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當地小吃

當地小吃

潮汕

叉燒包

歸屬美食小吃

基本材料是叉燒、鹽、胡椒粉、蔥、姜、醬油、面粉。

練習:

(1)將叉燒切成小塊,蔥姜切末,加入醬油和鹽拌入坑中;在面粉中加入糖、溫水和泡打粉,保存兩個小時,面團開始時加入香油和白糖。

(2)將面粉分成份,搟成中間厚兩邊薄的皮,將叉燒和蔥姜末包入饅頭中,蒸15分鐘。

菜頭鍋(蘿蔔糕)

基本特點是外脆內嫩,味道香而不甜膩。

基本材料:蘿蔔、香腸、蝦、香菇、芹菜、味精、鹽、胡椒粉、米糊、土豆粉。

民間小吃。又名蘿蔔糕。菜頭是蘿蔔的俗稱,菜頭鍋是潮汕本地年糕的壹種,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制作時,先將蘿蔔刮去糙皮,切成絲,放入小鍋中煸炒至軟身,加入香腸、蝦仁、香菇、芹菜,加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與米糊、土豆粉拌勻,然後放入蒸籠中蒸熟(先在籠底墊上布),至插筷子時不粘手為止。另壹種方法:蘿蔔絲不炒,直接和米粉等配料混合,加水混合,放入蒸籠蒸。吃的時候把菜花切成片,放在鍋裏,放油裏炸到金黃色。菜頭外脆內嫩,味道香而不甜。

雲南:

太師糕,雲南名菜之壹,因配以壹杯熱茶而得名,充滿了太師糕的風範。太師糕酥脆可口,鹹中帶甜,是文人墨客的必備佳品。

原材料:

配料:精制面粉2.5公斤(50個單位)。

材料:火腿丁300克,豆瓣醬500克,糖,鮮豬肉。

調料:精鹽蔥花30g,醬油20g,熟豬油1.6kg(用量100g)。

方法:

(1)和面:首先用面粉(1 kg)和豬油(500 g)做成脆皮面;然後將面粉(1.5公斤)、豬油(200克)、冷水(450升)分三次拌入面團。

(2)將白糖放入碗中,加入火腿丁和豬油(100g)拌入糖腿餡中。將鮮肉煮熟並切成丁。加鹽、醬油、蔥花攪拌成肉餡。

(3)成型:首先將揉好的面團攤平,中間放入酥脆的面團,裹平,卷起來用刀切成50個小球,用手將每個小球壓平,裹上芯(甜糖衣腿、洗沙、鹹肉餡),再壓平成餅。

(4)鍋著火時,加入豬油(800g)。油溫達到三成時,將餅放入油鍋中炸至皮酥心透。取出控油。

玫瑰米蝦

米蝦是雲南風味的小吃。它和米漿壹起煮,用漏勺漏到冷水盆裏。因頭大尾細如蝦,故名。將其與糖水、玫瑰糖混合,是夏季解渴的佳品。成品香甜軟嫩,人口寒。

原材料:

食材:大米500克。

調料:紅糖300g,玫瑰糖100g。

方法:

將(1)大米洗凈,用清水浸泡30分鐘,磨成米漿,放入盆中。將水倒入鍋中,燒開,慢慢倒入米漿,邊倒邊用勺子攪拌,防止糊鍋。煮熟後註入清水石灰水,小火煮至糊狀。取盆:壹、倒入涼開水,趁熱將米糊放入漏勺中,放入冷水中做成米蝦。紅糖熬成糖漿,玫瑰糖用開水稀釋冷卻。

(2)吃的時候用漏勺把米蝦撈出來,放進碗裏。加入紅糖水和玫瑰糖漿即可食用。

惠州

狀元飯

狀元飯,又名棗飯,相傳是明朝狀元劉若宰吃過的壹道菜。

制法:(1)糯米洗凈,隔水蒸熟,取出,加入白糖90克,豬油少許,攪拌均勻,蜜棗去核備用。(2)將豬油鋪在1大碗上,將蓮子放在碗中間,放入無籽棗,蓮子周圍放糯米,放入籠中蒸熟備用。(3)在菱角上挖壹個小洞,填入玉心,籠蒸,取出棗米倒扣在大盤中間,將煮好的菱角碼在棗米周圍,每個玉上壓1個櫻桃,菱角周圍碼1圈橘子。(4)將炒鍋加水和糖燒開,撇去浮沫,用生粉勾芡,加些豬油,燒在棗米飯上。

特點:色澤鮮艷,營養豐富,香甜可口。

屯溪

醉蟹:這是屯溪的傳統小吃。鴉片戰爭以來,在周邊許多省市和浙江省,以整桶出售而聞名,其中壹部分被買來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

