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的選擇:由於紅薯品種不同,其品質和澱粉含量也不同,即使同壹品種在不同的產區,其品質也有很大差異。為了選擇好的加工澱粉品種,要求澱粉含量高、帶病的紅薯不僅不適合做澱粉加工原料,而且在儲藏過程中還會傳到其他薯塊上,容易腐爛造成損失,因此需要將帶病的薯塊剔除。⑵水洗:將新鮮土豆倒入大桶中,加入清水,手動翻轉,洗凈後取出,瀝幹余水。
⑶粉碎:將瀝幹水分的新鮮土豆用粉碎機粉碎成碎塊,碎塊大小在2 cm以內,以方便粉碎。
⑷研磨過濾:這是甘薯澱粉生產的主要環節,影響產品質量和澱粉得率。將鮮薯塊送入石磨或金剛砂磨加水磨成薯泥,鮮薯重量與加水的比例為1: 3-3.5。然後將土豆泥倒入孔徑為60目的篩子中過濾。
5.調漿:將過濾後的澱粉乳放入大缸中,然後按比例加入酸漿和水,調節澱粉乳的酸度和濃度。澱粉乳的酸度和濃度與澱粉和蛋白質的沈澱密切相關。如果澱粉中乳酸含量過大,澱粉和蛋白質同時沈澱,導致澱粉分離不清。如果酸過小,蛋白質和澱粉都沈澱不好,呈乳化狀,無法分離。根據生產經驗,酸性礦漿的最佳ph值為3.6-4.0。缸中澱粉乳的濃度為3.5-4.0波美度,酸漿的量為澱粉乳的2%。加入酸漿後,澱粉乳的ph值為5.6。如果溫度高,發酵快,酸漿量可以適當減少。
[6]撇缸坐缸:將漿料混合後,靜置20-30分鐘左右,然後撇缸。取出上層的清泔水、蛋白質、纖維和少量澱粉的混合溶液,留下底層的澱粉。撇渣後的底澱粉加水制成澱粉乳,使澱粉再次沈澱。在沈澱過程中,起到酸漿發酵的作用,稱為坐缸。坐缸時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坐位溫度20攝氏度左右。天冷壹定要保溫或者加水攪拌時可以用熱水。坐罐發酵必須充分發展,並在發酵過程中適當攪拌,以促進發酵的完成。壹般坐的時間是24小時,天氣熱可以縮短。發酵後,澱粉沈澱。
(7)撇渣過濾:坐槽產生的酸漿稱為雙向漿,是酸漿法中主要使用的酸漿。正常發酵的酸果肉香氣清亮,果肉顏色白如牛奶。酸性漿如果發酵不足或發酵過度,色澤和香味都較差,用於調漿時效果也不好。撇渣就是撇去上面的酸漿用來制漿。撇去澱粉後,用120目的細篩過篩。篩出物為細渣,可用作飼料。篩下物是澱粉,它被轉移到壹個小桶中。將澱粉轉移到壹個小桶中後,用水沖洗澱粉,並放置約24小時以防止發酵。
(8)植絨:澱粉在小缸中沈澱後,上層液體為小漿,可與酸漿混合使用,也可作為研磨水使用。撇去澱粉後,澱粉表面有壹層灰色的油狀粉末,是含有蛋白質的不純澱粉。用水可將澱粉表面的油粉洗掉,洗脫液可作為培養酸性紙漿的營養物質。底澱粉用鏟子取出,細沙可能會附著在澱粉底,要刷掉。
(9)幹燥:通過上述過程得到濕澱粉。為了便於儲存和運輸,幹燥是必要的。壹般是曬幹或者送到烘房烘幹。機械化生產流程:輸送-清洗-粉碎-篩分-除砂-沈澱(或濃縮)-脫水-幹燥-風冷包裝。
壹、清洗的基本原則
清洗的作用:主要是去除紅薯外皮層的沈澱物,洗去紅薯根的表皮。作為澱粉生產原料的鮮紅薯或幹紅薯片,清洗是保證澱粉質量的基礎。清洗越幹凈,澱粉質量越好。
二、分片解決的基本原則
崩解的作用:紅薯澱粉主要儲存在塊根的肉質部分,只有少量儲存在內皮中。崩解的目的是破壞甘薯的組織結構,使微小的澱粉顆粒能夠順利崩解,與塊根分離。從細胞中釋放出來的澱粉稱為遊離澱粉;殘留在渣滓細胞中的叫做結合澱粉。
粉碎是鮮薯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壹,關系到鮮薯的出粉率和澱粉的品質。粉碎的要求如下:
1.盡量將新鮮土豆的細胞打碎,釋放出更多的遊離澱粉顆粒;
2.容易分開。我們不希望皮渣太細,不利於澱粉與其他成分的分離,增加細渣分離的難度。
三、篩選的基本原則
紅薯渣是壹種細長的纖維,體積比澱粉顆粒大,溶脹系數也比澱粉顆粒大,比重比澱粉顆粒輕。
四、凈化沈澱的基本原理
泥和沙的比重大於水和澱粉顆粒的比重。根據比重分離原理,采用旋流除砂或帶流槽的沈降法,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黃漿比重接近水,比澱粉粒輕。它的形狀是手掌形的。加工周期越長,粘合性能越大,分離澱粉顆粒極其困難。因此,要求原料新鮮,工藝流程短,分離及時。
五、脫水的基本原理
