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港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
基本結論
1.我國有18000公裏海岸線和110000公裏內河航道,承擔了9%的內貿運輸和85%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沿海有1460多個商業港口。
2.2003年,中國大陸沿海港口和內陸港口貨物吞吐量分別為654.38±0.98億噸和6.5億噸,比2002年分別增長654.38±0.08%和654.38±0.04%。上海、大連、秦皇島、天津、寧波、青島、廣州、深圳等八大港口貨物吞吐量均超過1億噸。
3.內地集裝箱吞吐量強勁增長,成為中國港口經濟的最大亮點。海關總署
2003年完成4800萬標箱,居世界第壹,比2002年增長31%。其中,上海和深圳港口分別完成11.28萬標箱和1062萬標箱,分別位居世界集裝箱港口第三和第四位。香港已突破2000萬標箱,居世界第壹。
4.港口分權和港口體制改革推動了港口發展的新高潮,地方政府抓住機遇提出了“港口興市”的新戰略。
5.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加速了港口的國際化和市場化。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頒布,成為中國港口發展史上的裏程碑,標誌著港口法制建設邁上新臺階,港口管理進入依法行政、依法治港的歷史新階段。將促進港口經濟市場化良性發展,加快港口管理與國際接軌。
6.根據“十五”規劃,內地將新建深水泊位164個,新增吞吐能力3.4萬噸,其中集裝箱泊位69個,新增吞吐能力1940萬標箱;新增大型原油、礦石裝卸泊位3個,新增吞吐能力3000萬噸;新建和改造內河泊位200個,新增吞吐能力2500萬噸。2003年港口投資206億,同比增長48.8%,沿海港口建成中級以上泊位45個,其中深水泊位36個,新增吞吐量8220萬噸。
7.根據2010和2020年中長期港口發展規劃,整合長三角、環渤海、華南、東南沿海、西南沿海港源,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加快建設20個樞紐港,提高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專業化水平,加快長江口等出境航道水深的加深,使港口成為綜合運輸的核心樞紐。
8.口岸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和窗口,對外開放口岸超過140個。中國已與50多個國家簽署了海運協議,來自30多個國家的近100家海外航運公司獲準在中國港口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
9.以港口和機場為主要依托的保稅區進出口貿易和物流快速增長。截至2003年,累計設立保稅區15個,封關面積43萬平方公裏。2003年,進出口貨物總值達到527.8億美元,增長66%,其中出口達到6543.8+085.44億美元,增長59.7%。進口342.36億美元,增長69.6%;倉儲物流企業進出口總值26212億美元,增長65.438+008.2%;保稅區總貨運量達到15962800噸,增長81.6%。保稅區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功能區,並進入新的拓展階段。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三個基本結論:
第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特別是港口物流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壹顆明珠,必將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港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是港口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港口分權、港口開放、政企分開、港口聯動是四大杠桿。港口經濟,尤其是港口物流,將越來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力。
三是港口經濟特別是港口物流最大的問題是國際化、市場化、現代化程度低,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解決這些矛盾是第十個和第十壹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方向。
二、五對港口物流的基本認識
1.實施港口發展戰略
港口本質上是物流基地、物流樞紐、物流節點,是物流企業的集聚地,主要從事進出口貨物的集散。說到港口城市應該擴展到其他功能。
中國港口的發展必須以發展為主導,以適應國際化要求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合理布局,加快建設步伐,最大限度地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際航運發展對中國港口的要求。
中國港口發展應加大多元化投資,實施港口資源整合,在中國港口推行港口現代企業制度,加強港口國際合作,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強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重視港口人才隊伍培養。
中國港口的發展要適應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格局,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大型跨國公司為先導,以產業關系為紐帶,國際國內資源迅速向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集中。同時,三地基於市場規模、產業鏈、企業集團、城市群、良性互動的對外輻射效應也在增強。而長三角的上海、寧波,珠三角的香港、深圳,青島、天津、大連等港口城市的集聚效應明顯。東南亞自由貿易區和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積極推進,給了港口巨大的競爭壓力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2.大力發展港口生產力
港口生產力主要包括集裝箱吞吐能力、港口現代化設施設備能力、電子口岸通關能力、保稅區和保稅區發展能力、商流、物流、信息技術、資金流服務能力、港口現代化管理能力等。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處認為,港口功能的升級體現在三個方面:壹是傳統的裝卸業務;二是工業服務,如增值服務;第三是商業、信息和分銷功能。這三個方面除了傳統的裝卸業務之外,都要求在港區內或毗鄰港區建立相應的特殊服務區,以有效適應全球運輸鏈各環節的壹體化,成為無縫壹體化。
3.走港口聯動之路
縱觀世界港口城市的發展,港口經濟是與自由貿易區或保稅區的功能相匹配的,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釜山等。港口經濟與以提供關稅和優惠待遇為特征的自由貿易區或保稅區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相互促進發展,形成了密切相關的利益關系。
