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媒體發展史

中國媒體發展史

以下是我全文摘錄。如果妳覺得太多了,去參考資料裏的網站看看,有很多媒體的文章。

事實上,在傳播學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的中國,所謂的媒介史從來都只是壹部新聞史,而新聞史顯然比真正的媒介發展史要窄得多,是它永遠無法取代的;真正的媒介史研究在中國才剛剛開始。在西方,作為傳播發源地的美國,壹直以來對傳播歷史的定義都是在美國建國後的200多年裏才出現的。他們認為現代的傳播更有意義,卻對200年前的媒體史漠不關心。歐洲國家的媒介史研究還有壹個特點,就是以西方媒介史為中軸,在情感上排斥東方對人類傳播的巨大貢獻,這直接導致了理論上的偏頗。基於上述情況,我們擡高了研究基數,拓寬了研究視野,不局限於民族和地區,而是立足於人類各民族的傳播文明史,連接中西,做壹個從5000年前(甚至更遠)開始,到21世紀的大規模媒介史研究。應該說,目前這項工作還遠未完善,更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和投入,因為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學碩士生,妳們是這些理論領域的開創者。

(紙草書+毛筆+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和雕刻+埃及秘書+馬快遞+郵局系統+墨水+紙張+史密斯紙草書+亞述泥板+泥板書+楚帛書+石鼓文+曾侯乙墓竹簡+羊皮書卷+羅塞塔石碑+西漢麻紙+日常故事+石經+Xi。

紙質草書

世界上最古老的書,也被稱為紙莎草卷軸,於公元前3000年在埃及產生。

紙莎草卷軸的制作方法是:以生長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壹種類似蘆葦的莎草科植物為材料,將其莖髓切成薄片,幹燥後連接在壹起制成紙莎草紙。埃及人用蘆葦莖作筆在紙上書寫象形文字,寫完後卷起來。

公元前8世紀左右,紙草書卷軸燈的制作方法從中東的巴比倫傳到古希臘羅馬。希臘人稱紙莎草卷為“byblos”,後來演變為“聖經”壹詞。古羅馬人改進了紙莎草卷軸。

紙莎草卷軸壹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後來被羊皮書取代。

最初的紙莎草卷多為宗教或半宗教文獻,後來在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6年-公元前11世紀)逐漸傳入民間,用以贊美聖賢,記載事件。

中國毛筆

1980年,在陜西臨潼姜寨村發掘的壹座墓葬中,發現出土彩陶的紋飾中可以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明在新石器時代,也就是五六千年前,已經出現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現了筆的象形文字,看起來就像手裏拿著壹支筆。

湖南長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陽長泰關分別出土了壹把竹刷,是發現最早的毛筆。湖南長沙出土的鋼筆,竹竿0.4cm,長18.5cm,筆尖為兔箭毛,長2.5cm。筆尖夾在劈開的竹竿上,用絲線捆綁,塗上壹層生漆。

毛筆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使用,但沒有統壹的名稱。傳說秦代蒙恬造筆。傳說他選擇了兔毛竹控筆,將筆桿的壹端鏤空成毛腔,將毛塞在腔內,並加了保護竹套,兩側鏤空在竹套中間,方便脫毛。

蒙臺梭利造出鋼筆後,統稱為鋼筆。

毛筆在漢代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

公元前2400年,在印度,印章可以用來識別作者。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泥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被稱為篆書。

已經發掘了2000多枚印章。這些符號很多都是象形文字,可能還處於象形階段,但由於其音節和重音,在向拼音文字過渡的過程中也被認為是表音文字。

壹枚刻有文字的印章到底是什麽意思,至今無法解讀。據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名字和頭銜,印章雕刻可能使他們崇拜。

印度印章上的銘文和印章雕刻

公元前20世紀,古印度文字出現,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泥土制成的印章上,稱為篆書。

印章多以皂石、粘土、象牙、銅等為材質,銘文大多不超過20個,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浮雕。它們的主題主要是當時常見的動物,古印度河流域人民的狩獵、航海和娛樂場景,以及宗教神話。

到目前為止,* * *已發現此類文物約2500種,文字* *有400-500個。這些符號壹般由字體清晰的直線組成,共有22個基本符號。印章上還有雕刻的畫。不清楚這些刻繪和人物是什麽關系。據學者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名字和頭銜,刻繪可能是他們崇拜的東西。

這些印章本身就是壹種雕刻藝術,反映了當時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

埃及有可用的秘書。

在波斯、羅馬等地,馬快遞相繼出現。

在第12王朝時期(約公元前1991-約公元前1788),埃及已經有了書信的記載。

公元前10世紀,亞述帝國為加強對各地的控制,在其總部周圍修建了石頭驛道。

在居魯士統治時期(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29年),波斯王國擁有由騎兵運送的郵政。驛道四通八達,沿途有驛站調兵遣將,傳達政令。

公元前2世紀後羅馬征服了地中海地區。羅馬帝國建立於公元前1世紀晚期,疆域遼闊,交通發達。郵政已經成為軍事和行政機構的壹部分,馬被廣泛用於傳遞信息。

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750 -1258)在中央政府設立了管理郵政投遞的部門。以馬為交通工具的信息傳遞方式相當發達。

