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模式初探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模式初探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模式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是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載體。它屬於活動課的範疇,以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為基礎,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依據,關註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為主線來設計和組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課不同於心理理論課,因為它不僅是定義、概念和心理理論的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也不同於遊戲和活動,因為它不僅讓學生在遊戲或活動中體驗情緒,而且沒有“知識”的引導。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還需要“明事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註重理智的傳授、情感的體驗或動作的訓練都是片面的。因此,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將“知、情、行”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何在具體操作中創設各種情境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在情感體驗和具體行動中受到感染和鍛煉,使心理健康教育將知行有機結合起來?我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感、悟、情”的教學模式。

壹,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

教學模式是壹定理論和經驗的有機結合,是組織和實施特定教學任務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教學模式的設計有利於課堂教學機構的改革和課堂教學規律的把握,因為教學模式是在壹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是壹定的教學理論在特定環境和特定條件下的具體表現,是這種理論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介,從而統壹了特定條件下的教學結構和功能。“感、悟、感”教學模式是壹種在教師指導下圍繞活動進行的學習。該模式要求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將內容逐步呈現給學生,並在逐步呈現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感受生活、感受問題情境,再以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模式進行總結,從而使學生自悟自得,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1.該模式的建立以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為指導,重視學生的精神需求和個人體驗,強調每壹個主體的參與。通過師生間的心理交流,學生不僅可以從教師那裏獲得心理支持和體驗,還可以從活動課形成的心理場獲得心理支持和體驗,從而優化情感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這種模式的建立必須根據活動的特點,防止兩種傾向。

(1)防止違紀傾向。與傳統課程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學科課程是壹種以科學的社會經驗和自然經驗為基礎的“理解-經驗(應用)”課程。相反,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是壹個“體驗-理解”的過程。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課程的設計理念和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教學模式顯然應該有別於其他學科。

(2)防止道德教育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壹個重要區別是,它強調接納和非批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須重視親身體驗、交流和引導,必須是未經過濾的認知和非批判的。

二,模型的實施策略

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以人的發展為本,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感、悟、覺”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創設壹定的心理情境,開展啟發活動,在學生心中引起認知沖突,喚醒學生潛意識中的心理體驗,通過個人的感知,達到實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其實施戰略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設置情境,體驗情境,認識自己。

第二階段:換個風景,感知參與,調整自己。

第三階段:再現情境,自悟自得,自顯。

整個教學過程具有潛在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源於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相互感受。它是壹種多向的交流,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興趣。同時,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多思考、多行動、多參與、多感受,老師也不會講太多。老師只在必要的時候指導學生。這種讓學生自覺、自律、自得於啟蒙以來的方式,當然比老師直接給出答案要有意義和深刻得多。整個教學過程使心理健康教育實現了知、情、行的有機結合。

以上三個階段有壹定的順序,但根據教育內容的不同,不壹定局限於這個順序。簡而言之,這三個階段可以通過三個基本活動來完成:

1.認知型。壹個人有什麽樣的行為和情緒體驗,取決於他對情緒的認知反應。如果認知反應是積極正確的,那麽他的情緒體驗是積極的,相應的行為也是積極的;反之,情況正好相反。認知風格是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認知風格,通過學生的感知、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來實現活動目標。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故事聯想。在活動開始時或在活動中,教師利用學生聽故事的心理,引入故事,同時通過學生的概念聯想活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體驗。

(2)討論——澄清。對學生目前關心的敏感問題、熱點問題、困惑問題、爭議問題進行討論或辯論。

2.情境風格。通過提供和創設壹些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情況分為以下幾類:

(1)大氣風格。利用錄像、錄音、電影等多媒體手段,真實再現壹些生活場景,或感受環境之美,或感受人物心態之起伏。

(2)角色體驗。根據活動的需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扮演壹個角色,根據角色的需要進行思考和行動,體驗角色的‘思想和心理’,學會模仿好的壹面或更清楚地認識到其不恰當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從而增強自我意識,緩解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活動如下:

啞劇表演。導師提出壹個主題或壹個場景,要求學生用表情和動作代替語言來表演。

空椅子表演。由壹個人表演。把兩把椅子相對放置。學生先坐壹把椅子,另壹把椅子空著。但是假設另壹個人坐著。讓學生把他們之間發生過的對話,或者他的想法表演出來,然後坐在對面,扮演對方的角色,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如此反復多次,可以增進學生對彼此的了解,增進彼此的交流。

角色互換。類似於前者,但涉及的人不止兩個。比如導師讓壹個學生扮演失敗者,讓壹個學生扮演幫助者。兩人交談壹段時間後,交換椅子或角色。

雙殺。兩個學生,壹個是有問題的學生,壹個是助理演員。助理演員會重復問題學生所展示的東西,從而展示和重復事實,幫助問題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

  • 上一篇:中國結的編制方法 二種方法介紹
  • 下一篇:壹進門就有了流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