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金融結構調整與貨幣政策框架。
2.利率市場化。討論中國利率市場化妳做了什麽?還需要做什麽?
3.匯率問題。
文本示例:
進入新世紀以來,金融壹直被關註,原因如下:1。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學經濟的都要看金融。2.在實踐中,國內外都遇到了許多新問題。我們正處在壹個有可能為全球做出貢獻的時代。很多基本問題都很難用現有理論解釋。要有創新的思想和精神,整合理論,從實踐中尋找新的理論和方法。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壹、全球金融結構的調整和貨幣政策框架的變化
1,金融市場結構調整
1)股市
有很多關於股票市場的文獻。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日本股市,其他發達國家的股市都經歷了先大漲後大跌的過程。我們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那麽這個股市走勢圖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嗎?很多研究認為,如果在90年代初有所體現,那麽在90年代末和新世紀基本沒有體現。分析金融現象,必須找到這種金融現象產生和發展的實質性基礎,即20世紀80-90年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主要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計算機、通信等新興高技術產業迅速崛起,傳統產業普遍得到改造,產能快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M&A和MOA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股市在90年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牛市。同時,我想告訴妳壹個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事實。當經濟結構快速調整,股市上漲勢頭良好的時候,銀行就陷入了非常大的困境。當我們談到銀行的不良資產時,我們應該放壹個更平和的態度,不要責怪銀行的無能,這是因為經濟結構的調整。什麽是經濟結構調整?就是有的企業建立了,有的企業淘汰了。只要企業被兼並重組,就意味著大量好的銀行貸款變成不良資產。如何看待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這需要好好分析。簡單地說政府幹預,銀行經營不善,管制不利,太簡單了,對分析沒有幫助。如果妳看到經濟結構調整意味著很多企業被淘汰,妳壹定會想到這個企業被淘汰,它的銀行貸款就會變成不良資產。因此,全球股票市場的發展促進了並購重組,但在銀行方面,卻產生了大量的不良資產。
新經濟引發了供應沖擊。在供給方面,生產方式發生了快速變化,供給能力擴張得非常快,但需求和消費的擴張速度趕不上生產能力的擴張速度。產能擴張很快,但產能利用率在逐漸降低。妳什麽意思?這是多余的。這是20世紀末本世紀初典型的全球現象。如果這種盈余是壹場危機,那麽它與以往的危機不同。以前危機四伏,哀鴻遍野,後來幾經內亂。這個危機就是人們用固定的錢可以消費越來越多的東西,而當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時候,經濟卻停滯了。新經濟帶來的供給沖擊與以往不同。以前壹個行業可以容納幾家企業。但在新經濟中,第壹個企業可能會將整個行業掌握在手中。其他所有企業都變成了效率低下的公司,銀行貸款迅速變成了不良資產。
蓬勃發展的股票市場極大地促進了主要經濟體,特別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然而,隨著股市的暴漲,計算機、通信等行業迅速出現了過度投資甚至投資泡沫的現象。2000年第四季度,納斯達克股市暴跌後,高科技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暴露出來。從各國股市現狀來看,雖然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伊拉克戰爭後日益明朗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在壹定程度上刺激了低迷的股市,但90年代形成全球股市牛市的技術新鮮感已經不在。產業結構的長期穩定調整,決定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將回歸股市。
這裏我們強調兩點:1。股票市場通過什麽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人們通常認為股市應該上漲,但不要太多。其實任何股市都是暴漲暴跌,這是有規律的現象。2.股市大起大落的背後,是壹批新興產業的出現。股市以誇張的方式催生了壹批新產業,徹底改造了傳統產業。用馬克思的話說,“如果世界上沒有股份公司,就沒有今天的鐵路。”這可以用來解釋壹種金融形式,壹種促進高科技產業化的金融市場。如果沒有股市的暴漲暴跌,今天仍然很難快速建立起信息產業。隨著股市的暴漲暴跌,大量資源向這個行業聚集,推動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全面改造傳統產業。
(2)債券市場
與股市的大起大落相比,各國債券市場都呈現出平穩發展的態勢。從1985到2003年的1,從美國來看,債券市場發展非常快。這壹現象告訴我們,債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工具,而且其增長非常穩定。原因是低利率環境降低了發債成本。世界恰好是低利率環境;與公司股票相比,公司債券不是信息密集型產品,有利於克服公司內部的委托代理問題;金融創新。衍生金融產品90%以上是利率產品(信用風險產品也在快速發展);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管理和風險管理;有利於住宅金融的發展。抵押貸款證券化極大地促進了金融的發展;有利於銀行轉移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利率衍生品將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聯系起來。
信用衍生品和信用債蓬勃發展的原因如下:1。在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劇烈調整的過程中,違約和破產事件與日俱增。金融重組對經濟發展有好處,但對金融業是壞事。銀行必須創造防範風險的工具,這是金融業的基礎。金融業的任務是發現風險,並創造管理這種風險的工具。2.固定收益證券市場和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導致金融交易中的信用風險日益突出。
20世紀90年代,與信用風險相關的產品發展迅速。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利用信用風險產品來轉移和管理資產組合中的信用風險。監管部門要求加強信用風險管理(主要體現在新巴塞爾協議中)。
2.金融機構的調整
(1)結構性投資者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金融重組的壹個顯著特征是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人壽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大規模改變了金融結構。人們希望把現在的收入變成未來二三十年能帶來收入的東西。能做些什麽?保險。目前中國的金融業:保險業發展最快,銀行在調整過程中,證券不景氣,信托業作為壹個行業的基礎都有問題。保險發展前景大於銀行,是因為人的需求。
