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原始社會時,我國中原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黃帝(軒轅氏)就曾率領包括以虎為圖騰崇拜的部落在內的眾多部落聯盟軍,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了另壹個部落首領炎帝。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也對此有所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列子?黃帝》中也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虎為前驅,以雕、鷹、鳶為旗幟。”的描述。此外,在《大戴禮記?五帝德》和《論衡?率性》都有關於這段傳說故事的記載。可見,實力強大的虎圖騰部落在當時是阪泉大捷中以黃帝為首部落聯盟軍的主力部隊之壹。
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多用虎將、虎臣、虎士、虎賁、虎師、虎威、虎步、鷹揚虎視、燕頷虎須等詞語,讀上去就有壹種不凡的氣勢。《漢書?王莽傳》中記載:“莽拜將軍九人皆以虎為號,號曰‘九虎’,將北軍精兵數萬而東。”,後來虎將也就成了勇將的通稱。從周朝開始,軍隊中設立有虎賁,主要作為皇室的衛隊,軍官中也有虎賁中郎將、虎牙將軍等職,據說“武王戎車三百兩(輛),虎賁三千人,擒紂於牧野。”可見虎賁為武王滅紂立下了汗馬功勞。虎賁的意思是猶如猛虎之奔走,形容其壹往無前。三國時,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被封為“五虎上將”。魏國的許楮也因為驍勇善戰,膂力過人,號稱“虎癡”,當馬超與其交戰時,更其為“虎侯”,不敢掉以輕心。我國古代把處理軍機事物的地方叫做“白虎堂”,把將帥的營帳稱為虎帳,“柳林春試馬,虎帳夜談兵”成為古代軍營生活的寫風,唐朝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壹詩中也有:“三軍江口擁雙旌,虎帳長開自教兵。”的句子。
虎頭帽是壹種民間插花、刺繡手工制作的工藝用品。它源遠流長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主要品種有虎頭帽、虎頭鞋、兜肚、披肩、鞋底等;在柘城縣老王集鄉會做這種工藝的已為數不多了。目前西街村委會只有十幾戶上年紀的老人會做,工續非常繁瑣復雜,要經過剪、貼、插、刺、縫等幾十道工續才能完成。做壹頂完整的虎頭帽,需要五六天時間,做壹雙虎頭鞋需要三四天時間才能完工。壹頂虎頭帽兩側、後面均可以刺繡上各種藝術表現力和想像力非常豐富的圖案。可以繡上淩空飛翔的鳳凰,可以繡上爭奇鬥妍的梅花、荷花;還有生動真實的喜鵲、水鳥,還有麻雀、燕子、蝴蝶、花瓶等各種花鳥草蟲都可以繡上,看上去栩栩如生,形象生動,表現出了人民群眾純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審美趣味。
現在這種手工藝流傳越來越少了,目前西街村的虎頭帽已遠銷到北京、新疆、上海等地,虎頭帽可以賣80元到140元,虎頭鞋可以賣到30元到50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這些工藝用品是古代人們用來保護兒童消災避邪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勞動智慧的結晶。
在西部的高原,這種虎頭帽尤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