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文山州的文山市在哪裏?

文山州的文山市在哪裏?

所在地:雲南省文山州文山市

文山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全縣東西寬63公裏,南北長66公裏,總面積2972平方公裏。大部分地區屬於西風帶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最高海拔2991.2m,最低海拔618m。全縣人口419018,其中少數民族占54%。該縣特產名貴藥材三七,產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壹。

文山縣是壹個多民族的縣。* * *少數民族12,多為壯族、彜族、苗族。由於民族眾多,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風俗。全縣人口分布明顯:城鎮人口相對集中,壩區、半山區、高寒山區相對匱乏。

地理氣候

文山縣位於滇東南西部,東經103° 43′—104° 27′與北緯23° 16′—23° 44′之間,北回歸線兩側。東、北與燕山山脈相連,南與馬關縣相連,東南與西疇縣相連,西與紅河州蒙自、屏邊縣相連。縣城東西長63公裏,南北長66公裏,總面積2972平方公裏。縣城是文山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四周有公路幹線:省會昆明以北369公裏,廣西南寧以東675公裏,弓港以南122公裏,河口港以南168公裏,紅河州蒙自縣以西128公裏。

文山縣屬於滇東南喀斯特山地平原區,山巒起伏,山谷溝壑縱橫。最高峰博珠山海拔2991.2米,為滇東南第壹高峰。最低的郭娜峽谷海拔618米,距離最高峰2372米,形成了全縣最大的高山峽谷。高海拔和低海拔差別很大,具有地貌多樣、氣候立體的特點。

多樣的氣候。文山縣的氣候特點是:春秋長,冬夏短,四季差異不大。文山全年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2.8℃-18.1℃,月最高氣溫16.8℃-23℃,最低氣溫7.2℃-10.6℃。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319天,2023438+0小時;年積溫6502℃;陸地蒸發量為1780.2mm;2008年可能有霜凍,但無霜期長,平均359天,偶爾有小雪;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6.4天,992.7毫米。

行政區劃

清雍正八年(1730),設立文山縣。轄區為華凱、永平、安南、王龍、東安、樂龍、馮春、江那八裏,再樂龍分為* * *九裏,下設甲、牌,均屬原三長官司。嘉慶二十五年(1820),馬改名安平廳,轄、永平、東安三地豐利,文山郡治。1年,縣府成立。2年(1913),南區劃入靖邊行政區。文山縣西南至甘雨洞,與徐六馬相連,以郭娜河為界110公裏,總面積6258平方公裏。10年9月,文山縣全面組建。18年(1929)縣組織法頒布。19年,縣府改組為縣0,組織各級自治機關。21年,東設燕山行署,文山縣面積2935公裏。全縣重組為8個區,下轄11個鎮,21個鄉。民國26年(1937),為動員全面抗戰,根據年—月通過的《嘉寶條例》,全縣劃分區、鄉、鎮為216保、1922A。民國28年,廢除區制,擴鎮。各縣新組織成五個鎮,11鄉,194包,1866A。民國32年(1943),縣16鎮調整為155保、1272A。37年調整為134寶,1061A。

1950 1全縣解放,轄區不變。除縣城和魏雲鎮外,太極(改為永樂)、新平鄉為縣直管,下轄平壩、馬塘、秉烈、德厚四個區,轄三鎮,即鄉11。5月,鄉鎮設5個區,全縣組織成50個行政村和5個行政街道,下轄自然村和村民小組。1951年10月,中心區7個農村行政村和平壩區布都、堂子寨2個行政村合並為攀枝花區,城關區在縣城,全縣6個區。土改以1952結束,全縣6個區建97個鄉。1953土地改革審查已經完成,它由74個鄉鎮和3個居民委員會組成。1954,除城關區外,調整為全縣81個鄉鎮,760個自然村,21個街道組。

1957年5月,文山縣明久、楊柳河、猛臘、社索壩、羊草塘、白牛場、老寨、古布隆8個鄉遠離縣城,劃入蒙自縣。文山縣總面積縮減到2634平方公裏。全縣有6個區,73個鄉,3個居委會。1958年9月,棄區撤鄉,人民公社成立。馬關縣古牧、八寨兩區劃分為12個鄉,合並為文山縣,總面積6844.55平方公裏。1961年8月,恢復硯山縣制,文山縣總面積縮小到2867平方公裏。

1987 65438+2月,區鄉體制改革,區改為16個鄉(其中彜族鄉5個,回族鄉1個),1個鎮,取消公社制。原鄉鎮改為125行政村辦事處,華凱鎮作為壹個縣,仍有5個辦事處。全縣轄1097個自然村,13個農村街道,47個城市街道,***1707個生產隊。拉白沖、托嘎鄉劃歸硯山縣,文山縣總面積縮小到2972平方公裏,此後壹直保持穩定。

