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別稱:月亮、潘宇、陰溝、嬋娟、鬼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玉兔、嫦娥、蛤蟆。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用月亮來烘托感情是壹種常見的筆法。壹般來說,古詩中的月亮是鄉愁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腳壹線明,豈有霜也?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不再是壹個純粹的客觀意象,而是壹個飽含詩人情感的意象。唐朝王建寫《十五夜望杜郎中》:“今夜月滿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以委婉的提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的普遍人情,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家鄉朋友的深深思念。
論古代詩歌中的月亮意象
此外,“月亮”還有以下圖像。
(1)明月蘊含邊關人的憂傷。
如:“回樂峰前沙如雪,城外月如霜”;“秦時明月,漢時閉關,長征人未歸”悲壯。
(2)明月蘊含著情感上的無奈。
比如謝莊說“美人走在塵埃裏,千裏之外有明月。”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明月當空,天涯* * *此時。”希望和渴望。
(3)明月寓意時空永恒。
“古人若流水今,* * *望明月。”時間對生命的掠奪,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月亮是美麗的象征。
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月亮已成為文學中的典型意象和永恒主題。《詩經·陳楚》有如下文字:“明月當空,人擠人”,即人物之美被月光襯托,說明先秦時期人們就註意到了月亮的美。到了漢魏六朝,月亮已經成為詩詞歌賦的直接描寫對象。南朝樂府生動地描寫了月亮的美:“氣融潔照遠,質亮潤澤而誠,弱不廢照,清不激汙。”月亮被賦予了崇高、濕潤、柔和、寧靜的審美內涵。而月與世界山川的結合,會形成更美的風景。謝莊《樂府》寫道:“氣在面上,雲聚日暮,洞庭起波,葉微微離。菊花散山椒,鵝哀河。秋質長,明度低。”秋月的純美,在山川的映襯下表現出來;月亮暗淡柔和的光輝也具有景觀效果,可以賦予景觀獨特的魅力。陶淵明的閑情賦說:“月在雲中美。”壹方面說明月亮本身是美麗的,另壹方面,高掛雲端的明月可以為世界風景增添美麗。寫關於月亮的詩,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代文學家張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在,海上明月生於潮。我隨波逐流千裏,江邊無月。河水繞著方甸流,月光像霰壹樣照在花木上。霜在空中流動,在白沙上看不到。”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微妙:月光洗凈了世間五彩繽紛的事物,把世界染成夢幻般的銀色,所以“霜降不飛”“白沙看不見”,而只有皎潔的月光。北宋詩人張喜安在《清門序》中寫道:“那更是明月寄,隔壁秋千影”,描繪了溶解的月光竟寄隔壁秋千影,使人想象美人蕩秋千的曼妙身影,巧妙地表現了詩人思念愛人的心情。張喜安的《玉蘭花》還包括:“中庭月色裏清,無數白楊樹花過無影”,說明清明時節,無數蒼白的白楊樹花在月色裏飄過,他心中飄蕩的舊夢,都融入了這幅“無影”的畫面。這些詩都蒙上了壹層模糊的“朦朧色彩”,因為月亮像夢壹樣清澈安詳,也給人壹種朦朧的美感。“月牙兒如眉,使人想起月下美人站在玉階上,構成壹種恬靜婉約的美;朦朦朧朧的月亮,彌漫著說不出的憂傷,構成了壹種朦朧的美;花與月分離,余香縈繞,象征著優雅華麗之美;明月當空,象征著宏偉與古老之美。無盡的符號創造了無盡的月亮審美世界,無數顆心創造了無數個月亮審美意象。”
