視智力質量、修養質量以及文化、道德、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和諧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育的功能得到了加強,提高全體公民的素質被放在越來越突出的位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達到發達的生產力水平,要求培養大批各級各類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求這些人才具有綜合素質,包括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科學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和交往素質。這些素質的形成是應試教育所不可能的。只有面向現代化的綜合素質教育才能肩負起這壹歷史重任。因此,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
第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由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決定的。
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現現代化,需要大量的高級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依賴於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源頭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可以為人才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提供高素質的學生。基礎教育搞不好,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影響現代化建設。眾所周知,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是為上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為各行各業培養合格的勞動者,為學生離校後繼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其內容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它具有普遍性、民族性和啟蒙性的特點。幼兒在這個階段接受的教育,往往會影響他的壹生,影響他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所以我們不能把基礎教育變成簡單的應試教育和升學教育,而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教育。
第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改革基礎教育領域種種弊端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發展迅速,成績斐然。但也要看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在基礎教育領域依然存在。正是這些弊端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應試教育的本質是什麽?考試?為了目標,壹切圍繞?考試?開展教育活動。是壹種選拔淘汰教育,以應試能力的強弱,以考多少分,以升學率的成敗來決定獎懲。它致力於在考試科目範圍內灌輸書本知識,致力於獲得高中升學率。這就產生了種種弊端:第壹,教育對象的“局限性”。其主要特點是選擇適合受教育的孩子,而不是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從而造成相當壹部分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層次被淘汰。二是教育內容的片面性。應試教育導致壹切都圍著考試的指揮棒轉,教考什麽,不教不考的知識和技能。三是教學過程中的表面化。應試教育只註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缺乏適當的深度,往往是膚淺的。四是教育效果的不真實性。為了考試,我潛入倉庫,把學生的能力換成老師的能力。因此,以分數為標誌的水平並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實際素質水平,應試教育也無法完成提高國民素質的使命。素質教育的本質是根據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把人的先天稟賦與後天社會因素的影響結合起來,挖掘和發揮受教育者的身心潛能,促進其全面和諧發展。與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具有不可比擬的巨大優勢:壹是主體性,即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二是綜合性,即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個性創造條件;三是基礎,為每壹個受教育者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其素質的全面發展確立堅實的生長點;四、時代性,素質教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體現了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五是綜合性,註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使之形成壹個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六是層次性,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的發展形成壹個由低到高、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因此,要想消除基礎教育中應試教育的弊端,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第四,深化改革,努力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是教育領域的壹場深刻革命。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革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努力把它搞好。
1.轉變教育思想,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知識、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身、學會審美打好基礎,使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2.加快課程改革。
實施國家教委頒布的課程計劃,建立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隱蔽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要切實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深難教材和各種輔導資料問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3.改革教學方法
改造過去?註射?、?滿堂灌?啟發式教學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4.加快考試制度改革。
目前,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方,要取消小學畢業生畢業考試和升初中入學考試,實行就近入學,逐步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的復讀制度。要進壹步完善初高中畢業考試制度,充分發揮畢業考試對中等教育的導向作用。
5.完善政策導向。
首先是改革現行的勞動人事制度和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現在的高考,是通過轉移戶籍,終結鐵飯碗,促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戶籍制度。二是進壹步改革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減輕升學競爭壓力。
6.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和運行機制。
根據教育方針、素質教育目標和社會發展要求,堅決摒棄以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單壹、片面、靜態的評價標準,運用現代教育評價手段和技術,將中學合格率與升學率分離,評價脫鉤,建立全面、發展、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將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與運行機制相結合,通過有效運行確保評價目標的實現。
7.建設高素質的校長和教師隊伍。
校長在辦學過程中處於管理系統的核心地位和決策地位。校長的思想、行為、作風直接影響著學校工作的大局。教師是學校教書育人的主力軍,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思想素質、人格素質和知識水平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為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