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商品采購機構有兩種:壹種是正規的采購機構,負責商品采購,有專職人員。成立正規的采購部門,采購工作專業化,商品采購工作可以統壹規劃,人員職責權限明確,便於提高工作效率,加強與供應商的業務聯系。
另壹種是非正式的采購機構。企業沒有專職采購部門,由銷售部門和集團負責商品采購。不正規的采購機構壹般沒有專門的采購人員,而是銷售人員兼職從事商品采購。非正式采購組織讓銷售人員參與采購,便於根據市場商品銷售情況確定采購活動,密切購銷聯系,但不利於采購工作的統壹控制和管理。
流程二:制定商品經營目錄。
商品經營目錄是超市或商品經營部門(集團)經營的所有商品品種的目錄,是超市組織采購的指導性文件。超市制定商品經營目錄,根據目標市場需求和企業經營情況,列出各類商品經營目錄;為了控制商品采購範圍,保證主商品不缺貨,輔商品顏色、規格、款式齊全,避免商品采購的盲目性。
超市的商品目錄不是壹成不變的;也是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業務能力的變化及時調整。在調整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銷售數據分析哪些種類的商品出現了下降。如果長時間沒有銷售記錄,可以逐步篩選出來。如果部分商品銷量增加,可適當增加業務品種和采購數量。超市也要經常進行市場調研和預測:分析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了解新產品的開發情況,根據企業的情況增加市場前景好的商品的業務。在深入研究市場發展變化,總結自身經營狀況的基礎上,超市及時調整商品經營目錄是重要手段。
流程三:合理選擇采購渠道
1.企業所有的供應商。有些超市有自己的加工廠或車間,有些企業集團有商品配送中心。這些供應商是超市首選的供貨渠道。
超市根據市場需要,組織下屬加工廠來樣加工或生產,既是貨源,也有利於形成經營特色。有些商品,如時裝、針織品、鞋帽等,市場顏色、款式變化快,從外面大量、長時間采購,不能完全適應市場變化。並由加工廠或車間加工定制,產銷銜接快,批量靈活。壹些超市加工的定制時裝品牌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成為吸引客流、擴大銷售的有力手段。
2.超市最初的外部供應商。經過多年的市場接觸,超市和他們經常接觸的壹些商業夥伴對這些單位的質量、價格和信譽都很熟悉。對方也願意和超市合作,遇到困難互相支持。因此,它可以成為超市穩定的商品供應商。
超市穩定的外部供應商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廠家、批發商、專業公司。在選擇供貨渠道時,應優先考慮原有的外部供應商,這樣可以降低市場風險,減少對商品品牌和質量的關註,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以贏得市場。
3.新的外部供應商。由於超市業務的擴大、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產品的出現,企業需要增加新的供應商。選擇新的供應商是商品采購的重要商業決策。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1)供電可靠性。主要分析商品的供應能力和供應商的信譽。包括貨物的顏色、品種、規格、數量,是否能按照超市的要求按時供貨,信譽,合同履約率等等。
(4)交易條件。供應商是否能提供供貨服務和質量保證服務,供應商是否同意超市的售後貨款結算,是否能提供送貨服務並提供現場廣告宣傳資料和費用,供應商是否利用當地媒體宣傳商品品牌等。
為了保證供貨質量。超市商品采購必須建立供應商資料檔案,隨時補充相關信息,通過信息的對比確定供應商的選擇。
流程四:采購談判和合同簽訂。
采購人員必須在評價和選擇供應商的基礎上,協商商品采購的具體條件。在采購談判中,采購人應與對方就采購條件進行談判,提出采購商品的數量、顏色、品種、規格要求,商品的質量標準和包裝條件,商品的價格和結算方式,交貨方式、交貨時間和地點,達成壹致意見後,再簽訂采購合同。
壹份嚴謹的商品采購合同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商品的名稱和質量規格;(二)貨物數量;(三)商品包裝;(4)貨物的檢查和驗收;(5)貨物的價格,包括單價和總價;(6)貨物裝卸、運輸和保險;(七)貸款的收付;(8)預防和處理爭端。簽訂購房合同,意味著雙方形成交易法律關系,應承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供應商按合同交貨,買方支付貨款。
流程5:商品檢驗和驗收
所購商品到達超市或指定倉庫後,要及時組織驗收,並對商品進行仔細檢查。商品的驗收應按購貨合同進行。商品數量要準確,質量要完好,規格和包裝要符合約定,購貨憑證要齊全。驗收商品時應做好記錄,註明商品編號、價格和到貨日期。驗收中發現問題時,應做好記錄,並及時與運輸部門或供應商聯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