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emeinschaft:壹個沒有特定目標但共同成長的社會。p9
2.法學社團:為了完成壹項任務而聯合起來的社團。p9
3.傻子:文盲,文盲。p12
4.面對面社區:壹群在生活中互相配合,每天見面的人。p14
5.特殊語言:可以用來表達感情的非言語語言,如表情、肢體語言、行話等。
6.時間障礙:壹方面是過去和現在的差距,另壹方面是社會的代際差距。p18
7.記憶:“記住”有目前被認可以備將來使用的意思;“回憶”是指為了當前的相關性而回憶過去的經歷。
8.文化:由符號系統和個人記憶維持的社會經驗。P19
9.私:由於對“公”的認識不足,以及大家對“公”與“私”劃分的靈活性,很難界定對“私”的評價。
10.群體:捆柴比喻僅指群體格局形成的共同體。p24、p36
11.群體結構:像壹捆捆、壹捆捆、壹把把的柴火。個體之間的聯系依賴於壹個* * *壹樣的架子;有了這個架子,大家就綁上了這個架子,彼此結緣了。p24、p30
12.親屬關系:基於出生和婚姻事實的社會關系。p25
13.倫:與自己有社會關系的壹群人之間波的不同序列。p26
14.差序格局:同調,即以“自我”為中心,通過差序進行個人聯系的網絡。p26
15.個人主義:壹方面是平等的觀念,即同壹群體中的所有要素地位平等,個人不能侵犯每個人的權利;壹方面是憲法的概念,意味著群體不能抹殺個人,只能在個人願意交出的權力上控制個人。p27
16.利己主義:壹切價值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具有相對性和靈活性。p27
17.道德觀念: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應該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的信念,包括行為準則、行動者信念和社會制裁。內容是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是由社會的格局決定的。p30
18.代理人:在群體結構的社會中,執行群體意誌的人。p31
19.社群:壹切有組織的人用社群代替普通的所謂團體。P36
20.社交圈:差序格局中的基本社群相當於壹個“小家庭”。P36
21.制度:用來形容中國農村社會的家庭或家族。它在生育、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上是連續的。主軸是父子之間,婆媳之間,夫妻搭配。這兩把斧子都被事業的需要所排斥(與紀律相對的普通感情)。P39
22.生活堡壘:用來形容西方家庭群體。在這種家庭中,夫妻是主軸,* * *從事生殖事務,兩性之間的感情是凝聚力,家庭是他們生活慰藉的中心;孩子是配角,政治、經濟、宗教功能都不是家庭內部事務。P39
23.情感取向:文化規定的個人感情可以發展的方向。P41
24.理解意味著接受相同的意義體系。穩定社會關系的力量不是情緒,而是理解。P42
25.阿波羅式的西方文化模式:認為宇宙的安排有壹個完美的秩序,是人類無法創造的,人們只是接受它,安於其位,維護它;但是人連維護的力氣都沒有了,天道失守,黃金時代過去了。P42
26.浮士德式的西方文化模式:沖突被視為存在的基礎,生命是障礙的克服;沒有了阻礙,人生就失去了意義;他們把未來看成是壹個無止境的創造過程,是不斷變化的。P42
27.法治: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依據法律來維持的,實際上就是“人治”。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傳統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證。如果要處理的問題要由小組合作,每個人都必須接受壹種商定的方式。為了確保每個人都能在規定的方式下合作處理同樣的問題,必須有壹種力量來控制每個人。這種力量就是法律。P46
28.人治:其實就是“禮治”,不存在“人治”這個概念。但禮貌不代表溫柔,也可以很殘忍。
29.禮:社會公認的“合”(意為“合”)的行為準則,從教化中發展出壹種個人敬畏感,使人服從,用“克”、“約定”等詞語表達。自我否定、自我尊重和慣例。
30.傳統:社會積累的經驗用來維持“禮”這壹規範的無形力量。P48
31.暴力權力:從社會沖突的角度來看,權力表現為社會不同群體或階層之間的從屬關系。權力是維持這種隸屬關系的必要手段,具有壓迫性。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