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領域,除了即將上市的現代伊蘭特、起亞、比亞迪宋,包括林肯領航員、雪鐵龍C3L、北汽京-X7等全新面孔,都是大家比較關註的焦點車型。此外,還有大眾寶來新增的1.2T車型,以及傳祺GS8新增的1.8T車型,可謂精彩紛呈。
下面,我們就選取幾款關註度最高的車,壹輛壹輛來看,看看這些新車提前劇透了哪些信息。
現代伊蘭特:繼續使用1.5L發動機。
關於新壹代伊蘭特的消息,其實妳從兩個月前就已經看到了,因為第七代伊蘭特已經於3月18在好萊塢正式發布。
新壹代國產伊蘭特長寬高分別為4680mm、1810mm和1415mm,軸距為2720 mm,相比上壹代車型,長寬高均有所提升。至於高度的降低,符合其更運動的造型風格。
關於全新伊蘭特的造型設計,這裏筆者就不贅述了,但值得壹提的是,它的前臉采用了各種風格,這是國內汽車市場通行的做法。
動力方面,工信部信息顯示,新伊蘭特將繼續搭載現款車型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代號G4FL,最大功率84.5kW)。現在的1.4T是否會繼續使用還是未知數。此外,海外版新伊蘭特2.0L自吸發動機和1.6L混動也沒有進壹步消息。
自30年前第壹代車型上市以來,伊蘭特在全球市場的累計銷量已達654.38+03.8萬輛,是最成功的韓系車。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2003年開始與伊蘭特結緣,也就是第三代伊蘭特。此後,國產伊蘭特壹直使用悅動、朗動、淩動等名稱。截至今年2月,伊蘭特在華* * *銷量為460萬輛,在銷量榜中屬於壹線陣營。
如今的第七代車型,將肩負起北京現代重回在華銷量巔峰的重任。
起亞新K5:尺寸比海外版大。
壹個月前,當東風大嶽起亞第三代K5的中文名字確定為“凱酷”並開始預售時,官方透露了壹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國產版K5比海外版更好:尺寸更大,動力更強,配置更豐富。
從工信部透露的信息來看,前兩點確實得到了證實。
首先是尺寸,距離5米的長度只有20mm。可以說刷新了同級別車的紀錄,加上2.9米的軸距,新壹代K5隱約有了壹種B+級車的風格。在海外,新壹代K5的長度為4905mm,軸距為2,850mm。相比之下,國產版的長度增加了75mm,軸距增加了50 mm,寬度和高度保持不變。
看動力,國產K5搭載1.5T和2.0T,最大功率分別為125kW和176.5kW。預售時官方透露1.5T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2.0T匹配8AT變速箱。相比之下,在南韓,新K5使用1.6T+8AT和2.0L+6AT動力總成。
值得註意的是,國產K5入門車型使用的1.5T發動機是現代起亞集團最新的第四代發動機,采用第四代CVVD可變氣門驅動系統,也是全球首款集米勒循環、奧托循環、阿特金森循環於壹體的可變循環發動機。根據工信部數據,1.5T車型百公裏油耗僅為5.6升。
同樣,這壹代K5也采用了不同的前臉風格和車尾細節,2.0T車型采用雙邊四出設計。
雪鐵龍C3L:承載了太多的期望
近年來,圈內對法國車的低迷議論太多,就連不久前雷諾宣布退出國內燃油車市場,也讓人們對紮根中國市場近30年的雪鐵龍產生了擔憂——它會步雷諾的後塵嗎?
但這種擔心其實是多余的。壹方面,東風集團是PSA的股東。另壹方面,雪鐵龍在中國市場有完整的新產品規劃和全球布局。此次進入工信部新車目錄的C3L,是雪鐵龍今年在華最重要的全新車型。
根據工信部的公開信息,C3L的長寬高分別為4505mm、1748mm和1513mm,軸距為2655 mm,是壹款標準的緊湊型車。這個尺寸正好填補了愛麗舍(A級)和C4L(A+級)之間的空白,形成了對緊湊型車市場的全覆蓋。
不同的是,C3L並沒有像現在很多新的緊湊型車那樣用力壓車身高度來突出運動特性。車身比伊蘭特高出近65,438+000 mm。也可以看出C3L的客艙頭部空間應該是相當充裕的。
動力方面,C3L采用C4L以上的1.2T發動機,代號HN06。因為符合國六排放,動力參數比以前低了很多,最大功率85 kW。相應的,油耗水平也有所降低,申報數據顯示僅為百公裏5.1升。
對於東風雪鐵龍來說,C3L今年將肩負起整個品牌止跌反彈的重任。
林肯領航員:豪華中型SUV增添新選擇
對於中國市場來說,林肯遲到了。但林肯顯然決心迅速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站穩腳跟。
於是,就在第壹款國產車型冒險家上市兩個月後,林肯的第二款國產車型——航行者已經被列入工信部新車目錄。按照這個節奏,今年肯定會上市。
再來看看國產導航儀的尺寸,長4849mm,寬1934mm,高1693mm,軸距2850mm。這種數據放在同級競品中,明顯體現出出生段的優勢。而且與進口版相比,軸距、車寬、車高也略有不同。
再來說說動力。毫無疑問,國產領航員將繼續使用進口的2.0T和2.7T發動機,輸出功率分別為182kW和239kW,前者比進口版低3kW,後者比進口版高2kW。雖然工信部的公開信息中沒有變速箱配置,但按照林肯品牌的壹貫做法,應該會延續之前的8AT變速箱。
其實在國產之前,領航員是作為進口車在中國銷售的,這是從去年2月份開始的。當時售價39.88萬-52.88萬元,現階段終端優惠6萬元。按照這個趨勢,國產領航員的起步價應該會下調到30萬元以內,這也符合目前國內二線豪華中型SUV的市場情況。
按照之前冒險者的豪華配置水平,我們認為航海家應該在配置上更進壹步。如果是這樣的話,再加上尺寸上的優勢和壹步定價,在銷量上超越現在的進口地位應該不難。
最後說說吧
本次新車目錄中燃油車眾多,以上四款只是最具代表性的壹款。
至於其他的,比如比亞迪宋,從車身參數可以看出這是壹款完全超越現有宋和宋PRO(車身長度超過4.7米,軸距接近2.8米)的全新車型,甚至可以稱之為中型SUV——有媒體稱之為宋PLUS,似乎還挺貼切。再比如北京-X7,就不再細說了。
受疫情影響,今年汽車市場的下行趨勢並未停止,但相比新能源板塊的暴跌,傳統燃油車市場似乎更值得期待。因此,包括新能源龍頭比亞迪在內的車企都加大了燃油車領域的新車投放。畢竟燃油車還是絕對的主流。
這些即將上市的新車中有沒有妳關註的車型?歡迎留言,說出妳的看法。
版權聲明:本文為國外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國外。)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