月亮的美是崇高的,濕潤的,柔和的,寧靜的,純潔的。在關於月亮的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立刻使全詩意境優美。比如《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春、河、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月亮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交融,像全詩中的壹個環節,貫穿上下,觸及處。月光下,河流、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小船、高樓、鏡臺、砧石、飛雁、潛水魚龍、不眠的鄉愁、漂泊的遊子,構成了壹幅完整的詩意圖像,構成了壹幅充滿哲理和人生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色彩明亮豐富。雖以水墨勾勒,卻從黑白互補、虛實共存中展現出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猶如壹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映襯出江邊月色的唯美意境。全詩意境太美,太安靜了,可以說《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所創造的優美意境是前所未有的。作為沖淡派的集大成者,王維的詩風是閑適、恬靜、清淡、悠遠的,他的詩歌意境也很美。如《竹樓》:“獨倚密竹,彈琴哼歌。聲音太輕,除了我的夥伴明月,誰都聽不見。”這首詩的意境,正如石樸華的評價,不僅給人以“幽靜絕俗”(《我仆詩》)的感覺,更使人感到這月夜的幽林景色是那樣空靈清澈,其間彈琴吶喊的人是那樣悠然自得,外逸與內情融為壹體。在描寫周圍景物時,詩人選擇了竹林和明月,這與要表現的清幽環境相吻合。在他的詩中,除了我的同誌,明月不僅與“人不知”形成對比,還起到了打破黑夜的作用。全詩意境優美,讓人感覺“余音繞梁”。
月亮不僅給人美感,也象征著女性的美麗。翻閱《詩經》我們會發現,月亮在詩中象征著女性的美麗,這壹點從東方的太陽和月亮的升起就可以得到印證。其中“東方日”中的“東方日”和“東方月”象征女性的容貌,富有創意。馬說:“古人把人類色彩之美比作太陽和月亮。”(石矛的傳記和筆記的解釋)這對後來的作家和民歌創作影響很大。如宋玉《神女賦》寫美:“初來乍到,照於日初屋梁;入少則明如月。韋莊有句名言“人如緣月,腕上霜雪”(《菩薩蠻·人人說江南好》)。尤其值得壹提的是《詩經·陳風·月出》這首詩。對我國以月比美、以月表相思的詩歌傳統具有開拓意義。”月明人在,舒窈糾正他們,他們傷心地來找我!月亮出來的時候,很美,妳很擔心。擔心!月明,人明,人松。我很痛苦!“這是壹首寫給月下人們的情詩。詩中“嬌”“豪”“趙”都是描寫皎潔的月光,“撩”“卓”“撩”都是描寫女性的美麗。”月明,人美。《毛傳》註:“女人是美麗而公平的。“皎潔的月光使人聯想到美人的潔白和光彩,高遠的月亮暗示著美人遙不可及。朱在《陳風詩傳》第七輯十二中對這首詩的評價是:“這也是男女相喜相念的壹句話。都說月亮壹出來,皎然就沒了,漂亮的也沒了。舒窈的修正是什麽感覺?我以為很難,很安靜。傅紹良曾指出:“月出明月是詩人抒發相思之苦的自然背景。"
在我看來,這個時候,月亮已經不僅僅是作為背景被渲染了。在《詩經》時代,我們的祖先對明月寄托了許多情感。月亮象征美麗,維系相思,應該說是月亮的傳統象征意義。
事實上,月亮作為人類美的象征不僅出現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出現。而且月亮不僅限於女性,漂亮的男性也可以用月亮來形容自己的美麗。在著名的阿拉伯民間神話集《天方夜譚》中,月亮常被用來比喻人的美麗。比如《卡梅洛王子和貝特朗公主的故事》中有:“後來,王後懷孕了,生下了壹個王子,像十四夜的月亮壹樣美麗可愛,所以給她取名為賈梅洛·沈曼。.....他那張柔美迷人的臉看起來特別漂亮,像十四夜的月亮壹樣美麗可愛。.....人很美,像月亮壹樣美。”
松樹是抗擊霜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贊美的對象。李白《贈書奉黃裳》:“望君松,但慎勿桃李。”魏總是奉承有權勢的人,李白寫詩勸他做壹個正直的人。三國時劉真《贈吾兄》:“不患寒,松柏有性。”詩人用這句話鼓勵他的堂弟要像送松柏壹樣忠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高尚的品質。
蓮花與“蓮”、“惜”同音,所以古詩詞中有很多關於蓮花的詩詞來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州曲》:“南唐秋采蓮,蓮過頭頂;低頭去拿蓮子,蓮子綠如水。”“蓮子”的意思是“小早川憐子”,“綠”的意思是“清澈”。這裏既有真實的,也有想象的,意思是雙關的。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用來表達女人對所愛的男人深深的向往,以及愛情的純潔。金《四十二子夜歌》中的三十五首:“霧露蓮,蓮不清。”霧中的露珠隱藏了荷花的真面目,荷葉看得見卻不是很清楚。這也是諧音雙關的壹種方法,寫壹個女人隱約覺得那個男人愛她。
