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種族起源由兩部分組成,壹部分是歐亞部落的祖先,另壹部分是古代亞洲人的祖先。古代亞洲人是第壹批離開非洲的人,而歐亞人是第二批離開非洲的人中第二個擴張的人。古代亞洲人有兩種,壹種是侏儒黑人(D-YAP),與非洲黑人(Negro)有共同的祖先,另壹種是棕色人種(C-M130)。純種的矮個子黑人是印度的安達曼人和東南亞的維德人,而純種的棕色人種已經不存在了,但他們是蒙古人、女真人和澳大利亞土著的直系祖先。矮個子黑人和棕色人種從南亞到東亞北上後,膚色變淺了。其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矮個子黑人是使用文明語言的阿伊努人(夏邑人)。他們是繩衣人的後代,是大和民族的重要基礎。此外,藏族也有大量的矮黑父系元素。第二次走出非洲的人被稱為中東部落(F-M89),其中壹個進化為歐亞部落(K-M9),其他進化為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屬於暗白色人種。歐亞部落的原始人種屬於未分化的黃種人和白種人,已經進化成幾個分支。其中壹個形成了東亞部落(NO-M214),稱為黃種人(又稱華夏-芬蘭人種),另壹個形成了中亞部落(P*),屬於早期的白種人。東亞部落的黃種人分為兩個分支,壹個是芬蘭人和部分北亞人的直系祖先(N-M231),壹個是中國人和東南亞人的直系祖先(O-M175)。東亞黃種人在M175的基礎上,演變成了華夏、東夷、百越、苗瑤、白蒲、南島等壹系列族群。中亞的部落也分為兩類,壹類是印度人及其北亞祖先(Q-P36),另壹類是主流歐洲人和印度雅利安人的祖先(R-M207)。其中,進入歐洲的白人是後來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波羅人和凱爾特人(當然這些民族也有少數其他來源)的主要祖先。這些生活在北歐的人是比較純粹的歐亞部落後裔(主要是中亞部落,少數屬於東亞部落)。他們被稱為北歐人(又稱北歐人種,白海-馬球人種),屬於白色人種,狹義的白色人種。他們和南歐的地中海人屬於不同的種族。在混血兒程度不高的史前時期,與純地中海人和阿拉伯人相比,純諾迪克-雅利安人更接近東亞的純黃種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下面討論的基礎。北歐的北歐人和南歐的地中海人在中歐混血,形成了阿爾卑斯人種。壹般認為北歐人是典型的高加索人,阿爾卑斯人是典型的歐洲人,地中海人接近中東人。亞洲黃種人和亞洲棕色人種大約在65438+萬年前分離,而亞洲黃種人和北歐白色人種大約在4萬年前在伊朗高原上分離。傳統上,東亞的黃種人和歐亞大陸北部的黃種人大約在35000年前在阿富汗分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兩人的實際分離時間可能比原先了解的要短得多,分離地點很可能在雲南。另外需要註意的是,中國人也有壹部分芬蘭-烏拉爾黃種人的血統,但是和歐洲黃種人屬於不同的亞型。這些也很重要。回到中國,我們不得不簡要總結壹下中國人的血液構成:
父系線=壓倒性的黃種人(F線下k線)+極少數矮個子黑人(M168下C線)+極少數棕色人種(M168下D線)+極少數深色白人(M168下F線)+極少數白人(F線下k線)
母系=部分黃種女性(N系下R系)+部分矮個子黑人女性(非非洲人M系)+部分棕色人種女性(非非洲人M系)+少數深色白人女性(非非洲人N系)+可能極少數白人女性(N系下R系)((黃種成分由南向北遞減))。
以上是基於父系Y染色體遺傳標記(父親傳給子女,兒子傳給孫輩)和母系mtDNA遺傳標記(母親傳給子女,女兒傳給後代,但兒子不能傳給後代)的大致比例。但決定體能的主要是常染色體。常染色體是壹個人父親家族的所有直系祖先和母親家族的所有直系祖先的混合體,但是容易被環境改變,不穩定。中國有多少人是歐亞血統,多少人是古代亞洲血統,這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南方人是比北方人更純粹的黃種人,中國最純粹的黃種人在兩廣,這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南北方漢族父系血緣超過80%,母系血緣超過50%,但根據各種方法研究常染色體的結果,北方漢族、北方少數民族、日本人、朝鮮人棕色成分較多,聚在壹起,而南方和東南亞漢族黃色成分較多,聚在壹起,以長江為界。這說明南方人壹般黃色血統比棕色和黑色血統多,北方人就不好說了。(其實這個結論可以從母系遺傳的各類線粒體DNA的分布中得出)。由於歷史上北方漢族的大規模南遷,今天的南方漢族融合了更多的古代亞洲血統,與東南亞人區別開來。當然,氣候也會影響常染色體的反映,這種聚集也有氣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