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在會話活動中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會話是以對話的形式進行的語言交流,即提問和回答問題,或說話等。,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壹)早晨活動中的談話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愛說話的孩子總是聽別人講話,而愛說話的孩子喜歡說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充分利用上午活動的時間,重點進行引導。《3-6歲兒童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要為兒童創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鼓勵和支持兒童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兒童想說話、敢說話、喜歡說話,並得到積極的回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閱讀材料,經常和幼兒壹起看書、講故事,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壹步拓展幼兒的學習經驗。”
作為老師,首先要貼近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對老師沒有束縛感,敢於說話。其次,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激發孩子說話的欲望。比如早上的活動,我們根據小朋友來公園的不壹致來和小朋友溝通。“昨晚吃完飯妳和妳爸媽去哪玩了?”“有什麽開心的事想告訴老師嗎?”“妳在去幼兒園的路上發現了什麽?”等等,開始的時候,孩子或者老師問,他們答。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話逐漸多了起來。有時候,不用老師問,他們也能開心地告訴我們和同齡人。對於那些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老師有目的地和他們說話聊天,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讓每個孩子的語言都得到了鍛煉和發展。
(2)生活中的對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活動中,為了避免等待的現象,“節奏”越來越多的填滿了孩子的時間。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壹遍又壹遍地玩著各種手指遊戲,或者看著卡通視頻。雖然看起來他們並沒有閑著,但實際上,孩子們都在那裏等著。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做了壹個嘗試,引導孩子在加餐、飯前洗手後與同伴交談,在教育活動中談自己的收獲或自己的疑問。利用這種簡單的復習,教師與孩子進行壹些有針對性的對話和互動,鼓勵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在秩序井然的情況下,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第二,在教育活動中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兒童的語言學習僅僅依靠語言課和相應的語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的語言訓練也必須滲透到各種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和提示,幫助孩子更多地運用語言講故事,促進孩子想講、敢講、樂於講,永遠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壹)語言教育在音樂活動中的滲透。
以前我組織音樂活動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引導孩子記憶歌詞,嘗試作曲歌詞和動作。在音樂欣賞中,老師引導的語言多,說的多,孩子聽的多,說的少。通過學習,我們實現了課程的整合和不同課程的通用性,所以我嘗試在音樂活動中發展兒童語言。比如歌詞分析,我通過展示課件和圖片,讓孩子創造性地說出歌詞。在音樂欣賞中,我們給孩子看壹段音樂,讓他們想象“妳在這段音樂中感受到了什麽?”“妳能用什麽樣的語言來講述它的意境?”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給孩子壹個充分的自由玩耍的空間,讓孩子的思想自由飛翔,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老師作為傾聽者記錄下孩子的想象軌跡。
(二)在藝術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
兒童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喜歡繪畫、玩耍和制作。當他們美麗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時,他們也很自豪,渴望與朋友分享。在過去的活動中,老師經常忽略讓孩子評論他們的作品。第壹,活動時間不夠,老師們匆匆忙忙點評完作品。二是因為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老師反而安排。所以極大的限制了孩子語言的發展。為了彌補這種情況,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1.註意孩子自己作品的敘述。每次美術活動或藝術活動結束後,我都會抽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們講述自己的作品。要求孩子們清楚地說出他們畫的是什麽。它是什麽顏色的?這幅畫有什麽意義?
2.學會正確評價別人的作品。在生活活動中,我們盡量引導孩子用準確的語言去評價別人的作品,比如:她的作品為什麽好?它還在哪裏?妳從這幅畫中學到了什麽?有什麽值得借鑒的地方等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講述和評論,從而大膽地講述和評價作品,既培養了孩子的繪畫能力,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展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3)在科學領域滲透語言教育。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幼兒通過實際操作感受科學樂趣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科學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通過探索、思考和嘗試,孩子們在活動中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體驗,有了強烈的表達和交流的欲望。他們各抒己見,相互辯論,與同伴交流分享語言,並在老師的啟發下,將探索過程和發現進行梳理,用連貫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第三,在區角活動中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區角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設置壹定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與材料、同伴、教師互動的活動,得到全面發展。好的活動區應該既是遊戲又是教學,即有教學價值又保持遊戲的性質。所以活動區的活動也是我們壹天活動的重點。
在之前的活動區遊戲中,我把重點放在孩子的玩耍上,看孩子能不能在區域內玩耍,能不能玩。老師的指導僅限於“妳該怎麽辦?”“妳是怎麽做到的?”很簡單的引導,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也認識到區域活動要有目標,不能只是玩,區域之間要有互動,而不是區域的封閉;兒童在區域活動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而不是被動性,這與兒童的語言交流密不可分。因此,我結合實際情況做了以下嘗試:
1,給孩子大膽說話的機會。以前我組織轉角活動,規則是老師叫孩子聽,難免有些孩子覺得規則不合理,不配合。所以現在我們每增加壹個活動區,或者投放新的活動區素材,就請全班同學壹起討論:這個活動區怎麽玩,應該制定什麽樣的規則,遵循什麽樣的順序,全班同學集思廣益,然後分組說出自己的看法。全班討論後決定哪壹個最合理,采用哪壹個。
2.老師應該多問壹些啟發性的問題。“壹個問題裏藏著幾千個問題?”在活動區遊戲中,老師提問很重要,簡單的壹句話就會有活動的目標。比如對積木區的孩子說“妳想在積木區玩什麽?想想妳建的高樓是什麽樣子的?妳打算用什麽樣的積木給誰用?”這樣,孩子在玩耍的時候,會按照自己預定的計劃進行搭建,同時會提出壹些想法和創意,與同齡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3.地區間語言交流。我發現孩子們在玩角落遊戲的時候,壹般都是在自己的小組裏邊玩邊聊,地區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很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先拋出問題,引導孩子:“家裏有客人,我們去超市買點東西吧?”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逐漸進入角色,在遊戲中可以自由交談和交流。
4.評論活動區。
在活動區的最後,評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既是對本次活動的總結,也是對下壹次活動的要求,更是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壹次體驗。在以往的活動中,老師們普遍總結為孩子只用耳朵聽。現在我們已經給了孩子有足夠時間“說話”的機會。我們讓每組孩子講述自己的作品,通過孩子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對遊戲有了很好的總結,既拓展了思維,又調動了積極性,讓孩子有話可說。
第四,發展幼兒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語言能力。
戶外運動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出了活動室,孩子們就像籠中鳥壹樣在操場上自由飛翔。外面的壹切都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的小嘴不停地嘰嘰喳喳。這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孩子用適當的詞語談論自己看到的東西,增加詞匯量。在集體遊戲過程中,孩子活動量大,興趣高,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所以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讓孩子先觀察老師的動作,模仿麻醉後再說自己做了什麽。還可以讓孩子嘗試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好想法,讓他們註意活動與活動的交替,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經歷說出活動的特點,發展語言。
總之,語言教育在幼兒時期非常重要。通過壹日遊活動中各方面語言教育的滲透,可以發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為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從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展孩子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