濃縮後的澱粉漿仍然含有較多的水分,只有進壹步脫水後才能幹燥。
六、幹燥的基本原理
澱粉廠常用的氣流幹燥(也叫閃蒸幹燥)整個過程是在瞬間完成的,所以澱粉顆粒中的水分在糊化之前已經被幹燥,所以不會發生糊化或降解。
氣流幹燥是壹種並發幹燥過程,即濕粉體物料和熱氣流的並發過程,由傳熱和傳質兩個過程組成。濕澱粉與熱空氣接觸時,熱空氣將熱能傳遞到濕澱粉表面,再從表面傳遞到內部,這是壹個傳熱過程。同時,濕澱粉中的水分以液態或氣態從物料內部擴散到澱粉表面,又通過氣膜從澱粉表面擴散到熱空氣中,這是壹個傳質過程。即高溫氣流與濕澱粉在幹燥管內均勻換熱,使幹燥後的澱粉呈粉末狀,冷卻後即可包裝入庫。工藝流程如下:原料預處理-浸泡-破碎研磨-過篩-流槽分離-酸堿處理清洗-離心分離幹燥。
生產過程如下:
(1)原料預處理:鮮紅薯收獲後,壹般切成薄片或細絲,曬幹或火烤制成幹紅薯。這種地瓜幹在加工和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混入各種雜質,所以必須進行預處理。預處理有兩種:幹法和濕法。幹法是使用篩分設備和空氣分離設備。濕處理就是用洗衣機或者洗桶。
⑵浸泡:為了提高澱粉得率,可以用堿水浸泡。壹般用飽和石灰乳或1%稀堿液加入浸泡水,使ph值為10-11。浸泡時間約12小時,溫度控制在35-40攝氏度。浸泡後的紅薯片含水量為60%。
⑶粉碎研磨:浸泡後的紅薯片帶水進入錘式粉碎機粉碎至壹定細度,然後通過篩孔排出機外。在粉碎過程中,薯幹瞬時溫度升高,部分澱粉受熱易糊化,影響篩分時澱粉與薯渣的分離。在流槽中分離時不易沈澱,導致二次粉增多,影響良粉產量。為了防止澱粉在壹次粉碎處理後容易糊化,可采用兩次粉碎、分別過篩的工藝流程。即幹土豆第壹遍粉碎過篩,第二遍粉碎過篩。在破碎過程中,為了降低瞬時溫升,根據各道次的粒度不同,調整料漿濃度,第壹道次為3-3.5波美度,第二道次為2-2.5波美度。同時用均質機控制紅薯幹的進料,平衡粉漿,避免粉碎機過載現象,也有利於流槽的分離。
⑷過篩:將幹紅薯粉碎得到的紅薯糊也叫料液,必須過篩分離出渣滓,即纖維。通常使用平搖篩,料液進入篩面,需要均勻篩分和連續加水。澱粉隨水通過篩孔進入儲漿池,而渣滓留在篩面,從篩尾排出。篩網為120目尼龍布。在篩分過程中,果膠等粘性物質粘在篩面上,影響篩的分離效果。因此,篩網應經常清洗,以保證網眼的光滑。
⑸水洗分離:壹般是經過精細篩選後,將蛋白質從澱粉中分離出來。其優點是施工方便,用鋼量少,節能,運行穩定。缺點是占地大,間歇操作,分離效率低,澱粉損失大,工作條件差。
【6】堿、酸處理和清洗:為了進壹步提高澱粉的純度,在清洗澱粉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堿、酸處理。澱粉的堿、酸處理和清洗都在帶有攪拌裝置的水泥池中進行。水泥池的大小根據生產能力確定,攪拌器轉速在60轉左右。來自洗滌槽的澱粉乳首先用堿處理以除去雜質,例如堿溶性蛋白質和果膠。堿處理的方法是在澱粉乳中緩慢加入1波美度的稀堿液,控制ph值為12,同時啟動攪拌器,充分混合均勻,半小時後停止攪拌,待澱粉完全沈澱後,排出上層廢液,註入清水兩次,使其接近中性。在堿處理過程中,還可以加入濃度為35波美度的氯酸鈉溶液,用量不超過幹澱粉重量的0.4%。由於次氯酸鈉是壹種強氧化劑,具有很強的漂白和殺菌作用,從而達到增白防腐的目的。用堿和次氯酸鈉處理和清洗的澱粉然後用酸處理。其目的是溶解酸溶性蛋白質,中和堿處理時殘留的堿性,同時也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酸處理可以用工業鹽酸,操作時壹定要緩慢加入並充分攪拌,控制澱粉乳的ph值在3左右。防止局部過酸,造成澱粉流失。澱粉乳加酸後,用堿處理沈澱澱粉,除去上層廢液,加水清洗,最後使澱粉呈微酸性,ph值在6左右,有利於澱粉的儲存和運輸。
(7)離心分離幹燥:清洗後得到的澱粉含水量較高,必須用離心分離機進行脫水,使澱粉的含水量降至45%以下。有的工廠直接出廠或者作為濕澱粉使用。為了便於儲存和運輸,脫水濕澱粉需要進行幹燥,以達到所需的澱粉含水量。通常紅薯澱粉的水分含量為12%-13%。澱粉可以采用氣流幹燥,因為氣流幹燥具有幹燥速度快、效率高、設備生產能力大、設備成本低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