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標準化測試
這是進行學業測試的傳統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標準化考試要經過壹系列的基本程序。
1.清晰的測試目標
只有明確測試目標,才能保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通常,考試目標就是教育目標,是教、學、評、監、考的基礎。我們已經詳細描述了現代教學評價所依據的壹些主要教育目標,在此不再贅述。
2.確定測試的內容
通常這是在內容抽樣和測試目標的基礎上形成的。壹般來說,這個過程是以雙向列表的方式確定測試內容所涉及的各個內容範圍的相對比例,測試對象的各個層次的相對比例,以及測試對象的各個層次在各個測試內容範圍中的相對比例。雙向列表通常由測試目標、測試內容和權重組成。在收集測試材料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測試材料應適合測試目的;(2)測試材料應能代表教材的全部內容;(3)測試材料應具有通用性;(4)測試材料要適合學生的水平,能識別學生的學習水平;(5)測試材料應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3.測試設計
測試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測試形式的確定,即測試采用什麽形式的問題;(2)試題分主觀題和客觀題兩種。(3)具體試題的確定和編制,即確定主觀題和客觀題的具體形式,編制相應的試題;(4)確定試題的目的;(5)測試時間的確定;(6)試題的安排。
4.測試的技術分析和評估
測試的技術分析和評估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編譯副本並進行預測。前者是重要考試的必經步驟;後者希望獲得考生的信息,作為考試定量分析的依據。(2)測試的質量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包括難度分析、區分度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3)測試的標準化。在標準化考試中,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應用和設計技巧,後面有專門的描述,這裏不再贅述。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替代性評價
替代性評價是在標準化測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傳統測驗有很大不同。這種區別不僅在於評價的方式,還在於評價對象的靈活性。替代性評價可用於評估在傳統測試中表現不佳或受到限制的學生,以幫助教師對這類學生做出有效的推斷。因為替代性評價通常需要測試學生應用以前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新的和不同的問題以及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所以它通常被稱為表現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備選評價往往需要利用現實生活或模擬評價練習來觸發初始行為,由高水平的評價者按照壹定的標準直接觀察和判斷。其形式主要包括建設性回應問題、書面報告、作文、演講、作業、實驗、資料收集和作品展示。因此可以說,替代性評價強調學生在特定的真實或模擬生活情境中完成壹定的任務,通過學生在任務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和成就來評價學生。
績效評價、檔案袋評價、概念圖、量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備選評價方法,後面具體領域的評價會有詳細介紹,這裏不再贅述。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課堂觀察與調查
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有明確的目的,依靠自己的感官和相關的輔助工具(觀察桌、音視頻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數據,並根據數據做相應的研究。課堂觀察是收集數據、分析教學實施效果、了解教與學行為的基本方式。
課堂觀察的內容包括:師生交流的方式;教師提問的次數和類型以及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探索性;教室空間布局和班級規模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影響。課堂觀察的技術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課堂教學錄像;帶時標的選擇性課堂記錄;座次表法;提問技能水平檢查表;佛蘭德語交互分類表;關於學習動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學習效果的後測分析等。
調查也是獲取課堂教學評價信息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調查是壹種方法的總稱。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調查方法,不同的調查方法適合收集不同的評價數據,即不同的評價內容需要不同的調查方法。
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上課聽課
這是獲取課堂教學信息的重要途徑。利用上課聽課的方法,我們通常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預先準備
壹方面,提前準備是指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事先約定好時間、地點、方法、觀察重點等事項。另壹方面,評價者需要在上課前了解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合理確定課堂的重點。此外,提前溝通也有助於消除被考核者的焦慮,使其盡量保持教學的自然狀態,減少人為表演的成分。
2.課堂觀察
在課堂觀察中,我們可以全程觀察,重點關註。前者是指評價者全方位觀察課堂教學過程。在觀察的過程中,評價者不要放過任何壹個細節,對壹些特殊的行為保持高度敏感,並及時記錄和分析這些行為。通常這種觀測難度較大,需要觀測者具備熟練的觀測技能和豐富的觀測經驗。聚焦觀察是指根據預先確定的觀察焦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記錄。在觀測過程中,觀測者往往會使用壹些事先準備好的觀測工具。重點觀察還包括評價者和教師提前擬定評價重點,如重點學生、重點事件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觀察這些重點內容。
3.班級記錄
課堂錄音伴隨著課堂觀察,通常有兩種方式:壹種是用事先選擇或開發的觀察工具進行錄音,如佛蘭德斯的交互分析系統;第二種是描述性記錄法,需要記錄課堂上的語言和非語言。描述性記錄要求所見所聞盡可能完整地記錄下來,即做好課堂教學記錄。當然也可以重點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還要註意壹些突發事件的記錄,往往能更清晰地反映出評價者的行為動機。
4.快速課堂調查
常用的快速調查主要有兩種:壹種是簡單試題,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第二個是迷妳問卷,問學生壹些簡單的問題,比如?妳今天在課堂上舉手幾次了?妳願意在課堂上分組學習嗎?妳能聽懂老師說的每壹句話嗎?妳對這門課滿意嗎?等等。
5.評估結果的反饋
對教師評價結果的反饋往往以課後討論的形式出現,其主要方法是評價訪談。壹般來說,考評面試包括以下步驟:(1)明確考評面試的目的,有助於消除被考評者的顧慮,使其暢所欲言;(2)讓被評估者說明本節課的總體安排、思路和實現程度,對照評估標準進行自我評估;(3)評價者根據聽課記錄指出本課的優缺點,根據評價標準進行初步評價,並提出改進建議;(4)在被評價者對評價者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雙方討論彼此之間的分歧;(5)雙方達成諒解後,提出今後課堂教學的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量表評價法
它是指通過編制評價量表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方法。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使用量表評價法時,量表中的指標或指標體系是評價的依據。指標是指具體的、行為的、可測量的或可觀察的評價內容,即根據可測量或可觀察的要求確定的評價內容。
1.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程序和技巧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三個階段。(1)發散階段。這壹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分解教育目標,提出詳細的初步指標。頭腦風暴和因素分解通常可以在這個階段使用。前者是指在專家會議中,我們發表意見,即興發言,初步擬定評價指標。後者是指將評價指標按照評價對象本身的邏輯結構逐級分解,並將分解的主要因素作為評價指標的方法。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有統壹的分解原則,分解後的指標要上下兼顧,按照從高到低的層次逐級分解。(2)收斂階段,即對初始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合並和篩選。這壹過程可以采用實證法、調查統計法和模糊聚類法,同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指標應重要且獨立,指標應反映被評價對象的本質屬性。(3)實驗修正,即選擇合適的評價對象進行小規模實驗,根據實驗結果修正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
2.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是指根據各組成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賦予其不同的數值。權重代表評價指標的重要性。
確定指標權重可采用關鍵特征調查法、兩兩比較法、專家評價平均法和多重比較法。
關鍵特征調查法是要求被調查者從提供的備選指標中找出最關鍵、最有特征的指標,對指標進行篩選,找出其權重。兩兩比較規則是將指標逐個進行比較並打分,然後分別計算每個指標得分之和。專家評價的平均法則是請專家分別判斷所確定指標的重要性,然後取專家評價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各指標的權重。多重比較規則是,確定的指標是以每壹級中重要程度最低的指標為基礎,計為1,然後與其他指標進行比較,判斷其重要程度是多少倍就可以得到該級指標的權重,然後歸壹化。
猜妳喜歡:
1.課堂教學評價範文
2.教師教學評價範文三則。
3.有效教學評價綜述。
4.課堂評價學習體驗
5.教學質量評估模型論文
6.有效教學評價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