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推動鼓樓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區委《關於制定福州市鼓樓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我區“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全面落實省市關於支持海西建設、推進跨越發展的各項戰略部署的《意見》,堅持“先行先試、加快轉型、民生優先、科學建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為主線,圍繞“富民強區、和諧宜居”的發展定位,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強化自主創新, 建設生態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深化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宜居宜商的鼓樓,建設海峽西岸。
在綜合分析未來五年全國、省市發展趨勢和鼓樓區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我區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保持穩定增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壹步提高。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5438億元,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服務業增加值保持了15%以上的增幅,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宜居。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在省市前列。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創造更多就業和創業機會。居民收入會普遍快速增長,人民幸福指數會逐步提高。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全面發展,各項指標均居省市前列。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進壹步加強,壹批重大民生工程竣工。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和諧穩定。“十二五”發展的主要目標突出了加快轉型、努力趕超東部發達城區水平的要求;充分體現了跨越式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有機銜接的要求;這個目標是積極的、穩健的、現實的,通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時代賦予我們巨大的信任。為實現“十二五”發展預期目標,區政府工作要堅持“五個突出”,即突出跨越式發展。堅持發展第壹要務,以“好”字為主,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產業支撐,進壹步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努力為海西建設成為省會核心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突出先行先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拓寬思路,與時俱進,爭取在兩岸合作、城市管理、社會事業等領域先行先試,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體制機制,成為省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示範窗口”。突出重點,加快轉型。突出區域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增強區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目標任務,加大推進力度。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確保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突出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宜居城市建設質量和水平。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壹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重大。根據“十二五”發展目標任務,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財政總收入增長13.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5%;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出口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驗資口徑)與2010相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應控制在6‰以內;確保全面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壹)優化結構,加快轉型,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
以創新為引領,推動支柱產業加快發展。以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為契機,大力實施“213”工程,構建完善“壹極四區三軸兩組”產業功能布局,全面提升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質量,構建起點更高、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優化升級服務業。壹是強化政策性資金保障。修訂完善《鼓樓區加快服務業發展實施辦法》,充分利用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項目引進、制度創新等方面的優先性和自由度,降低準入門檻,進壹步放開經營領域,對國家鼓勵的服務業用水用電實行與工業同價等優惠政策;大幅增加服務業引導資金,落實“品牌獎勵”、“人才引進”、“上市企業獎勵”等各項政策資金,鼓勵樓宇業主參與招商引資和企業入駐,完善企業服務機制,支持軟件信息、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以及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優化升級。二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秉承“向建築要效益”的理念,註重載體建設,積極推進海西商務大廈、於恒國際大廈等高品位、智能化寫字樓建設,引導現有建築優化整合,有效增加容量、提升品質,推動中央商務區向北部和西部延伸拓展,不斷增強核心商務區的集聚和輻射力。吸引更多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上市公司、閩資企業、臺資企業在我區設立區域性、專業性總部,帶動中介、法律、會計、評估、設計、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向我區集聚,形成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力爭全年對接樓宇20萬平方米,吸引資金50億元以上,推進現代化建設。三是不斷提升傳統服務業。支持外資和本土品牌百貨商店、連鎖超市和國家鼓勵的重點服務企業的發展壯大;推進國棉廠、楊橋新村二期、蘆莊、吳山西路達夫等城市綜合體建設;結合地鐵1號線建設,拓展地下空間,啟動南大街商業改造提升工程,拓展五四路商圈,整合仙塔街、金臺路等商業業態,吸引更多國內外百貨、國際知名品牌入駐鼓樓,推動王府井百貨正式開業;進壹步繁榮西湖周邊、省體育中心周邊等特色街區,支持聚春園、安泰大廈等老字號企業發展。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擴大高端品牌輻射效應,引導和鼓勵壹批骨幹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名牌和商標。整合現有社區商業資源,提高社區商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第四,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和中國溫泉博物館項目,抓好以“袁紹壹號”為節點的白馬路文化創意大道建設。進壹步整合旅遊資源,啟動以三坊七巷、都市溫泉、文化創意為代表的福建優秀文化旅遊線路,努力實現商旅互動發展。大力培育文化娛樂、家庭服務、醫療、教育培訓等新興熱點產業。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第壹,繼續擴大福州軟件園。整合資源,集約用地,加快軟件園五期和動漫產業基地二期建設,建設壹批錯落有致布局、規模組合的產業建築,打造“海峽軟件新城”。積極推進軟件服務外包,著力提升動漫產業集群,註重引進壹批高成長、高附加值的國內外知名軟件、信息服務和動漫產業企業,鼓勵企業做強做大,做好CICC在線、佳源環保等重點企業上市服務。