懸鈴木是荒涼和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秋長信詩》雲:“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夜不卷霜。熏玉枕無彩,長臥聽南宮。”它是關於壹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女孩。在壹座荒涼寂寞的宮殿裏,她獨自躺著,聽著宮漏。詩的第壹句以井邊壹棵黃葉梧桐開頭,烘托出壹種蕭瑟清冷的氣氛。元代詩人徐在思寫過《雙引水夜雨仙》:“壹聲葉秋,壹點芭蕉壹點愁,夢過三更。”用梧桐葉落,雨打芭蕉,寫下妳所有的心事。其他如“壹葉壹聲,空階滴水至光”(唐雯聽雲《更漏》),“梧桐更瀟瀟,直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慢聲》)等等。
在古老的杜鵑鳥神話中,蜀王杜預(即王迪)被迫讓位給他的朝臣,隱居在深山裏。他死後,他的靈魂變成了壹只布谷鳥。因此,古詩詞中的杜鵑就成了蒼涼和悲傷的象征。李白《聽說王昌齡移左,龍標瑤有此信》:“華陽墜地,文道龍渡五溪澗。吾心憂明月,吾將隨風至夜郎溪。”布谷鳥是壹種鳥。寫第壹句就是眼的場景,在蕭瑟的自然風光中傳達離別和悲傷的感覺。三四句話以呵護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了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深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夜半,中庭恰放梨花雪;梨花雪鋪天蓋地,杜鵑花哭血。”夜半時分,月光灑在院中雪白的梨花上,布谷鳥在哀鳴,讓人更加思念親人,心痛不已。詩人通過描寫悲傷的景色來表達他們深深的鄉愁。其他如“孤亭春寒,斜陽暮中杜鵑聲”(關《走在沙上》),“子規夜半還泣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淩《送春》)等,都是用布谷鳥的哀鳴來表達自己的悲涼或思鄉之情。
鷓鴣鳥和鷓鴣的意象在古詩中也有特定的內涵。鷓鴣的歌聲讓人聽起來像是“我離不開哥哥”,非常容易勾起旅途艱辛、充滿離別的聯想。如“秋暮蒼茫草明,鷓鴣啼遠”(唐代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晚江憂,山深鷓鴣聞”(辛棄疾《菩薩人,寫江西壹壁》)。
寒秋後的蟬活不長。壹些秋雨過後,蟬會發出幾聲斷斷續續的呻吟,生命危在旦夕。所以,心寒就成了悲傷的代名詞。如唐代羅的《詠蟬》開篇兩句:“西地蟬鳴,南冠客思深。”在沈默中歌唱,使自己在監獄中深深想家。宋代詩人柳永開篇:“寒蟬悲,長亭晚,陣雨初。”在直接描寫離別之前,“悲戚”的感覺已經充斥了讀者的內心,醞釀了壹種可以觸摸離別的氛圍。《寒蟬鳴我這邊》(三國曹植《王彪作白馬》)等詩也表達了這種感情。
紅巖紅巖是壹種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移,常引起思鄉之情和漂泊之悲。如隋朝人薛道衡寫道:“人歸雁陣,花前思。”早在花開之前,我就有了回家的念頭;但是當大雁返回北方時,人們還沒有回家。詩人在北朝為官時,曾向南朝派遣使節,寫下這首思鄉詩,含蓄婉轉。也有雁寫的思念,如“夜聞雁思鄉,過年生病”(歐陽修戲答元稹),“幾時星橫樓,簫倚樓有聲”(唐代趙薇《長安秋望》),“星寒碧池,鴻雁悲紅風”(。還有鴻雁所指的書信。紅巖傳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紅巖在詩歌中作為信差的應用也很常見。比如“雁過不答我,江水盡秋水”(杜甫《致天空盡頭的李白》),“言溯傳書,湘艷染更淚”(李商隱《李斯》)。
此外,還有用梅子的成熟比喻姑娘的留戀,如“回望門口,卻聞梅子”(李清照《墊江唇》);用浮雲比喻漂泊的遊子,如“我要在浮雲中想起妳,所以在夕陽中想起我”(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夫妻,如“成功了為什麽不放棄生命?寧為鴛鴦不為仙”(唐·魯《古意長安》);丁香指的是悲傷或者情結,比如“自從南浦別,我壹直擔心看到丁香結”(唐牛喬的《感恩》)等等。