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對各國的金融和經濟體系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它促進了金融創新,全面轉變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配置。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由“借短貸長”向“借長貸長”發展,降低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風險;促進了長期資本的積累;它為風險資本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來源。由於2000年股災,公司信用質量下降,機構投資者資產損失嚴重。
(二)商業銀行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由於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政府對銀行的嚴格控制,銀行業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脫媒形勢,無論是從負債端還是資產端。有句話叫“商業銀行是20世紀的恐龍”。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銀行業開始“收復失地”。原因是:1,業務轉型(比如通過證券化提高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加強表外業務,積極參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加強金融創新),開放式基金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銀行與傳統股票市場的競爭問題。2.通過並購進行了壹場深刻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此同時,大量的小型金融機構也在湧現。本來我以為金融是壹個系統性、宏觀性的問題,現在才知道金融是多層次的。3.《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的頒布大大改善了銀行的經營環境。4.銀行業的“傳統”貸款業務又開始迅速崛起。5.貸款交易、貸款證券化和信用衍生品的發展,幫助銀行在降低風險的同時,重新獲得了充足的流動性。6.銀行業強化了“關系型融資”的傳統優勢。
在銀行業,雖然從1993開始非利息收入壹直在增加。但以貸款為主的利息收入仍是主要收入來源。而且,即使在非利息收入中,與存款業務相關的服務收入也約占1/5。總之,“傳統的”存貸款利差收入仍然是美國銀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2000年股災後,銀行業的重要變化:1,收縮大企業信貸,加強小企業信貸業務。對於小企業貸款,大銀行的份額從1994年的1/3增加到2002年的1/2。原因是由於大企業信用等級下降,銀行業(主要是大銀行)提高了對大企業放貸的風險溢價,減少了貸款業務。大型銀行利用上世紀90年代初各地區小銀行被並購帶來的資產多元化和業務優勢,降低了對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溢價。2.雖然小銀行在價格戰中無法與大銀行抗衡,但利用信息優勢進行關系密切的融資,仍然是小銀行維持小企業信貸業務的主要手段。3.加強居民消費貸款,特別是住房抵押貸款。4.2000年股市暴跌,銀行業核心存款上升,流動性改善。
3.小企業融資體系發展迅速。
自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歐美國家已經認識到小企業在穩定經濟、創造就業和促進出口方面的重要作用。信息技術革命進壹步強化了上述認識。信息技術革命的主要領導者是小企業;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降低了小企業的交易成本;信息技術革命使產業結構和公司管理結構更加扁平化,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競爭力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小企業本來就很重要,在新經濟中更重要。小企業融資體系正在改善。私募股權市場,發達的場外股權市場,金字塔頂端的納斯達克市場,由業主融資、“天使融資”和風險投資組成,都是面向小企業的。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兩種: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應滿足股權融資。債務融資由各種銀行提供。我們應該發展為小企業融資的技術,讓大銀行和小銀行都能為小企業服務。整個系統需要在中國建造。
4.金融結構調整中貨幣政策框架的變化。
在全球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框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最終目標不再局限於物價、就業等單壹指標,而是包括物價、就業在內的壹系列目標。到現在為止,最終目標還沒有定下來,中國還是要靠貨幣供應量。在美國,格林斯潘也關註勞動生產率。這是因為金融正在逐漸向經濟滲透,同時其他領域也在反哺金融。2.強調金融體系的穩定性。3.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和操作目標不再局限於貨幣數量和利率之間的選擇,而是著眼於包括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金融狀況等壹系列指標;4.公開市場操作是主要的政策工具;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再貼現手段被“凍結”甚至被放棄。目前,許多研究者將現行貨幣政策解讀為“通貨膨脹目標制”,其適當性有待驗證。
目前,貨幣政策的執行已經回到了“藝術”階段。格林斯潘說,“貨幣政策還是要靠人來操作”。美國貨幣政策執行的藝術是:1。如果通貨膨脹率偏離了設定的目標範圍,實際利率將被調整。這是壹項嚴厲的措施。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並沒有偏離目標範圍。2、當資源利用率變化時,如企業庫存變化,改變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但應認真區分三類變化,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當資源利用率在提高時,即經濟活動處於擴張期時,應平穩、有規律地加息;當資源利用率低於其潛在水平時,利率應相應降低;當資源利用率趨於下降時,應大幅降低利率。
貨幣政策更靈活的原因是: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總供給側的劇烈變化,而作為以總需求管理著稱的貨幣政策,不可能對供給變化產生決定性影響;在由此引起的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的變化中,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可以誘發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的變化,防止資產泡沫的發生。
我們應該理解貨幣政策的局限性。歐洲中央銀行2003年6月的貨幣政策報告:“在這個關頭,必須強調的是,貨幣政策不能解決歐元區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基本問題。這需要適當的結構方法……”有些問題與貨幣政策無關,但由於其他政策不變,貨幣政策做事太急,可能會發生壹些事情,典型的是121,貨幣政策無法解釋,土地政策可以解釋。同理。貨幣政策解決不了資本市場的問題。
-逐糧貸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