2011年,園區力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08億元,增長23%,完成動漫制作發行許可5000分鐘。二是加快福州高新區紅山公園升級改造。進壹步盤活園區老廠房和閑置工業用地,啟動紅山園區總部集中區規劃建設,在西郊建設壹批商務辦公等商務樓宇,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服務功能體系,以更多優質載體和高端營商環境吸引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入駐。充分利用周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推進產學研壹體化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加強項目研發和自主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建設集R&D、設計、運營、落戶為壹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部集聚區。2011年,園區力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2億元,增長20%。三是加快培養和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完善人才信息庫,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人才資源信息,建立人才引進和交流機制,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公開選拔招聘力度,進壹步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優化幹部結構;提高人才服務水平,著力協調解決高層次人才家庭落戶、子女上學等問題。
在項目的帶動下,推動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經濟總量,增強發展後勁。壹是加強項目規劃。完善重大項目儲備管理制度,堅持“規劃壹批、建設壹批、招商壹批、建成開放壹批”,推動壹批科學發展、長遠受益的重大項目不斷湧現。通過在主次幹道、沿街建設新的商業建築和高檔寫字樓,在更大的地塊上建設城市綜合體和總部集中區,吸引更多的國際金融企業、民營企業和大中型國企地區總部來鼓樓投資。尋求空間突破,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地下空間資源。二是加強項目運作。繼續開展“五大戰役”,做好“十二五”開局之年,推進項目設計、環評、審批,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建設資金支持,鼓勵資質好、實力強的大企業參與我區項目建設。繼續發揚敢打硬仗、不怕困難的精神,紮實推進我區2011安排的“五大攻堅戰”項目,確保各項工程順利開工、建設和投產。做好省市區“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和重要節點項目開竣工工作。大力鼓勵民間資金向公益事業捐贈,參與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建設。三是加強招商引資。充分利用“5?18"、"6?18"、"9?8”等招商平臺,做好符合我區產業發展項目的招商工作,積極組織人員外出招商,努力引進壹批體量大、品牌有名、稅源多、效益好的外資項目,如迪卡儂、臺灣省聯強等。
(2)規劃先行,註重細節,不斷提升城區形象和品位。
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位設計、高品位建設,進壹步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建設品位。壹是加大舊住宅區改造力度。千方百計解決征地拆遷項目建設“瓶頸”,有序推進福大盤(二期)、華達村夏侯嬰、古樂路、白馬河沿線拆遷,優化整合土地資源,改善用地結構,提升用地功能。繼續建設胡風2A、回爐村、正義二村、打鐵橋、王銘新村等13套安置房約1.04萬平方米,建設五豐家園、胡風新城三區、正義新苑等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同時,山頭角、國棉廠、楊橋新村(壹期)、東崖巷安置房掛牌建設。二是進壹步完善市政設施。配合城市改造拓寬鬥池路、銅盤路、江厝路等市政道路,實施八角樓、藿香巷等20條小街巷改造工程,努力構建縱橫貫通、枝繁葉茂、錯落成網的道路系統;不斷加強城市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加強停車場建設,建設壹批立體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大力推進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建設,倡導綠色出行,努力緩解核心城區主要節點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三是打好內河整治攻堅戰。以“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為目標,積極配合福州市開展白馬河、瓊東河等內河整治,做好安泰河、華林河、樹兜河等9個轄區的截汙治汙、拆遷清淤、護岸綠化和壹河兩帶整治,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城市生態景觀河。四是加強城市景觀建設。堅持從城市美學角度統籌景觀改造、店招改造、亮化工程,從細節入手,精心設計,合理搭配,進壹步提升核心城區的時尚品位。重點對宓妃路、伍肆路、道山路等重點路段和節點進行景觀改造;重點整治阜新路、金臺路等主次幹道的店招,運用新技術、新材料,高起點設計店招,進壹步提升品質和美觀度;加強維護檢查,實施鼓樓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改造,為提升城市面貌增光添彩,全方位打造美麗鼓樓。第五,提高園林綠化水平。堅持以露增綠,推進“四綠”工程建設,進壹步拆除違建綠地,拆墻造綠,繼續提升改造吳山歷史區、左海公園、溫泉公園等公園景區,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城區綠化、開花、留香、彩色、美化水平。
(3)加強管理,完善設施,進壹步提升城區服務功能。
首先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數字網格化管理系統,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上浦垃圾中轉站和佘山環衛停車場,啟動環衛公寓建設,提高環衛機械化水平,改革垃圾收運模式,加大城市“六亂”整治力度,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積極倡導文明良好衛生習慣;升級改造壹批公廁,完善公廁布局;有計劃地分批清理違章建築。二是推進新壹輪文明城區創建。進壹步發揮省會核心城市在福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完善文明創建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市容環境、食品安全、餐飲衛生、交通秩序、文化市場等重點領域整治,提高創建工作實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紮實開展以“愛國守法、誠信禮貌”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大力發展誌願服務,持續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三是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實施飲用水水源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飲用水水質達到100%的標準;從源頭上加強對娛樂業和中小餐館噪聲、油煙汙染的整治,有效防範環境汙染突發事件。深化工業園區環境整治,抓好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循環經濟,配合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查和迎檢,改善城區環境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鼓樓。四是抓好物聯網鼓樓示範區建設。重點推進智能交通服務、智能居家養老、旅遊景點自助遊、社會治安防控等項目,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區。五是加強社區服務和經合組織的管理。加大投入,加強社區會議場所建設,督促壹批社區辦公用房達到200平方米,努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開展“五進社區”活動,豐富社區服務內涵,加強社區信息資源整合,提高社區信息化水平,完善流動人口壹卡通、壹站式服務管理模式,推進治安防範、種植衛生等工作,深化無物業管理小區改造,繼續實施自來水壹戶壹表改造,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積極探索經合組織新型管理模式,規範經合組織資產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四)統籌規劃,民生優先,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增強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多做惠民利民的實事,多為群眾排憂解難,確保公共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傾斜。