1991年,該縣生產隊改制為農業合作社。1993,全縣鎮、行政村、辦事處不變,轄1116個自然村,1481個合作社。2000年8月,全縣有9鎮8鄉,125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1088個自然村,1531個合作社(生產隊)。

截至2005年底,全縣轄華凱、古牧、平壩、馬塘、德厚、小街、追裏街、老回龍等8個鎮,新街、西固、樂石沖、東山、劉晶、辛巴、秉烈驛、紅甸會等8個鎮。全縣有16個鄉鎮。

人口和國籍

文山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地理歷屬多民族地區。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居住著漢、壯、苗、彜、回、傣、瑤、白、蘇等12個民族。總人口429664萬人(含外來人口),其中少數民族234975萬人,占54.69%,農業人口258846人,占總人口的60.24%,非農業人口1.708654.38+0.8萬,占總人口的39.76%。人口分布差異明顯:城鎮人口相對集中,壩區密度高於半山區,半山區高於山區,高寒山區地域遼闊,人口稀少。文山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苗、壯、彜最具代表性。

文山縣苗族祖籍多為湘黔。明末清初,雲貴土司婚禮中就有“苗羊”的記載。之後從西部傳入,至清代中期,已在縣城西部山區蔓延。苗族居住區土地大多貧瘠缺水,主要種植玉米、蕎麥等雜糧和土豆。苗族婦女頭戴彩繡圓頭罩,周圍掛著各種圓珠和花流蘇。戴大銀耳環。外套上繡著紅色的方形圖案,腰帶是整件衣服的方形裝飾。它由兩部分組成,寬度分別為8和5。上面用彩色絲線生銹,各種珠子、錢幣、彩色毛線點綴在它的下端。走路的時候可以伴著裙擺左右搖擺,悠揚動聽。綁腿是三角形的黑色布料,上面繡有圖案和花邊。男人壹般喜歡穿多件衣服,紐扣上7對扣,腰稍短腿稍大的扭襠褲,小腿上的打底褲,涼鞋。除了春節,苗族壹年中最大的傳統節日是“踩華山”,通常在農歷正月初三舉行,持續5天。活動主要是青年男女唱山歌,談愛情。華山場上有鬥牛、賽馬、爬花桿、蘆笙舞蹈、演奏各種民族樂器等活動,壹直到深夜都很熱鬧。

文山縣的壯族包括自稱布代、布代的土族和自稱布農的儂族。壯族歷來依山傍水而居,以種植水稻為主,也種植旱地糧棉,擅長織染。布農婦的衣服、包子、裙子,都是用自織的白布,用靛藍染成青色,塗上芋頭,用鵝蛋在光滑的石板上打磨,鋥亮沙沙。飾品多為銀色,脖子上戴著銀項圈和鏈片。男的穿雙排扣的衣服,壹般是7對布紐扣的普通衣服。年輕的成年人通常穿著各種各樣的時髦服裝,緊跟社會潮流。布代和布代在服飾上與布農大體相似。

文山縣的彜族包括兩個支系:普拉和羅羅。羅羅生活在河谷地區,主要從事水農業,結合少量的旱作農業。普拉多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幹旱山區。婦女戴多花手帕,上身開衫,下身寬褲,胸前束腰,脖子上戴壹條銀鏈,腰間系壹條小帶子,腳上穿大花鞋,男子穿帶有社會潮流的服裝。

長期以來,各民族兄弟和睦相處,取長補短,因休養生息、通婚而進步。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各具特色,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學、民間藝術、民族音樂舞蹈、民族風俗,* * *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黨和人民的親切關懷下,全縣各族群眾親如壹家,團結壹心,艱苦奮鬥,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文物

文山縣歷史悠久,人類在此居住已久。它古老而神奇,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165438年,西漢在西南設郡,文山郡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從此,千朝更叠,風雲變幻,文山人始終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文山縣各族人民在開發、建設和保衛邊疆的歷史進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80年代,文山軍民的鮮血鍛造了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哺育了中華兒女。文山縣各族人民正在用勤勞和智慧不斷創造著自己的生活,創造著文山的歷史,熱愛著祖國和家園。著名作家、翻譯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教授、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楚圖南,就是在這片有著深厚民族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孕育出來的傑出人物。

2021,1年10月,中央文明辦確定了2021-2023年創建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文山市榜上有名。

6月5438+2020年2月21日,住建部命名文山市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縣、村。

2020年10月25日,165438+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文山市榜上有名。

2020年9月22日,“2020年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公布,文山市排名第39位。

2019年8月2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將文山市列為雲南省“壹縣壹業”示範縣,代表產業為中藥材產業(三七)。

2065438+2009年7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文山市為城市醫療綜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18,10年6月,文山市入選2018年度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排名41。

2018年2月22日,文山市被列入2017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 上一篇:中國的八大傳統節日有哪些?
  • 下一篇:2022-05-23【民間傳說】老子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