當然,壹個形象有時會有豐富多樣的含義,筆者上面介紹的只是最常見的壹種。了解這些意象的含義,對於備考2003年高考意義重大。
中學古典詩歌中的意象
所謂形象,就是客觀形象通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意象的建構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重點,也是我們研究古典詩歌的重點。本文旨在解讀幾種最常見的圖像。
第壹,“劉”的形象是1,“劉”和“劉”兩個字諧音,常寓意離別。
“今晚在哪裏醒來?楊柳岸、馮曉的《殘月》三句表達了柳永對愛人的懷念。
2.“柳”種在屋檐前、屋後,常用作故鄉的象征。
“壹上高樓,萬裏愁,楊柳似汀州。”表達了許渾對家鄉的無限牽掛。
3、“柳”絮飄忽不定,常用作浮雕。
“請問閑情是多少,宜川煙草,滿城風。梅子黃了就下雨。”幾句話就形象地說明了何柱此時悲傷的深度。
二、“顏”的形象
1.燕子成為愛的象征,因為它們壹起飛翔。
比如“落花獨立,微雨燕飛。”表現了詩人從夢中醒來後悲傷憂郁的心情,以及對愛慕對象的愛慕之情。
2.燕子依戀老巢的習性,成為古典詩詞表達時事、表達人事新陳代謝的寄托。
"在舊社會,王謝堂飛入尋常百姓家."既寓意著昔日武夷巷的繁華,又透露出詩人面對今昔變遷的無限感慨。
第三,“水”的形象
1.由於水的柔軟和冰冷,水常被比喻成看得見摸得著卻難以把握的東西,比如月光。
如:“晝序夜涼如水,坐看牽牛花與織女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
2.由於水的不斷剪切和柔軟,水經常被用來比喻悲傷。
如李白的“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砍它,悲傷還會回來,盡管我們用酒淹死它們。”它表達了詩人的憂慮和悲傷,因為他強烈地感受到現實與理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第四,“月亮”的意象
1,明月蘊含邊關人的憂傷。
如:“回樂峰前沙如雪,城外月如霜”;“秦時明月,漢時閉關,長征人未歸”悲壯。2.明月蘊含著情感上的無奈。
比如謝莊說“美人走在塵埃裏,千裏之外有明月。”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明月當空,天涯* * *此時。”希望和渴望。3.明月蘊含著時間和空間的永恒。
“古人若流水今,* * *望明月。”時間對生命的掠奪,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多維解讀,其實就是對詩歌內涵的挖掘。
古詩詞中意象的分類與排列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是非常微妙和簡潔的。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感情的直接表達,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壹件事壹件事的表達。寫風景的時候,他們用風景來抒情,詠物的時候,他們表達自己的心聲。這裏寫的“景”和“物”,都是客觀的“意象”;借景表達的“情”,詠物表達的“誌”,是主觀的“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象”。它不僅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思想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在於他能夠創造壹個或壹組小說“意象”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另壹方面,讀者只有在理解意象意義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因此,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詩歌意象的解讀為切入點,以詩歌意象的熟悉為突破口。古詩詞中壹些常見的意象主要有
1,樹木:
樹的挺拔:事業與生活的起伏,葉子光滑的黃葉:垂死成熟之美的新陳代謝。
綠葉:生機、希望、活力,竹子:積極正直。
楊柳:送別春天留戀憂傷的美麗楊柳:是漢代送別的習俗。言外之意後,有告別和留戀之意。“柳”:悼念離別之情:能像煙霧壹樣引發往事,常用來表達興亡之感。
紅葉:稱為傳情之物,後指詩詞傳情。