壹是深入實施“教育強區”戰略。為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設鐘山小學、古屋小小學、湖濱新城小學、紅山小學綜合樓,紮實推進茶園山小學、法海小學、梅峰小學、西峰小學、開智小學、職工幼兒園征地建設,推進大明小學、模範小學等預留用地拆遷。 進壹步落實學校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加固改造壹批教學樓,縮小辦學條件差距。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績效評價機制,提高師德師風水平,加強師生心理素質教育,進壹步提高辦學水平。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扶持壹批民辦幼兒園,實現“壹街壹園”目標。完善國民終身教育體系,推進社區學院選址建設。二是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進壹步弘揚傳統文化,搞活群眾文化,發展現代文化,加強顧平路至八壹七北路歷史文化中軸線建設,系統推進三坊七巷、竹子坊、五山、西湖等歷史文化街區和名勝古跡的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建設福州名城名人館、胡也頻紀念館、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等場館,提升鼓樓文化中心,盤活“老字號”,鼓勵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傳承,彰顯杜敏文化。加強基層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提升“激情廣場”等群眾品牌,鼓勵現代文學作品創作,精心組織紀念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大文藝活動。統籌發展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支持老年體育事業發展,積極配合申辦第八屆市運會,更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體育事業走在省市前列。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充分利用省市醫療資源,堅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益性,落實工作經費和人員編制,推進區婦幼保健院建設;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完善“六位壹體”功能,不斷提高診療水平,進壹步完善社區衛生“15分鐘”服務圈。繼續做好藥品零差率銷售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全民健康觀念和健康理念。第四,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提高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逐步增加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收入,對無力參保的區域性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發放老年生活保障資金;進壹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16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民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支撐、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進壹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擴大低保戶、邊緣戶等低收入家庭救助範圍,落實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掛鉤聯動機制,協助弱勢群體申請保障性住房;鞏固提升“福樂家園”建設和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養老事業,做好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工作。第五,大力促進充分就業。完善區、街、鎮、社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就業援助體系,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擴大小額擔保貸款信用社試點範圍,多渠道開辟公益性崗位,擴大就業機會,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第六,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驗收和數據分析開發工作。加強社會撫養費征收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完善利益導向和救助機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大“兩害”打擊力度,保持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進壹步促進早期教育發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第七,著力加強市場建設。進壹步規範便民早市,建設壹批社區便利店,同時加強價格監管監測,嚴厲打擊惡性炒作、哄擡價格等違法行為,增強市場調控能力,保障市場供應,維護市場穩定。
(5)先行先試,互通有無,努力推動對臺交流深入發展。
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為契機,加強與臺灣省在金融、高科技、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合作對接。壹是完善招商機制。加強與富邦金控、寶來證券等臺灣省金融機構的溝通,爭取更多臺灣省期貨、銀行、證券等機構在鼓樓設立分支機構。重點在電子信息、金融產業、新能源等產業建立島內常態投資機制,借助臺灣省的產業實力,形成吸引臺灣的投資機制。二是主動承接閩商“回流”。引導海內外閩商鄉親回鄉投資創業,切實保護在轄區內經營的各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臺設展、設分支機構。三是積極推進園區合作。充分發揮兩岸高技術產業合作“橋頭堡”的優勢,創新兩岸高技術產業合作發展模式。福州軟件園、福州高新區紅山園將加強與臺灣省科技園、科學園的交流合作,主動承接IT產業轉移,吸引臺灣省IT產業、動漫創意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入駐,促進閩臺產業合作進壹步深入。四是深化兩岸社會事業合作和民間交流。搭建多層次閩臺交流合作平臺,聘請臺灣省專業人士擔任高科技園區管理者,進壹步擴大兩岸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人才等交流合作。
(六)抓* * *管,形成合力,全力維護鼓樓整體穩定。
紮實推進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確保社會穩定穩定。壹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平安第壹”系列創建,借助物聯網技術完善網上警務室建設,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著力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及周邊地區穩定,著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完善社區監管矯正機制,依法推進社區矯正和青少年社會工作。二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大力治理餐桌汙染,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依法嚴懲危害公共安全、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三是加強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公共消防、建築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排查治理重大安全隱患,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夯實基層安全生產基礎,完善安全監管機制,有效遏制各類事故發生。實施70個災害避難所,確保災害期間人民生命安全。第四,及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進壹步暢通信訪渠道,繼續開展區委書記、區長接訪活動,完善區領導聯系和立案制度,主動把信訪變成下訪,努力把舊城改造等重點領域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依法依規快速處置重大突發群體性事件,確保省會核心城市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