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陶瓷的特點和歷史

陶瓷的特點和歷史

夏商周時期的陶瓷:殷墟遺址中出土的陶片和陶罐包括多種風格,有灰陶、黑陶、紅陶、彩陶、白陶和釉面硬陶。這些陶器上的紋飾、符號和文字與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和青瓷密切相關。

青瓷成本之高,只有貴族才能享用,普羅大眾的各種生活用具只能用陶器。

所以可以理解為商代的制陶技術也得到了普遍的發展,這壹時期出現了帶釉的硬陶,釉色青綠,棕黃色,胎質堅硬,灰白色。

這時,陶器不再局限於容器,而是有了廣泛的應用,大致可以分為日用品、建築、殉道者和祭祀器皿。

朝廷也非常重視制陶。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這壹時期後周世宗最著名的柴窯以天青為主,世宗評價其為“未來如雨之色”,故有“雨過天晴”之譽。

道上記載“如天之藍,如鏡之亮,如紙之薄,如編鐘之響”,可見其制作之精巧。

秦漢時期的陶瓷:秦漢時期的建築大多以木材為框架,難以長久。因此,壹些偉大的建築,如秦代的阿房宮、漢代的未央宮等,雖不能完全保存下來,但仍可在殘存的遺跡中找到瓦片、漢磚等遺物,從而壹窺古建築的規模。

(1)瓦:屋檐前端的瓦是瓦,瓦面上有圖案的圓形擋板垂下。

瓷磚的圖案設計美觀,字體流動多變,有雲紋、幾何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2)漢磚:漢磚上的雕刻包羅萬象,繁復精美。

繪畫和浮雕的圖像都是生動靈活的;它們所表達的故事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在四川彭山發現的漢墓中,有壹種磚是專門用來建造墳墓或隧道的。看來應用物理學中空心圓柱體的原理在結構上已經為人所知。

自古以來,我們的社會就提倡厚葬。陶器可以長久不朽,成為最好的陪葬品,包括樣板房、樂器、鳥獸、俑等。秦漢時期的兵馬俑最為著名。最近,它們相繼出土,引起了考古學家的註意。(3)兵馬俑多為組合成型。先用陶模制作,再蓋上壹層細泥進行加工、刻畫、上色,有的先燒制。

(4)鉛釉陶:鉛釉陶是漢代陶器的創新,有黃、棕、綠等多種顏色。青釉更受歡迎。以鉛釉為基礎,稍加氧化,就可以得到綠松石,熔點只有700到800攝氏度,這是必須的,可以薄薄地掛在胎上。

南方也盛產藍釉陶器,火候高,琺瑯硬,也是青瓷後期發展的開端。

東漢中後期出現青瓷,用“龍窯”提高窯溫,也選用壹般瓷器用的高嶺土。

隋代陶瓷:589年,隋文帝篡北周,吞並南陳統壹中原,改稱隋。隋朝雖然短暫,但瓷器燒制有了新的突破,不僅青瓷燒制,白瓷也發展良好。此外,這壹時期在裝飾技術上也有創新,如另壹塊粘土——器皿上的貼花,就是壹個例子。

唐代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以轉化為成熟的境界,進入真正的瓷器時代。

因為陶瓷的區分取決於是白、硬還是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燒制溫度。

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易碎,只能算原瓷。但是到了唐代,不僅釉色成熟,而且燒制溫度可以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所以我們說唐代是瓷器真正進入的時代。

唐朝最著名的是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產品是眾所周知的唐三彩,壹直到今天都被廣泛喜歡和收藏。

唐三彩隨葬有明黃色、綠色、青色鉛釉,故名唐三彩。但並不是每件唐三彩都有三種顏色,但利用三色交混的釉料技術,可以做出美麗的花朵,先在坯體上刻成深色的花紋,無窮無盡,五彩繽紛。

唐三彩分布在長安和洛陽,長安的西窯和洛陽的東窯。

厚葬盛行於唐代,不僅在高官貴族中,在老百姓中也是如此,已經形成了壹種風氣。

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盤子、水器皿、酒器皿、文具、家具、房屋,甚至還有盛有骨灰的鍋碗瓢盆。