原料配方:活蟹(搗碎)蒜瓣8瓣,姜瓣8瓣,冰糖25克,椒鹽40克,醬油40克,徽州鳳崗酒600克,高粱酒400克,10克。

制作方法:將螃蟹洗凈,瀝幹水分,揭開臍底排出臟物,加少許胡椒粉和鹽封口,然後掰下蟹爪尖,從臍蓋上部插入臍蓋並用釘子釘牢不要打開,放入缸中,裝滿後,用表面兩個小竹片擺成十字狀,擋住螃蟹。然後倒入醬油(天冷放400g,農歷九月可增至600g)、徽州封壇酒(現改為黃山糯米甜酒)、姜、蒜瓣、冰糖、高粱酒,用油紙封好紮緊,壹周後即可開壇。

產品特點:色澤青黃,鮮甜,酒味特別濃。如果沒有開壇,可以存放2個月,但是開壇後不能存放。

四川省

鐘餃子

材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醬油、味精、胡椒面、川鹽、姜、蔥、蒜泥、紅辣椒、料酒、香油各適量,雞蛋1個。

方法:

1.將蔥和姜打碎,浸泡在水中。將豬肥肉、瘦肉切成塊,用刀背拍打去筋,用刀剁成泥,放入盆中,加入川鹽、料酒、味精、胡椒粉、雞蛋,拌勻。加入浸泡過的洋蔥姜水,攪拌均勻,加入香油,繼續攪拌均勻,制成厚厚的餃子。

2.將450克精粉呈凹形放在案板上,加入清水,揉成面團,再切成100面粉。用50克面粉作為補粉,搟成直徑5厘米的圓皮備用。

3.將餡心包放入皮內,折成半圓形,邊揉成嬌子青體。

4.將鍋裏的水燒開,放入餃子,煮熟,用漏勺撈起,將瀝幹的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復制好的醬油、味精、紅椒、蒜。

來湯圓

它已經有壹百年的歷史了。老板賴元鑫,從1894開始在成都沿街做餃子賣。他做的餃子煮的時候不爛,不露泥,吃的時候不粘筷子,不粘牙齒,不粘嘴。它們濕潤、香甜、光滑、柔軟,是成都最有名的小吃。現在來湯圓壹直保持著老字號小吃的品質。其色滑白,皮軟糯,香麻油重,營養豐富。

材料:

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油200克,白糖適量,芝麻醬適量。

方法:

1.糯米、大米洗凈,浸泡48小時,麻前再洗壹遍。用適量的水磨成漿,裝入布袋中,掛幹做成湯圓。

2.芝麻去雜,洗凈,小火煸炒,用搟面杖壓成細面,加入糖粉、面粉和融化的豬油,揉勻,放在案板上壓實,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備用。

3.在湯圓中加入適量的水,揉成均勻的團,分成30塊,將小方塊包裹在其中,形成球形湯圓。

4.把大鍋裏的水燒開,放入餃子後不要開大。餃子浮起來的時候,放壹點涼水,不停的滾,不要煮,餃子滾了,心熟了,皮軟了,熟了。

5.用白糖和芝麻醬蘸著吃。

西安

郭奎

關中八怪之壹:包子如鍋蓋。蓋子是平的,頭盔是凸的,很硬。如果妳敲它,它會像石頭和鐵。有壹年,壹個少年帶著鍋盔從姥姥家回來,中間下起了冰雹,都是大雞蛋,壓死了好多雞和羊。少年頭上戴著鍋盔,有安全帽的功能。他走了10英裏,沒有受傷或骨折。硬,但是脆,沒牙的老人特別喜歡,越嚼越入味。用料簡單,如果面粉10斤,水4斤,堿性面粉7元,發酵面粉夏天可以7兩,冬天1.5斤,春秋兩季1斤。制作方法也簡單,但要下功夫,根據季節掌握好水溫,先做面團塊,放在桌上用木杠壓,用力壓,壓邊折勻,然後切成兩片,分別加入酵母和堿水,再壓,再用力壓,直到人出汗,面團光滑濕潤,蓋上濕布。從性的角度來說,面餅塊被分成每塊重壹公斤的面劑,搟成直徑七寸、厚度八分左右的圓餅,塗上壹層,翻三翻二,皮略鼓。在鍋盔店裏,賣家說包子不是用手摺的,是用刀切的。刀是壹把長刀,刀法是在壹個斜面上切的,很有大家風範。壹直賣鍋盔的都沒被別人搶過,刀讓壹切變得可怕,鍋盔也可以隨時當盾牌。根據村莊的傳說,郭隗是古代士兵創造的。絕對的。

天津

狗不理包子的做法

原材料配方:

