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創階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掛牌營業,股票集中交易市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股市由此第壹次具備了資源配置的功能。這壹階段是中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資本市場大多處於自我演進發展狀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搭建,整個市場規模較小,並以分隔的區域性試點為主,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壹的法律法規,缺乏統壹規範和集中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壹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試驗階段。

此時股市能否長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困擾,姓資還是姓社,成為影響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話題。1992年1、2月間鄧小平同誌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壹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壹點尾巴。怕什麽,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1]此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制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壹步發展的空間。由此中國股市也於1996年5月迎來了大牛市行情。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高速發展的股市立即出現了許多問題,股市價格暴漲暴跌,投資者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機之風盛行,黑市行為大量滋生等。打壓整頓股市也因此成為接下來的宏觀調控的內容之壹。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與地方、中央各部門***同參與管理向集中統壹管理的過渡階段。股市的監管機制開始形成,監管體系初具雛形,並規定了漲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十五大第壹次從憲法的層次上承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壹個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場的地位正式確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規範階段。

從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正式啟用法律法規手段規範管理股票市場。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國集中統壹的證券監管體制,國務院確定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同時其職能得到了加強。1999年股市又壹次出現牛市行情高潮,壹直持續到2001年。然而,太過火爆的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違規行為也不斷被暴露出來,銀廣夏、藍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發生就是當時股市混亂的縮影。同時股市的作用被定義為“國企解困”的壹個重要途徑,大量國企進入股市尋找資金,其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1999年7月《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標誌,中國股票市場步入了以“規範與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逐步走向成熟。經過幾年的法制建設,中國證券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補充,以部門規章為主體的系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轉軌階段。

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步入法制化、規範化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矛盾的轉移,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中國股票市場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層領導提出股票市場不僅要為國有經濟改革服務,而且要為國家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但是,由於此階段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設不盡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經驗,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認識不夠,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層次、綜合性功能的發揮仍不理想,社會各界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狀有頗多不滿。新壹屆的中國證監會開始著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在股權分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前提下,國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這壹階段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價格甚至壹度低於面值,股市不僅沒有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籌資功能也無法實現。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和風險集中爆發,是中國股票市場運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應。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國九條”),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階段。

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壹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範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裏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壹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壹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壹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壹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壹。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 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壹。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壹。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壹。[2]由於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資本市場由此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審視資本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 上一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
  • 下一篇:2020人的道德與道德體驗5篇散文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