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建於先秦趙璇皇帝苻堅時期。經過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的不斷建設,逐漸形成了龐大的規模。* * *這裏有735個洞穴,45000平方米的壁畫,2415個泥塑彩塑,是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場所。
在敦煌壁畫藝術中,莫高窟最典型、最獨特、最受人喜愛的藝術形象是“飛”。敦煌石窟有各種“飛”。起初,大家都稱費賢為天妃。後來,隨著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逐漸發展趨勢,天妃和費縣的品牌形象逐漸結合,並轉化為中國敦煌文化的專業術語。敦煌有4500多具飛行體。他們用飛翔的身影,優美的舞姿,鮮艷的花朵,生動地展示了如來世界的美麗風景。自南北朝以來的壹千多年裏,敦煌天妃壹直在不斷演變。
1.天妃文化的產生和演變:
中國的飛天藝術多繪於墓室壁畫中,象征墓主的靈魂可以升天。在敦煌石窟飛行,因為佛教的傳入和敦煌在絲綢之路上,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
1.十六國至北魏:飛象源於佛教中的飛神,佛教源於印度。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印度是“飛行”的故鄉。當然,中國的飛行形象與印度佛教“飛神”最初在中國生活時是不同的。莫高窟最早的飛天壁畫,無論從姿態還是表情,都帶有濃厚的異域文化氣息,而這壹時期正好是印度佛教向敦煌滲透的時期。十六國至北魏約170年,敦煌飛行深受印度和西域飛行的影響。
飛神在佛教中的形象大概是:人形有角,可以在天地間自由飛翔。佛教進入敦煌後,這壹形象被藝術家們以獨特的創作方式表現出來,形成了敦煌獨特的“飛天”:在空中飛翔,但“飛天”是壹個輕盈溫柔的女子,常常飄來飄去。這種“飛”的形象既突出了佛教飛神的超越性,又表現了世俗女性的婀娜多姿。
2.從西魏到隋朝大約80年。敦煌天妃正處於佛天與道羽的交流融合、西域飛仙與中原飛仙、不斷創新變化的階段。
3.隋朝絕對是壹個“飛”的數量最多,“飛”的種類最豐富的時代。隋代的“飛”在飛行的動態描寫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肢體和服裝的變化使整個飛行形象更加生動。
4.天妃文化在唐代達到頂峰,在技術和形式上基本上與中國相似,基本上看不到西域的特征。由於工匠技藝的成熟,這壹時期的“敦煌飛天”形象已基本臻於完美。這壹時期“飛翔”的最大特點是線條風格的變化,成為飛翔壁畫的主導元素。
此後敦煌的飛天文化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在西夏和元朝時期,雖然有壹些修改,但沒有大的創新。
2.敦煌飛天的藝術特色;
1.線條自然靈動:在傳統美學中,畫面中的水墨線條非常重要。墨線可以承載人們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現時代的變遷。在敦煌飛天壁畫中,主要體現在飛天形象的塑造上,用明快的手法表現了飛天衣服在空中的飛行軌跡,充滿了音樂的節奏感。
2.弱柳強風造型:以極其細膩的肌理,通過筆墨語言充分表現造型的美感。筆法自然靈動,藝術形式具有濃厚的寫意色彩。超越事物飛翔的精神內涵通過臺詞傳達給觀者。優雅大方的飄帶大大增強了飛行中的運動感。
3.在敦煌飛翔,不僅是人性美的展示,更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敦煌飛天的藝術造型具有潛意識的心理享受,將人的美融入心理意境。這是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古人善良完美的思想眼光,具有很高的美感和藝術品位。
4.敦煌飛天體現了中國畫的造型觀念起主導作用。中國畫是壹個完整的體系,非常重視意與韻的表達,追求藝術的同與異,把畫意而不是形作為繪畫藝術的最高表達方式和精神享受,因此,外來的飛天意象逐漸轉化為敦煌的中國飛天意象,形成了中國經典的不限於形、極其優美的藝術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