松柏:強壯而驕傲,強壯而有活力。松樹是抗雪抗霜的典範,自然是贊美的對象。李白《贈書奉黃裳》:“望君松,但慎勿桃李。”魏總是奉承有權勢的人,李白寫詩勸他做壹個正直的人。三國時劉真《贈吾兄》:“不患寒,松柏有性。”詩人用這句話鼓勵他的堂弟要像送松柏壹樣忠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高尚的品質。
印度河:印度河是荒涼、苦澀和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秋長信詩》雲:“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夜不卷霜。熏玉枕無彩,長臥聽南宮。”它是關於壹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女孩。在壹座荒涼寂寞的宮殿裏,她獨自躺著,聽著宮漏。詩的第壹句以井邊壹棵黃葉梧桐開頭,烘托出壹種蕭瑟清冷的氣氛。元代詩人徐在思寫過《雙引水夜雨仙》:“壹聲葉秋,壹點芭蕉壹點愁,夢過三更。”用梧桐葉落,雨打芭蕉,寫下妳所有的心事。其他如“壹葉壹聲,空階滴水至光”(唐雯聽雲《更漏》),“梧桐更瀟瀟,直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慢聲》)等等。
2、花草:花:希望青春生活燦爛。
花落:生活和事業的失意,春天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和懷念。桃花:美麗的象征
蘭:高貴的牡丹:富貴而美麗
草:旺盛的生命力,無盡的希望,蒼涼與偏僻,對卑微身份與地位的痛恨。
小米:小米分離的悲傷(今日國家的繁榮和昔日的衰落),三友(松、竹、梅)和菊花象征著人們高尚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指男女之間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友誼。出自王維的詩《相思》:“當那些紅色的漿果在春天到來時,在妳的南國枝頭上泛起紅暈,勸妳多收集壹些,作為我們愛情的象征。”詩人借南方出生的紅豆表達對朋友的情意。
菊花:幽靜、高貴、脫俗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提並論,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相提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贊美它堅強的性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晨飲木蘭露,暮吃秋菊失美。”詩人以飲露食花來象征其品格的高潔。唐元珍《菊花》:“秋叢似道士,越圍越斜。不是花中偏愛菊花,而是這花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定和高尚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寧可捧香於枝頭而死,不可吹於花間”(鄭松小思《冷菊》)、《孤東裏濕露,泥沙照前金》(宋範成大《重陽後兩菊》)等詩句,都是用菊花來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人格的寫照。
梅:傲雪堅強,面對逆境不屈不撓。梅花是在寒冷中最先開放的,然後它導致了盛開的花朵的香味。所以梅花和菊花壹樣,壹直受到詩人的推崇和贊美。宋代詩人陳亮的《梅花》:“壹花先驟變,萬花後香。”詩人抓住了梅花最先開的特點,寫出了敢為天下先、不怕挫折的品質,這不僅是詠梅,也是在贊美自己。王安石梅花:“遠識非雪,因有幽香。”詩中既描寫了梅花因風而遠散的原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潔潔白,收到了好香好色的藝術效果。陸遊名句《詠梅》:“散成泥,碾成塵,唯有芬芳依舊。”梅花是用來形容壹個人被摧殘的不幸經歷和不願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元代王冕《墨梅》:“不要誇其好色,只留空氣清新幹爽。”也是梅花體現了它不甘隨波逐流,淺薄而深刻。
荷花:因為“荷花”和“惜”同音,所以古詩詞中有很多關於荷花的詩詞來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州曲》:“南唐秋采蓮,蓮過頭頂;低頭去拿蓮子,蓮子綠如水。”“蓮子”的意思是“小早川憐子”,“綠”的意思是“清澈”。這裏既有真實的,也有想象的,意思是雙關的。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用來表達女人對所愛的男人深深的向往,以及愛情的純潔。金《四十二子夜歌》中的三十五首:“霧露蓮,蓮不清。”霧中的露珠隱藏了荷花的真面目,荷葉看得見卻不是很清楚。這也是諧音雙關的壹種方法,寫壹個女人隱約覺得那個男人愛她。