面團:面粉1000g天使低糖酵母5g食用堿4g水480ml(視面粉吸水量而定)。

餡料:幹凈豬肉500g姜5g醬油125g幹凈蔥62.5g香油60g。

生產方法:

1.豬肉肥瘦搭配3∶7。去除肉中的軟骨和骨渣,用大眼濾網碾碎或剁碎,使肉成為大小不壹的肉丁。在攪拌肉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姜水,然後加入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找口(調節鹹度),醬油的用量要靈活。上醬油的時候,壹次加壹點,讓醬油完全融入肉裏。上完醬油,停壹會兒,比如放冰箱壹會兒。如果有拌餡機攪拌餡料,醬肉不需要停,然後加水即可。水也要壹次加壹點,不然餡料容易做湯。最後加入味精、香油、蔥花攪拌均勻。

2.做好面團後,分成20克的藥丸。

3.將粉滾勻,搓圓,雙手按搟面杖推拉平整,推到頭拉到底,均勻地搟成厚薄均勻、大小適宜、直徑8.5厘米的圓皮。

4.左手撐皮,右手插15g餡,掖15 ~ 16塊。捏包的時候拇指向前,拇指和食指同時擰褶。合袋的時候要壓好,不要張嘴,不要頂,包子嘴上不能有疙瘩。

5.蒸小籠包。使用鍋爐硬氣壹般需要4 ~ 5分鐘;用煙煤蒸爐子需要5分鐘;用家用煤球生火。抽屜裝了,火旺了,水開了。蒸需要6分鐘。過熱的話又飽滿又油,不好看又好吃。沒有火,粘粘的,不能吃。

老上海十大小吃之壹: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狀像蟹殼壹樣又圓又黃而得名。蟹殼黃是用酥脆的炸面和發酵的面粉,做成扁平的圓餅,上面撒上芝麻,放在烤箱的壁上烤。這種餅味道鮮美,鹹中帶甜,皮酥裏脆。有人寫詩稱贊,“沒見制餅人先聞到香味,酥皮陸續下來。”蟹殼黃有鹹味和甜味兩種餡。鹹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這款產品是上海石門壹路阿哈瓦路路口的吳灣面包店做的最好吃的。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小紹興雞粥

紹興雞粥店經營的雞粥是地道的海派小吃。店鋪是壹個紹興人在1947創立的。由於創始人和主要經營者都是紹興人,這裏形成了壹個小紹興人的世界,所以人們給它取名為“小紹興雞粥店”。紹興雞粥是用雞湯汁熬制,配以雞肉和各種調料的壹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肉切成3厘米長、0.6厘米寬的塊,放在盤子裏,將雞粥放入碗中,加入洋蔥、姜末和雞油,壹起食用。此時的雞粥黃中帶綠,雞肉又白又亮,賞心悅目,食欲大增。品嘗時,雞粥黏滑,鮮香可口,雞肉鮮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這個好吃的是上海小紹興雞粥店經營的。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雞煎饅頭

炸雞饅頭是上海的壹種特色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發酵的白面粉為皮,熟雞胸肉丁,豬肉末三明治和香油果凍為餡制成的。包好的饅頭尖端也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素油,放油鍋裏炸。該產品形狀飽滿,上半部分是來自黃澄澄的芝麻和綠色的蔥花,柔軟可口。下半部香脆可口,餡料重,汁多,更香。這款點心是上海王家沙點心店做的。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爛小吃

上海的壞蝸牛是著名的特色小吃。這種小吃是由安徽省屯溪縣出產的壹種又大又肥又多肉的龍眼蝸牛制成的。進店後用清水養兩天使其吐出沈澱物,再放入鍋中,加茴香、桂皮久煮。最後將煮好的田螺放在陳香的五谷上,五谷即成。這種壞蝸牛呈棕灰色,肉質鮮嫩,汁多味醇,入口鮮美,很受歡迎。此食品是上海五味齋茶餐廳和賴賢德茶餐廳的著名特色小吃。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壹種經濟又獨特的小吃,已有50多年的歷史。上海有兩種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難得”。“小常州”排骨年糕是用常州和無錫的豬脊骨做的。用醬油腌制後,放入用醬油、油、糖、蔥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顏色發紫,肉質鮮嫩,味道濃郁時取出。同時,松江大米煮熟後,放入石臼中,用錘子反復敲打。打至米飯無整粒後取出,每500克切20塊,每塊包壹小塊焯水的排骨,再放入醬油鍋中煮熟。吃的時候撒上五香粉,會既有排骨的香味,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非常好吃。“鮮得”的排骨年糕是將面粉、菱角、五香粉、雞蛋混合,浸泡在排骨表面,用油焯壹下制成的。這種排骨色澤金黃,皮脆肉嫩。同時在松江米飯、紅醬油、排骨中加入甜面醬,淋上辣椒醬。入口糯米香,微甜微辣,新鮮適口。上海曙光飯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和“難得”小吃店的排骨年糕最有特色。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之六:南翔饅頭