65438+2003年2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海關總署,同意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口岸聯動試點方案。65438+2月21,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正式啟動。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港口聯動試點是指建立連接保稅區和港區的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充分發揮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區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倉儲物流產業,進壹步拓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中心和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從而有效促進上海港口、航運、倉儲物流產業的聯動發展。港港聯動是國際自由貿易區的通用模式,也是中國所有港口的必由之路。
4.培育港口文化
港口在沿江海岸,江海不斷,江海波濤洶湧,必然形成獨特的港口文化。這種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科學發展觀。要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不能為了壹時壹地的利益而不顧長遠和全局的利益;二是以人為本。港口應體現人與經濟、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三是技術創新。不能墨守成規,高投入低產出,高成本低效率。港口發展要有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和新的發展思路。
5.應該有大型港口運營商。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全球航運中心,也就是物流中心,有四個原因。壹是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滿足了資金需求巨大的外貿業務需求,給予了極大的信貸和結算支持和便利;二是香港集裝箱碼頭經過多年的精心建設和運營,形成了高效率、高質量、高信譽的服務流程,以地緣優勢和服務優勢取勝;第三,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在競爭的軟環境中從事進出口貿易和物流業,降低交易和經營成本;第四,有有效的港口經營者。和記黃埔1977成立後,壹直將集裝箱碼頭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頭戲。1991年收購了英國最繁忙的港口——菲利斯敦港。隨後幾年,和記黃埔將業務拓展至中國、東南亞、中東、非洲、歐美等15個國家和地區。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的核心支柱產業也是港口業務。它在香港、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天津投資經營了53個泊位。中國港有自己的優勢,是國外港口無法比擬的。正如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運輸、交通、旅遊和基礎設施發展部提供的文件《海運規劃模型》所指出的,“在中國擁有巨大市場背景的東亞上海港,在越來越多超大型集裝箱投入全球航線的氛圍下,集裝箱吞吐量將大幅提升”,“上海港將在2011,但是,中國缺乏大型港口投資者和運營商,我們應該迎頭趕上。
第三,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港口物流。
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67萬億元,同比增長9.1%。進出口總額8512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不斷增長的龐大經濟總量使得物流的需求和數量迅速增加。2003年,由工業品物流總值、農產品物流總值、進口商品物流總值和再生資源物流總值構成的中國港口社會物流總值達到29.5萬億元,同比增長27%。港口是社會物流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進出口物流的主要載體。
2.200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24974億元,同比增長17.6%。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21.4%。比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高出壹倍,反映出我國物流還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物流成本過高,而港口物流也處於同樣的狀態。港口的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都達不到國際港口的先進水平,而港口物流水平往往是壹個國家整體物流水平的主要標誌。
3.目前,世界上許多大型港口正在向第三代港口發展,並建設了全球貨物貿易配送中心和綜合物流服務基地。許多發達國家都以港口為突破口發展物流,促進港口加工業發展,輻射周邊地區,促進進出口貿易,反過來又促進港口物流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傳統港口物流實現“港到港”,現代物流要求“門到門”服務。這就要求建設與港口物流業發展相匹配的現代綜合運輸網絡和腹地市場體系,進壹步拓展港口物流業務。總之,港口物流帶動港口經濟,港口經濟帶動區域經濟,區域經濟帶動國民經濟。因此,港口物流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入世後,很多領域將逐步放開,包括物流服務,外資物流企業將進入陸海空貨運、商品配送、倉儲服務等。港口物流是壹個競爭激烈的地方,港口的控制權在某種意義上也會獲得某個經濟體的控制權。加入WTO不僅給港口物流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空間,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港口作為壹個國家的戰略資源,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如何利用好它,真正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核心作用。
中國港口物流任重道遠,前途光明。在政府、企業和中介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它壹定會成為中國物流業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壹個亮點。
總結
港口物流是各種物資、運輸和服務資源的集合。換句話說,港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聚集地,是各種物流作業的集中地,是各種物流設施和服務功能的集合。從縱向來看,港口物流涉及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為上述環節提供設備和配套服務等多個領域;從橫向來看,港口物流服務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諸多方面,是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基礎產業,具有很強的經濟滲透和帶動效應。
港口物流對經濟的直接貢獻
港口物流對經濟的直接貢獻主要是指港口生產直接獲得的經濟效益。港口是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壹部分。像其他行業壹樣,港口也產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也產生就業機會和繳納國家稅收。因此,直接貢獻可以用貨運、客運周轉量和國民生產總值增加值來衡量。
港口物流對經濟的間接貢獻
港口的間接經濟貢獻是指為直接經濟活動提供服務和產品的組織和公司所產生的收益。指港口生產發展所產生的效益中促進或帶動其他部門發展的部分。
社會公益
港口的社會效益是指港口發展對區域繁榮的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