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璪手摸素絹,使畢宏甘拜下風的故事流傳下來以後,人們都以為是張璪開手指畫先河。清方熏所《山靜居論畫》記述:"指頭畫起於張璪,張璪作畫或用退筆,或以後摸絹素。"這證明方 是根據《歷代名畫記》的記載,而加以肯定的。
但是,自唐至清的千年過程中,不但找不到古代名畫家中的指頭畫的遺跡,也不見指畫這個名辭和有關於手指畫的評論,甚至連張璪的作品也無法考稽。空白了這麽長的壹段的歷史以後,直到清初康熙年間高其佩大量的指畫作品問世,才有了指畫的端倪。
高氏的歷史可從遼陽高秉所著的《指頭畫說》記載最為詳細。高秉乃高其佩的重孫,經常看到且圓(即高其佩)的"推蓬畫冊"和指頭作畫時的情景,所以《指頭畫說》是記載指頭畫的創始過程最為清楚的。高清疇(高秉)在《指頭畫說》有這麽壹段:"恪勤公(高其佩的謚號)八齡學畫遇稿輒摸,積十余年,盈二簏,夢壹老人,引至土室,四壁皆畫,理法無不備。而室中空空,不能摹仿,唯水壹盂,爰以指蘸而習之,覺而大喜。奈得之於心而不能應之以筆,輒復悶悶。偶憶土室中用水之法,因以指蘸墨,信其大略,蓋得其神,信手拈來頭頭是道,職此遂廢筆焉。曾鐫壹印章雲'畫從夢受,夢自以成'。中年畫'推蓬畫冊'十二頁,自題此意於道幅,伯史惠疇壹室藏家畫,以此為第壹神品。"
又據清人甘運源題其伯父懷園士調先生的《指頭畫歌》雲:"國朝畫創世見,作者高公(其佩)繼我公(士調)",很明顯指出高其佩(右圖)(作品《鐘馗》)(左下圖)是指頭畫創始人。因甘懷園為高氏傳衣缽的及門弟子。
高其佩之子高綱也有題跋"精神鬼神通,創法古今獨"之句。其裔孫高樺也在題同壹幅畫中有跋語"依古以來,畫未能以指作者,有之,自先大父恪公始"。
更有高其佩的外甥李世倬題《歲朝圖》"指頭蘸墨肇自少司寇且園舅氏,古無有人也"。
再從高其佩經常用的閑章看"因筆有痕故舍之",明顯的是作指畫的依據。在畫《獨騎看出圖》上自題"指頭點墨,每於甲肉相半處,自成睛睫,洵飛毫穎所能為者,然若有意為之,亦莫能得"。自此,高其佩成為標新立異,別具壹格的權輿,這是當之無愧的。由於他的勤奮,壹生創作了大量的指頭畫,並受到大家的推崇而風行全國,從而開創了清初畫壇中壹個獨特的新興畫派。高其佩的歷史功績,使其成為中國手指畫開宗派的創始人。
從手指畫之創始到現代,近三百年以來,由於中華民族處在壹系列的反侵略、反殖民主義、反封建壓迫等獨立運動中,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幹擾下,國計民生,革命文藝動蕩不安,手指畫像微弱的壹縷余燼,奄奄壹息。誰也不會註意到、考慮到這種"雕蟲小技"存在的價值。於是作手指畫者成了鳳毛麟角,罕見之物。如清代晚期,雖說知名者已達壹百余人,但作品流傳卻比之創始時期少得多了。有人說:盡管齊百石老人並未直接與高氏作品有何關系,但不等於沒有間接的影響。據說乾嘉年間,畫師王可山曾效法高氏。我們知道氏山壹度師承王氏,這樣壹看,他們之間的 繼承關系,不是相當明顯嗎?而我國藝壇聲譽卓著的潘天壽先生(作品《蛙石》)也擅指畫,造詣極深。潘氏《聽天閣畫談隨筆》壹書中,可以見到潘氏十分精湛的、大量的有關手指畫的專論,是壹篇較有影響的論著。接著金陵著名畫師錢松 ,也出了壹本《八旬以後指畫選》,其中壹篇"淺談",雖文字不多,也足以證明指畫對錢老從小就有啟發,而且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