殷商時期,驛站制度建立。

中國古代郵政歷史悠久,關於西周以前的歷史,沒有直接的史料。但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推斷,這裏已經有了有組織的交流活動。

周朝時,設立烽火臺傳遞緊急軍事信息,設立驛站傳遞政府法令。先秦文獻中有很多記載。子曰:“德之普及,快於郵之投遞。”可見當時郵政相當普遍,投遞速度也相當快。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郵政。在各地陸續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青銅馬節和虎符作為指揮、動員和交流的文書。

黑色

早在西周就有古人用墨的記載。在當時的早期竹簡中,發現其字跡是用墨汁書寫的。到了戰國時期,帛書上已經出現了用墨汁書寫和繪畫,彈藥庫楚墓出土的戰國帛書中,就有了用毛筆書寫的墨字。在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簡中,用墨汁書寫的漢字約有6600個。

戰國末期左右出現松煙墨,現存最早的墨塊發現於雲夢秦墓,呈圓柱形。

經過各方面的逐步開發加工,確定以松煙為主要原料。

目前國內最好的墨水產地是安徽。

在中國,基於植物纖維的紙被用作書寫材料。

早在春秋初期,就有竹簡作為書寫材料出現,但由於竹簡過於笨重,所以人們使用絲綢作為書寫材料。然後,人們發明了將蠶繭浸泡在水中,將木板放入水中,用絲綢覆蓋木板的表面,然後將木板晾幹,去掉表面覆蓋的壹層絲綢進行書寫。

這是最早的造紙方法。到東漢時,蔡倫發明了植物纖維紙,這種紙是由多種植物纖維和其他物質混合而成的。這種紙適合寫作,經過不斷的改進,成為主要的寫作材料。

在中國宣州,中國紫檀木從唐朝就開始種植了。這種樹的樹皮是造紙的好材料。當它被用來從壹棵已經開花兩年的樹的樹皮中造紙時,它以其良好的質量而聞名。長期以來,生產出來的紙被稱為“宣紙”。

史密斯的紙莎草紙

1862期間,史密斯在盧克索發現了壹批紙莎草文件,這些文件屬於埃及古王國時期,是研究古埃及文化的主要證據。歷史稱這些文件為史密斯的紙莎草紙。

這些文獻記載了古埃及輝煌的醫學成就,包括45種外傷和幾種咽喉疾病及外科疾病,都在古埃及外科著作之列。

亞述王朝的宮殿裏有兩萬塊泥板。

在古代亞述帝國的最後壹位國王——阿蘇巴尼巴特(約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27年在位)的尼尼微宮殿裏,有西亞最早的系統收藏和編纂工程“圖書館”,裏面有兩萬多塊泥板,包括古代西亞的文學作品和祈禱文,是研究亞述帝國和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史料。

粘土印刷書

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東的古美索不達米亞就出現了最原始的壹種書籍——泥板。

泥板是由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制成的。首先將粘土制成壹公斤重的泥板,用斜木筆在泥板上刻字。雕好後曬幹,再放在火裏烤。

泥板起源於西亞,後來傳到希臘的克裏特島、邁錫尼等地。上面刻的字也分楔形和線形字,所以又分楔形和線形泥板。

泥板的生產和使用壹直持續到公元1世紀,後來被羊皮書取代。

現在發現的泥板包括契約和債務清單,是研究古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證據。

楚帛書

帛書又稱帛書,寫在白色的絲綢上。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現存實物為子彈頭庫楚墓出土的帛書。

彈子庫帛書出土於1942,寬38。7 cm,長47 cm,用墨汁書寫,900余字* * *,字體為楚文字,圖像為彩繪。帛書周圍有12個神像,每個神像上都刻有神的名字。帛書的四角有植物枝葉的圖像。

1973期間,湖南博物館對該墓進行了發掘,確定為春秋中晚期之間。最早的帛書出現在1944 < & lt;<晚周朝考證>;。

楚帛畫

帛畫壹般是指在傳統的帛畫之前,用白色絲綢制作的畫。目前發現的帛畫多為先秦至漢代,其中以戰國時期的兩幅楚帛畫為最早。

這兩幅楚帛畫出土於湖南長沙楚墓。壹件出土於長沙東郊陳家大山木棺墓,長31cm,寬22。5厘米,畫著壹個女人,後面是壹只翼龍裏的鳳凰。另壹件出土於長沙彈藥庫楚墓,畫長37。5厘米,寬28厘米,畫的是壹個人騎著龍,壹個人穿著高冠長袍,手裏拿著劍,頂上有傘蓋。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鼓狀石塊上的銘文

石鼓文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石雕,因其鼓狀而得名,因其文字記載有狩獵的記載,故稱狩獵。

原物十件,原陜西鳳翔,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鼓由花崗巖制成,平圓頂,高約90厘米,直徑60厘米。65,438+00個石鼓,每個都刻有壹首四字詩。原文有700多字,現在只剩下272字,字體和正文差不多,是秦國特有的風格。

