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機械發明創造簡史是什麽?

中國機械發明創造簡史是什麽?

機械始於工具,機械領域中絕大部分的發明創造是由於生存、生活的需要和生產中的需要,壹些發明創造是戰爭的需要,還有壹些發明創造是為了探索科學技術的需要。50萬年前,中國猿人學會了制作石器。20萬年前,生活在我國四川資陽地區的古猿人學會了制作骨針、骨錐等骨器。15000年前,古人類學會了用骨、角、牙、蚌殼等制作形狀復雜的器械,並學會了磨制技術。5000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在西安的半坡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制造技術水平較高的各種重要的骨器。4000年前,人類發現了金屬,並學會了冶煉技術,我國進入了金屬時代。不久,又發明了由銅錫合金組成的青銅器,金屬器械逐步取代了石制和骨制的器械。2000年前,又發現了鐵金屬,並掌握了冶煉技術和制造技術,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已進入了鐵器時代。

1 簡單機械的發明創造

人類發明最早的機械主要有杠桿、滑車、斜面、螺旋等幾大類。杠桿是發明最早且應用很普遍的壹種簡單機械。圖1-1(a)是杠桿在錐井機上的應用,利用人的跳上跳下動作,使錐具上下工作。圖1-1(b)是利用杠桿原理提水澆地。

圖1-1 杠桿應用

由杠桿演化而成的滑車也是壹種簡單機械。使用較為普遍的有轆轤、絞車等。圖1-2是提水用的轆轤,由於轉動手柄的半徑大於輪軸半徑而達到省力的目的。

2 簡單機械的發展和提高

利用物體的彈性力、重力、慣性力來幫助人類工作,是簡單機械的進壹步發展和提高。

1)彈性力和慣性力的應用

彈弓和弓箭就是利用物體的彈性工作的,用在打獵和作戰中。圖1-3是公元前500年發明的彈棉弓,解放初期的農村中還在使用。

圖1-4所示的軋棉機是利用慣性力工作的示例,腳踏板的擺動轉化為飛輪的轉動,飛輪的慣性克服了機構的死點位置。手柄的轉動和飛輪的轉動可帶動兩個有較小縫隙的滾軸轉動,實現軋棉的目的。早在公元1313年以前,我國就知道了利用慣性克服死點的原理。圖1-5是采用連續轉動代替間歇運動的扇車,手轉足踏,扇即隨轉,糠秕即去,乃得凈米。

圖1-2 提水轆轤

圖1-3 彈棉弓

圖1-4 軋棉機

圖1-5 扇車

2)畜力應用

公元770年前,已利用畜力耕田與播種,此時,中國古代早已使用了齒輪傳動。圖1-6是利用畜力磨面的示意圖,圖1-7是畜力翻車汲水圖。

3 能源的利用

1)水力和風力的應用

在有水資源的地方,我國古代人很早就懂得利用水力代替人力的工作,如圖1-8所示,公元31年,在冶煉工業中已利用了水力鼓風機。另外,風能的利用也有1700年的歷史,立式風帆是我國所獨有的,如圖1-9所示。

圖1-6 磨面機

圖1-7 牛轉翻車汲水圖

圖1-8 水力驅動鼓風機

圖1-9 古代風車

2)熱能的應用

我國對於熱力的利用、發明也較早。火箭是壹種武器,全世界公認是中國發明的。利用高速噴射氣流的反作用力推動物體快速運動是火箭的原理。圖1-10是典型的火箭示意圖。

圖1-10 古代火箭4 機械傳動領域的發明創造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古代人們已經開始利用繩索、鏈條和齒輪進行動力傳遞,使得各種工具的功能日趨強大,人的勞動強度得到了更進壹步減輕,但其結構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在圖1-11所示的木棉紡車中,雙腳交替踏動擺桿時,大繩輪轉動,再由壹繩帶動三個小繩輪高速轉動。三個小繩輪上各裝壹錠,紡線人手持棉條,即可在錠子上紡出線來。如圖1-12所示,記裏鼓車是我國機械發明的代表作之壹,其應用了復雜的齒輪輪系,根據車輪走過的距離折算成轉過的圈數,再通過齒輪傳動比計算得出準確的裏程,每走過壹段距離擊鼓壹次。

圖1-11 木棉紡車

圖1-12 記裏鼓車

  •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包括什麽?
  • 下一篇:2020年健康教育實例(2)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