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從來就是壹個多彩多姿的季節,常常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壹方面,它瓜果飄香,壹鶴排雲,落葉靜美,秋高氣爽,的確是有“我言秋日勝春潮”的韻味;而另壹方面,它也陰雨連天,萬物雕零,霜天冷月,千裏蕭蕭,正如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境際。
但無論如何,仲秋卻還是壹個最讓人舒適的時節:金風送爽,天高雲淡,清涼的氣候,淡淡的秋香,收獲的喜悅。這壹切都恰如“中秋節”裏的月亮,圓圓滿滿,清清徹徹,幹幹凈凈。所以,秋天也因“月到中秋分外明”而別樣的迷人和富於想象。
在街上的超市裏,“中秋節”的氣氛總是提前醞釀的。月餅特有的香味充斥著空間,不停地提醒著人們,壹年壹度的“中秋節”又要到了。此時此刻,人們總會泛起思親的眷戀、思鄉的情愫來。正所謂:“年怕中秋月怕半”,人們從中,感悟著人生,溫馨著過往,困惑著流光的匆匆。
年輪改變著心緒,歲月滄桑著激情。青春消逝的困擾,青絲霜染的傷感,總是會與時節壹起襲來。而鄉愁,也許就是壹切思念的河流,會載著所有的往昔,源源不斷地如潮而來。因此,這“中秋節”就自然而然,成了勾起思念的由頭,喚起鄉愁的“藥引”,氤氳著無數個不眠的子夜和黎明。
童年的“中秋節”,雖然壹點都不豐富,但它卻味道濃濃,溫馨無比,讓人記憶難忘。山鄉裏的“中秋”夜晚,總是明月清輝,涼風習習,瓜桃梨果皆已成熟收獲,唯余下了壹地殘秧,幾樹倦葉,四野中經常是壹片蕭索的景象。
記得那時,月餅是壹分四半吃的,因為供銷社是按戶供應,“中秋節”裏主要吃的還是自家做的“笨月餅”,水果就是村裏現有的梨、蘋果、桃子、葡萄等等。記得母親給我們每人分出幾個月餅、壹塊“月兒”來,然後用繩子串起來掛在家裏的墻上,當各自的零食吃,這中秋也就算是過了。
在我的心中,這壹份“中秋節”的記憶,是非常親切和溫馨的,它作為童年歲月的壹部分,與小院、老屋、山嶺、樹木等等,壹起構成了淡淡的鄉愁——成全著兒時印象,朦朧著童年故事,渲染著生命信息,不斷喚醒著對故鄉的依戀。
中秋節是壹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它正處於壹年的豐收時點上。喜慶的日子就是團圓的日子,特別是農耕文明哺育下的中國,自然更是別有意涵。因此,從古至今,“中秋節”便壹直被賦予了濃濃的團圓味道,而思親則是與團圓***生的情愫。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在秋高氣爽的時候,天涯和咫尺,同享壹輪明月,相思萬裏,牽掛著家人、親人、有緣人。多少萬水千山的距離,仿佛在月亮的輝映下拉近,在月色的朦朧裏縮短,在月光的閃爍中穿越。此刻的天涯,在人們的心中,顯然猶如近在眼前,能觸手可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壹點清涼的秋露,讓人掙脫紅塵滾滾,冷靜壹下疲憊的心緒。故鄉的明月,至明至純,是那樣的安靜。它溫馨著壹個村落,撫慰著壹彎小溪,朦朧著幾戶窗簾……盡管已物是人非,卻也不擋曾經的記憶,難阻思念的綿綿奔騰,更有壹顆心的執著。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人道是明月無情,因它慣看古今離散無數,卻從未悲傷而衰老;人道是明月多情,則因它癡心不改陪伴著人類,壹如既往的執著和守候。這壹份秋思,包含著人生百味,傳承著人性情懷,寄托著無限眷戀,飛向遠方它想去的地方。
“中秋節”,就是壹個思懷感念的日子,中華文明的深邃厚重,就在於它把脈著人類 情感 的本源,用壹系列的現實存在,糾纏了生命中最溫柔的情思,讓它不斷往復循環而深刻著永恒的印記。也正因如此,“每逢佳節倍思親”,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所有遊子的鄉愁情結,而無壹例外。
今夕又逢秋冷清,
金風幾度月光萌。
朦朧夜裏鄉愁起,
誰懂山村壹月明?
仲秋時分,皎月如洗,清風暗送。願千裏嬋娟與***,把壹份明月的清朗,遙寄回故鄉寂寞的夜晚,送給遠方的親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