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五四新文化運動導致了中國文化的斷裂嗎?

五四新文化運動導致了中國文化的斷裂嗎?

在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對“舊思想”進行了針對性的批判。他們集中反對將儒教確立為國教並將其納入憲法,指出儒教維護專制制度,與民權和平等的理念背道而馳。李大釗指出:“孔子也是歷代帝王專制的護身符。”立憲主義者是現代國家自由的保障。在自由中不能容忍專制,也就是孔子在憲法中不恰當的存在。陳獨秀還強調:民主和平等的精神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註重尊卑的等級制度如果壹方面承認* * *和國體,壹方面又保存儒家思想,理論上確實不可能,但事實上確實不可能。"他們還指出,尊重孔子是為了恢復君主制. "蓋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建立君主的必然復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認為,意識形態和理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孔子的方式不適合在當今社會生存”。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反對把儒家思想寫進憲法,必須著重批判封建的三綱五常。他們認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倫理道德,是壹種尊師重道的等級制度。“壹個以理施教的儒家,做了妻子,就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和財產。”。魯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記》、《我對封建道德的激烈看法》、《武玉的家庭制度論是專制主義的基礎》、《吃人與倫理》等。也揭露封建禮教的罪惡,尖銳批判忠孝倫理等封建禮教的危害。

反對儒學入憲,批判封建正統,可以說是新文化運動中反對舊思想舊傳統的最重要的內容。然而,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並沒有完全否定孔子及其學說。比如陳獨秀肯定了孔子的歷史地位和儒家思想的歷史價值,說“反儒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壹文不值”,孔子的學說也有優點,不是“不可取”。李大釗也明確表示:“余打孔子的耳光,不是打孔子本身的耳光,而是打孔子為歷代君主塑造的偶像的權威的耳光。”不是抽孔子,而是抽專制政治的靈魂。“在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新文化運動並沒有完全否定傳統,並沒有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視為糟粕,也不能說是完全反傳統。新文化運動沒有也不可能中斷傳統文化,就連儒家思想也沒有中斷。如果出現“中斷”,只會打破儒家的正統地位。

以五四為界,新文化運動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後期是前期的發展。談新文化運動,不能只談前期不談後期,更不能用前期排斥後期。

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進展,在原有的資產階級新文化之外又增添了馬克思主義革命的新文化,逐漸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

1914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震驚了整個世界,在人們的心中,曾經被奉為榜樣的西方資本主義受到了懷疑和破滅。1917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終於在絕望和猶豫中從十月革命中學到了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從那以後,中國的面貌發生了變化。

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李大釗等先驅者,他在早期新文化運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918年,李大釗寫了壹篇歡呼和討論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文章。第二年,他編輯出版了《新青年》特刊,發表了著名的長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首次系統而準確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並指出了它們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而階級競爭理論就像壹根金線,把這三個原則連在壹起。此後,許多報刊發表了大量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也被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這樣,1915年開始發展起來的新文化運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壹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變成了壹場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文化運動。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逐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絕不是由於少數知識分子壹時的情緒沖動。中國人民在對各種學說進行比較和實踐後,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貫穿其中的,是先行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層理性思考,不是非理性的沖動,不是簡單的盲從。是思考後的選擇,是對現實的回應。

  • 上一篇:2020小學四年級主題班會方案大全
  • 下一篇:營銷方式是什麽?營銷方式有哪些類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