壹般來說,人們喜歡馬俑,它們有的翹著腳在飛,有的站在周圍,有的嘶嘶作響,姿態都很生動。

人物方面,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了不同的性格和特點;這位女士臉型豐滿,頭發梳成各種發髻,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強勇猛,胡俑高大深目,君王怒目而視,堪稱中國古代雕塑的典範。

宋朝的陶瓷:周朝後期,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了宋朝的首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

宋代的瓷器是中國的鼎盛時期,“宋瓷”也是名揚天下。

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是五大名窯,造型優美,典雅端莊,不僅超越了前人的成就,甚至連後世的仿制品也難以企及。

元代瓷器:元朝入主中原後的91年,瓷器業較宋朝有所衰落。但這壹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紅的興起,大量彩瓷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帶動了明清時期瓷器的發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蜀府窯:元代景德鎮設計的官窯,制作精美,花紋中常出現“蜀府”二字,故又稱蜀府窯。也是從元代開始,景德鎮逐漸形成全國瓷器制造中心。

(2)青花:青花是用鈷在白瓷上畫出圖案,只用壹種藍色,但顏料的濃淡和層次能呈現出極其豐富多樣的藝術效果。

青花簡單而華麗,復雜而統壹。它和藍印花布壹樣,具有古樸、淳樸、典雅的特點,成為瓷器的主要品種。

(3)釉紅:釉紅是壹種鈷被氧化取代的釉下彩畫,類似於青花。因還原為雪紅色,釉色為紅色,故名釉紅。元代鈞窯之後出現的另壹種紅色表現法,不易燒,是壹種難燒瓷。常呈灰紅色或深褐色,相當不穩定,產量很少,傳世更少。

明代陶瓷:中國陶瓷藝術在明代發展到壹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以青瓷為主,明代以後,白瓷尤其是青花成為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景德鎮成為主要的窯廠,規模最大,明清延續了五六百年。被形容為“白天白煙遮天,晚上紅焰燒天”。

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的早期階段,雖然沒有甜白、脫胎那樣精致,但這壹時期的青花瓷因為蘇泥博青Co料的投入和使用而大放異彩。畫家的藝術修養很高,用綠料的幽幽作骨端花的筆觸,產生水墨畫的趣味;有的在線條上運用不同的深淺,產生生動的變化,更加生動有力。

從元代開始,伊斯蘭教的傳入也給這個時代帶來了豐富的圖案,加上中國繪畫的應用,布局內容清晰明了,給人壹種他的恢弘古樸之感。

成化和鄭德處於青花瓷中期,當時蘇尼波青已經用光,改用平等青。色彩沒有蘇青的豐富,也沒有淡淡的水墨效果。因此,又向加彩或細致表現方向發展,繪畫技法精、細、染均勻,加入薄胎白瓷,達到精致的目的。

嘉靖、萬歷年間是青花瓷的晚期,徽青的使用給嘉靖窯帶來了盛況,色彩豐富濃厚。

這個時候產量大,用荷蘭船運到歐洲。

萬歷時期著名的五彩繽紛的鬥彩,成為後世彩瓷發展的基礎。就連伊馬裏的古瓷也是根據這壹時期色彩斑斕的戰鬥發展起來的,“萬歷色”在歷史上聲名大噪。

同時還有紅地黃、藍黃花、紅藍花、黃藍花、紅畫等各種彩色磁鐵,以及以前各窯的成就。花樣千變萬化,增加了很多。

自明代以來,窯址往往集中在景德鎮。官窯和民窯都傾向於彩繪瓷。宋代以前以單釉為主。明代以後,瓷胎越來越薄,越來越白,坯體的樣式開始被人記住。年代、堂號、人名壹應俱全,使研究證據更加可靠。

清代陶瓷:中國瓷器達到頂峰。

幾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和陶官的管理,以及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皇帝對瓷器的重視,皇帝的愛好和倡導,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工藝高超,裝飾精美華麗,成就非凡,是中國陶瓷歷史長河中最輝煌的壹次。

清代,除景德鎮官窯外,當地民窯極為繁榮,成就斐然,特別是西風東漸,陶瓷外銷,引進西方原料和技術,使陶瓷業更加豐富多彩。還有就是畫院由於大量生產和仿制,追求精致。雖然有令人驚嘆的作品,但卻少了些創意,變成了純粹的工匠。