將梅子的成熟比喻為少女對愛情的渴望,如“倚門回首,卻聞梅子香”(李清照《墊江唇》)。
丁香指悲傷或復雜,如“自從南浦別,我壹直擔心看到丁香結”(唐牛喬的《感激》)
3.動物
猿:悲淒淒厲杜甫《登高》和《廣天疾風中猿嗚咽》紅歌::追求理想。
魚:自由自在的鷹:在艱苦自由的生活中拼搏的成功
狗和雞:生命的氣息,田園生活(瘦)馬: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壹個惡棍,壹個庸俗的人,壹個悲傷的丈夫。沙鷗:壹只悲傷的鳥:自由的象征
淳:指家鄉味。後來,文人用“吹”和“吹思”來形容思鄉之情。
雙鯉:指字母。韓樂府《長城石窟飲馬》詩中說:“客自遠方來,留我壹對鯉魚。胡二煮鯉魚,有書在其中。”後來我用雙鯉寫了遠方的信。
莊周夢蝶:語言來源於莊子的《萬物論》:“從前莊周夢蝶是胡(蝶)蝶,栩栩如生。我不知道星期幾。突然感覺到,就會突然感覺到。不知道周之夢是不是蝴蝶?胡(蝴蝶)對周和的夢想是什麽?周和胡(蝴蝶),肯定是有分的。這叫物化。”莊子以此來說明萬物壹體,萬物平等的思想。後來,學者們用它來指令人迷惑的夢和變化無常的事情。比如陸遊的詩《冬夜》說:壹杯罌粟為奴,莊周蝴蝶雙雙空。"
(孤獨)鵝:孤獨,想家,想家,消息,紅巖: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紅巖:紅巖是壹種大型候鳥。每年秋天,它都會南移,這往往會導致遊子在旅行時想家和悲傷。如隋朝人薛道衡寫道:“人歸雁陣,花前思。”早在花開之前,我就有了回家的念頭;但是當大雁返回北方時,人們還沒有回家。詩人在北朝為官時,曾向南朝派遣使節,寫下這首思鄉詩,含蓄婉轉。也有雁寫的思念,如“夜聞雁思鄉,過年生病”(歐陽修戲答元稹),“幾時星橫樓,簫倚樓有聲”(唐代趙薇《長安秋望》),“星寒碧池,鴻雁悲紅風”(。還有鴻雁所指的書信。紅巖傳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紅巖在詩歌中作為信差的應用也很常見。比如“雁過不答我,江水盡秋水”(杜甫《致天空盡頭的李白》),“言溯傳書,湘艷染更淚”(李商隱《李斯》)。
鷓鴣鳥:鷓鴣的意象在古詩詞中也有特定的內涵。鷓鴣的歌聲讓人聽起來像是“我離不開哥哥”,非常容易勾起旅途艱辛、充滿離別的聯想。如“秋暮蒼茫草明,鷓鴣啼遠”(唐代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晚江憂,山深鷓鴣聞”(辛棄疾《菩薩人,寫江西壹壁》)。
蟬:秋後蟬活不長了。壹些秋雨過後,蟬會發出幾聲斷斷續續的呻吟,生命危在旦夕。所以,心寒就成了悲傷的代名詞。如唐代羅的《詠蟬》開篇兩句:“西地蟬鳴,南冠客思深。”【西遊記:秋天】用令人心寒的聲音歌唱,誇大了他在獄中深深的鄉愁。宋代詩人柳永開篇:“寒蟬悲,長亭晚,陣雨初。”在直接描寫離別之前,“悲戚”的感覺已經充斥了讀者的內心,醞釀了壹種可以觸摸離別的氛圍。《寒蟬鳴我這邊》(三國曹植《王彪作白馬》)等詩也表達了這種感情。
鴛鴦指的是恩愛夫妻,比如“我成功了為什麽要辭職?寧為鴛鴦不為仙”(唐代陸《長安古義》)。
古詩中的“燕子”意象
燕是壹種候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地進出人家的房屋或屋檐。因此受到古人的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誇大悲傷,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豐富,表情達意,其他事物望塵莫及。
(1)展現了春天的美好,傳達了珍惜春天的感覺。相傳燕子春天來北方,秋天回南方,所以很多詩人把它作為春天的象征來美化和贊美。如“深藏於壹片花開的煙靄中,作壹個清新的乳房”(魏的《論遇故友上》),“燕子來了,通訊社,梨花落在後面”(顏姝的《斷鬥士》),“鶯鶯燕春來,花柳真,萬物滿韻”(喬治的《天凈沙是事》),“飛禽飛來,快吹花梢,青尾隔紅影。“極有研究,形似與神似。春光明媚,燕子嬌小可愛,文人多情。當春天過去時,詩人會感到無限悲傷。所以歐陽修有“去遊者,只覺春光空。“垂簾時,兩燕在細雨中歸(采桑子),喬姬有“誰是燕子藏春銜,鶯兒羞尋伴,寒懶報官(采蜜),烏鴉餓”(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