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又名安濟橋(由宋哲宗命名,意思是“幫助人民”),由著名工匠李春建造。它是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早入選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被譽為“華北文房四寶之壹”。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橋。此外,趙州橋的雕塑藝術,造型生動,工藝精湛,也是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瑰寶。趙州橋有“三奇”:第壹是“券”比半圓小,中國習慣把彎曲的橋洞和門洞建築稱為“券”。壹般石橋的門票多為半圓形。然而,趙州橋的跨度很大,從壹端到另壹端有37.04米。如果票面為半圓形,橋孔高度為18.52米。這樣,車馬過橋就像過小山壹樣,非常費力。趙州橋的憑證是比半圓小的圓弧,不僅降低了橋的高度,減少了修橋的石頭和勞力,而且橋身非常漂亮,很像天上的長虹;兩個“絕”是“撞”空而不實,券的兩個肩膀叫“撞”。壹般石橋的碰撞都是用石頭砌成的,但趙州橋的碰撞不是用石頭砌成的,而是在券的每壹個肩部都砌上壹兩個弧形的券。這樣,在橋體上加了四張優惠券,節省了約180立方米的石料,減輕了約500噸的橋重。而且河水上漲時,壹部分水可以從小票上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通暢,又可以減少洪水對橋梁的沖擊,保證橋梁的安全;三個“獨特”是壹個洞穴建造的平行風格,趙州橋將28個小券綁成9.6米寬的大券。但采用並排砌築,各窄聯的石頭之間沒有連接,不如柱牢固。為了彌補這壹缺點,在建造趙州橋時,在狹窄的石頭之間加入了釘子,使它們連接成壹個整體。即使壹張窄票壞了,也不會影響大局,而且很容易修復,在修橋的時候也不會影響橋上的交通。
洛陽橋:洛陽橋的修建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壹大貢獻。當時洛陽河水湍急,“水闊五裏”,“深不可測”,橋基被毀。橋梁建設者創造了壹種新型的橋梁基礎——筏式基礎,這種基礎直到近代才為人所知。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擲人石,形成連接河底的低矮石堤,然後在上面修建船形橋墩。同時采用“破浪中起舟,浮升梁”的奇妙方法,將重達數噸的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還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牡蠣,將橋基石和墩石粘合成堅固的整體。這是造橋史上最巧妙的“種牡蠣固本”方法,也是世界上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河的天塹變成了通衢,而且對泉州的南北溝通和海外交通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大加快了泉州的發展。洛陽橋上附著的文物很多,包括2座寶塔、2座亭臺樓閣、3座寺廟、4尊武士像、20方碑刻。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北宋為紀念蔡襄的貢獻而建的“蔡中會公祠”。寺內有兩塊大石碑,刻有大書法家蔡襄題寫的“萬安橋”,記述建橋過程。此碑以其文章精煉、書法優美、雕刻生動而被譽為“三絕”洛陽潮聲”壹直是泉州十景之壹。遊客站在橋上,在松陰下看“潮水般直來千雪,夕陽斜帶彩虹”,別有壹番情趣。解放後,洛陽橋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舊橋,上世紀60年代在舊橋西側修建了壹座新橋,供機動車通行,以減輕舊橋的壓力。近年來,政府撥出巨資重修洛陽橋,氣派非凡。如今,新老大橋並肩騎行在江面上,與新建的鐵路橋壹起,如三虹萬頃,峰巒美不勝收,蔚為壯觀。
廣濟橋:梁船結合,剛柔結合,動靜結合,跌宕起伏,是廣濟橋的壹大特色。橋的東、西兩段是集亭與美於壹體的梁橋,中間是壹座“蘆葦編織,跨越彩虹”的浮橋。這簡直是壹幅美妙的風景。青幹龍間有詩:“湘江春水滿,十八梭鎖橋。”“湘橋春起”因此位列“潮州八景”之首。在結構上,梁船結合是世界首創的開合橋。啟閉的主要功能是航行和泄洪,《廣東囊》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早上和晚上開放,連接船只和國際象棋。”而每當漢江洪水來臨時,它可以解開浮橋,讓洶湧的洪水傾瀉。還有檢查站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必經之路,始收鹽稅。”後來上級甚至派人掌管潮州府,地方誌記載:“清雍正三年(1725),鹽運駐潮州,有知府負責橋梁事務,東岸屬運,西岸屬潮州府,檢查關稅。”廣濟橋基層階段,有在橋墩上建亭臺、“蓋漢宅”的措施,並命名為“冰壺”、“玉鏡”。明朝宣德年間,知府羅伊不僅在壹座500多米長的橋上建了126座亭子,還在各種橋墩上建了塔,並分別使用了奇景、廣浮雕、淩霄、鄧英、德嶽、潮縣、程思、飛躍、社川、友通、左達、濟川、曲雲、冰壺、小蓬萊。至此,橋梁建築的設計才是最終目標。正如明代李陵在《廣濟賦》中所說:“文房第壹樓,十丈壹亭,漢稅紅簾,雕單金椽,曲條橫檻,畫粉筆,參差瓦,高檐牙……”古代嶺南風橋很普通,但是規模那麽大,形式那麽多,裝飾那麽漂亮。
盧溝橋:盧溝橋東西長266.5米,南北寬7.3米。它由白石制成,有11個拱門和10個橋墩。橋旁有兩塊石碑:壹塊記載著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盧溝橋的重建;另壹個座位上是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蘆溝小月”四個字。“盧溝小月”是“燕京八景”之壹。看蕭月黎明站在古橋上,遙望欄桿,西山綠,月色迷人。橋兩側有281漢白玉欄桿,每個柱頭上都有雕刻精美、表情各異的石獅子,或臥不動、或嬉戲、或張牙舞爪,還有許多小獅子,或爬在獅背上,或偎依在母獅膝下;這些石獅子***501分別雕刻於金、元、明、清四個朝代。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響起了抗日第壹聲炮響,民族解放戰爭在這裏拉開了序幕。1987“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落成。在紀念館的臺階上,有壹座高4米的藝術雕塑——獅子醒來,象征著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