福建德化白瓷潔白透明,佛像制作頗有名氣。

到了清代中期,外銷的陶瓷發展成了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的照片。

(1)粉彩:雍正時期,粉彩最為成功。粉彩的主要特點是色調柔和淡雅,比例精細工整,所以又叫“柔彩”。白色粉撲底用來形成圖形然後上色,染成深淺不壹的色調。清新透徹,溫馨質樸,有工筆花鳥之意,裝飾性強。

(2)琺瑯彩:乾隆時期繼承了前朝的風氣,出了許多精美絕倫的作品。後來不惜重金追求創意,將各種工藝技術融合應用到陶瓷上,出現了很多模仿其他材料的產品。

繪畫上最大的成就是琺瑯彩,最早是用進口顏料燒制的,所以又叫“洋彩”。

琺瑯色使用的材料顏色晶瑩剔透,質地厚實,用於裝飾,圖案有輕微凹凸的感覺。

景德鎮瓷胎運到宮中,命畫院化工作畫。多屬內廷秘戲,故裝飾畫法極為精細,追求華麗華麗,具有宮廷氣息,以宮中“古月軒”為風格,均屬內廷,成為著名的古月軒瓷。

(3)紫砂:清代宜興紫砂產量較多,名家輩出。除了制造宜興壺,各種日常用品如碗碟、花瓶、花盆等。各種各樣的彩陶也很有創意,以保持輪胎的自然和古雅。

(4)織金:“織金”是用金線填槽,頗有特色。景德鎮白胚在廣州被用來為外銷增色,流傳至今。

(5)黑瓷:山東博山的黑瓷是北方農民喜聞樂見的日用品。

(6)石灣雕塑:近年來,廣東石灣創作的人物受到極大關註,釉色變化多樣,栩栩如生,特別是故事人物,表情生動,有力,有趣。

中國近代陶瓷: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民族工業遭到嚴重破壞,有幾千年歷史的名窯停滯不前,趨於衰落。

陶瓷的生產水平不斷下降,生產規模日益縮小,制造技術還在沿用老方法。

中國畢竟有悠久的制瓷傳統,廣大制瓷工人技術嫻熟。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努力發展以手工技藝為特色的仿古瓷和藝術瓷的生產,堅持與外國機制日用瓷作鬥爭,從而維護了中國瓷器的國際聲譽,顯示了振興衰落中的陶瓷的潛力。

青花瓷是明清瓷器生產的主流,興盛了四百年。

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青料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色調效果和風格,成為判斷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據。

明清瓷器的造型更符合現實生活的需要。

因此,瓶、罐、壺、盤、碗等器皿都有多種形式。

青花瓷是明清瓷器生產的主流,興盛了四百年。

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青料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色調效果和風格,成為判斷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據。

永樂、宣德青花瓷在造型和裝飾上受到了西亞銀器、青銅器的影響。捧盆、澆花、折疊盆、燭臺、碗等等都有西亞風格。

梅瓶、扁瓶、仙瓶以及各種罐、盤、碗、瓶都是這壹時期常見的造型。

龍鳳紋在紋飾中占主要比例,貫穿整個明清時期。

鄭德瓷器裝飾有更多的阿拉伯語,因為明武宗的妃子們信仰伊斯蘭教。

嘉靖瓷器造型特點是葫蘆瓶多,有方的、圓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

此外,還有許多方形物體。

由於世宗信奉道教,所以裝飾中帶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典型的裝飾是八仙和雲和八卦。

流蘇圖案也是這壹時期常見的裝飾。

康熙年間,民窯瓷器大發展,大量外銷。歐洲有大量的康熙民窯瓷器。

耳蓋瓶具有歐洲瓷器的造型特征。

人物紋、山水紋、鳳尾瓶、棒杵瓶較為常見。

康熙青花因藍而亮,層次多,具有水墨畫的效果。

五彩瓷始於明代宣德時期,嘉靖、萬歷年間有較大發展。

在康熙時期,釉下藍色取代了釉下青花、黑色、紫色和金色。此外,紅、綠、紫三色可以區分出不同的色調。

裝飾題材幾乎包羅萬象,人物、鳥獸、花草、昆蟲、蝴蝶栩栩如生,絢麗多彩,達到了歷史上彩瓷發展的頂峰。

  • 上一篇:王培生事件年表
  • 下一篇: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加速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