刻的詩和& gt大小和優雅度差不多,風格也和< & ltDaya > & gt書中有些詩歌風格相似。

曾侯乙墓竹簡

曾侯乙墓竹簡於1978年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經鑒定為戰國早期,是現今發現的最早壹批古竹簡。

曾侯乙墓中有240枚竹簡。插條的總長度約為72-75厘米,寬度約為65438±0厘米。從上面開始寫,每行紙條50字左右。全部簡牘約6696字。

簡牘記載了車輛、馬匹、車馬、武器等。用於葬禮,還記錄了車輛是誰送的等事件。竹簡的字體和當時的楚是壹樣的。

曾侯乙墓竹簡對研究古代曾國歷史和古代喪葬、車馬、兵器等制度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古代文獻學中極其重要的史料。

發明了壹種用羊皮制成的書——羊皮卷軸。

羊皮卷軸是指最原始的用羊皮或羔皮制成的書。他是中東的帕加馬人發明的。羊皮書是拉丁語中“Pagama”的轉義。

在帕加馬帝國的歐邁尼斯二世時期(公元前197 -159),由於埃及人停止供應紙莎草紙,帕加馬人沒有制作書籍的原料,被迫發明了以羊皮為原料的羊皮書。這種書的原料從綿羊和山羊的皮開始,後來用牛和羊羔的皮做原料,質地變好了。

西方學者認為羊皮書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已知最早的羊皮書是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波斯經典,21卷,35萬字。

羊皮書法最早的形式是卷軸式,後來在4世紀改為書式,比紙莎草卷軸更耐用,保存也更方便。羊皮書壹直是手稿的標準形式,直到15世紀中葉才被紙做的印刷書取代。

發現了羅塞塔石碑。

1799年,法國拿破侖遠征軍到達非洲東部,壹名軍官在尼羅河入海口的羅塞塔鎮發現了壹塊石碑,上面有三種文字,分別是象形文字、聖書和希臘文。後兩個字是草書和埃及文。石碑上記載著埃及祭司為贊美國王的功績而雕刻的。時間約為公元前195年。

這塊石碑在解讀埃及象形文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直到1822,壹個叫商博良的法國人才成功解讀。

西漢時期,出現了最初用於書寫的麻紙。

1933年,黃文碧在羅布泊的壹處篝火廢墟中發現了壹張西漢時期的白麻布紙。紙張長10厘米,寬4厘米,紙張粗糙不平。估計時間大約是公元前49年。

1973至1974年間,在甘肅居延地區北額濟納河漢代遺址中發現兩張麻紙,其中壹張長11.5厘米,寬9厘米,顏色為暗黃色。另壹種長12 cm,寬19 cm,紙細、薄、勻,正反面,麻纖維材質。這兩張紙的年代估計是公元前52年和公元前6-3年。

1978年,陜西扶風縣壹處西漢地窖中出土三張麻紙,為西漢宣帝的產物,史稱“中煙紙”。

從上述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用於書寫的麻紙,但這些麻紙的制作還比較粗糙,與東漢蔡倫改良的植物纖維紙有很大的不同。

凱撒下令出版“每日紀事報”

公元前59年,尤利烏斯·愷撒當選羅馬執政官後不久,就發布命令:“今後,元老院的工作必須每日公布。”從那以後,羅馬執政大廳外面就立起了壹塊塗了石膏的木板,上面每天都寫著報告元老院工作的文字,此外還有每天的生死、稅收等等。後來人們稱之為每日紀事報。

公元前6年,屋大維創辦了《每日紀事報》,主要內容包括:帝國政治、戰爭新聞、刑事案件等。屋大維本人也在《每日紀事報》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除了在公共場合張貼外,每日新聞還分發副本。公元2世紀,羅馬的疆域擴大到西班牙、德國等地,每日紀事報也流傳到各地,加強統治。

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經典

石經是中國古代刻在石碑和摩崖上的儒家經典和佛教經典。

到目前為止,有文字材料可考的刻有儒家經典的石經有七種:

1.西平石經:漢高祖西平四年在洛陽太學刻,46件,其中& gt,& lt& lt儀式> & gt,& lt& lt春秋> & gt等七種。

2.正始石經:正始二年曹魏在洛陽刻制,刻有古文、隸書、篆書三種文字,通稱:& gt,經文已經& gt,& lt& lt春秋> & gt。

3.唐開成石經:唐文宗大和七年在長安刻,楷書刻& gt,& lt& lt書> & gt,& lt& lt詩歌> & gt《三禮》等十二經。

4.《蜀詩經》:五代以後,蜀刻楷書& gt,& lt& lt書> & gt,& lt& lt詩歌> & gt“三禮”等於成都,有註,歷代獨壹。

5.北宋石經:北宋用楷書,篆刻& gt,& lt& lt書> & gt,& lt& lt詩歌> & gt等於汴梁,又稱& gt或者:& gt。

  • 上一篇:中國傳統茶杯介紹
  • 下一篇:中國紅木家具品牌介紹紅木家具最新報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