南翔饅頭也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該產品以皮薄、餡多、鹵重、味美著稱,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壹。南翔饅頭的餡是三明治腿肉做的,不加蔥和蒜,只撒了壹點點姜末、凍皮、鹽、醬油、糖和水。饅頭的皮是用未發酵的精制面粉做的,50克面粉可以包8塊,100克是蒸籠。蒸出來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半透明結實,晶瑩發黃,滿嘴湯汁,滿口口水,味道鮮美。如果配著姜絲、香醋和壹碗雞絲蛋花湯壹起吃,味道會更好。南翔小籠包的餡料也可以隨季節變化。初夏加入蝦仁,秋季加入蟹肉、蟹黃、蟹油。豫園商場南翔饅頭是豫園商場有名的小吃之壹。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之七:開陽蔥油面

開陽蔥油面是上海著名的小吃。凱陽很講究蔥油面的制作方法。首先它把蔥白切成寸寸,放在溫熱的油鍋裏炸熟(這樣煮出來的蔥油呈暗紅色,顏色發黃,蔥花香味濃郁,能增進食欲)。然後在用植物油炒過,用酒和糖浸泡過的開陽中加入洋蔥油,制成洋蔥油。將面煮熟,瀝幹湯,拌上蔥油,就是開陽蔥油面。這種面條色澤鮮艷,吃起來爽滑爽口,蝦香蔥香,營養豐富,很受歡迎。開陽蔥花面是上海湖濱點心店的特色小吃,也是城隍廟的著名小吃之壹。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之八:素包

素包是上海馮春松月樓的壹家特色小吃素食餐廳。這家餐館有70多年的歷史了。這是壹家融合了京菜、江蘇菜和楊邦菜的素食餐廳,還具有上海的地方風味。這家店的素菜,比如什錦菜、炒香菇、羅漢齋、香菇脆皮湯、炒蟹粉、面筋面,在上海都是相當有名的,尤其是這家店做的素菜很有名氣,很受歡迎。素包以精制白面為皮,餡料以剁碎的青菜、面筋、香菇、冬筍、五香豆腐幹為餡,拌以香油、糖等調料。包好的素菜籠蒸後,皮白肉軟,餡青綠,鮮亮悅目。打開籠子,滿屋飄香,食物鮮美爽口。多吃點,百吃不厭。這種小吃可以在上海豫園購物中心的馮春松月樓素食餐廳品嘗到。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之九:油面饅頭

富友饅頭是上海百年老店沈藻大成點心店制作的特色小吃。這家店的油饅頭,吸取了很多人的長處:饅頭皮是用南翔饅頭,卷上未發酵的細粉,餡料是淮陽精品湯包。肉餡拌骨湯,拌蔥、姜、蒜做成的調料。煎的時候,油酥餅的手法和油酥餅差不多。這樣精心加工出來的饅頭,形狀小巧玲瓏,皮金黃,色澤艷麗,入口酥脆,肉質鮮嫩,湯汁四溢,肥而不膩。吃完後牙齒和臉頰都是香的,滿嘴都是口水。趁熱吃,回味無窮。

老上海十大風味小吃:打沙園

沙園是上海喬家閘點心店的著名風味點之壹,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末年,上海三牌樓住著壹位叫雷的老太太。為了使餃子便於儲存和攜帶,她首創了在煮熟的餃子表面滾上白色粉末的方法。後人為了紀念她,把粽子命名為滾沙球。喬家閘點心店經營的磨沙丸子,是將崇明縣大紅袍的紅豆煮熟,磨成沙,烘幹成紫色粉末而成。然後將鮮肉、豆沙、芝麻等餡料的湯圓煮熟,瀝幹水分,滾上壹層豆沙粉。這種餃子色彩鮮艷,香味濃郁,趁熱吃有濃郁的紅豆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壹直深受遊客歡迎。

附錄:

上海的地方名吃:桂花糖藕、鴿子蛋湯圓、黃金瓜、醬瓜、鴿子龍蝦片、松江四鰓鱸魚、邵萬生的南方風味食品、紹興水煮雞、稻香村鴨胗、楓涇頂蹄、北京乳府、豆腐幹、桃子、雪瓜、城隍廟五香豆、上海梨膏。最佳答案!

  • 上一篇:重慶有哪些旅遊景點?
  • 下一篇:中國人取名的十大禁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