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建築的發掘保護與開發利用?

傳統建築的發掘保護與開發利用?

地處江海相交處的崇明島,迄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素有“東海瀛洲”、“長江龍珠”之稱。島上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唐、宋、元、明、清的歷史遺存,蘊含著歷史遺風、文化遺產以及淳樸的民風民俗。崇明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獨特的傳統歷史建築。近年來,壹些重要的古建築和歷史遺存得到了政府和社會有識之士的關註,隨著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措施和宣傳力度的加強,這些寶貴的財富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但是,全島的傳統建築保護,仍有許多潛在資源等待發掘,所以,應從歷史傳承角度喚醒歷史記憶,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建築的價值,更好地保護傳統建築文化,推動傳統建築的開發和利用。

壹、崇明島有著豐富的、得天獨厚的優秀傳統建築文化資源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島已有108處歷史建築被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然而,根據我們近期對堡鎮、橫沙等部分地區的調查,有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民居、古建築還沒有被列入此名錄。如登瀛書院舊址位於五效鎮北側,前身是登瀛小學,創辦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系本島明清時期七所書院中規模比較大的壹所書院,迄今已有140余年歷史,至今還保存完整,現為宋承家先生的住房。

再如範春如老宅,鄉醫之家,位於五效仿徨村,二層樓磚木結構,有百年以上歷史,至今還有部分保留著,這樣的住房在崇明島上實屬罕見。又如橫沙鄉豐樂鎮老街,有壹處建於十九世紀初,磚木結構,觀音兜山墻,為傳統建築風格的磚瓦平房,雖經百年風雨,但至今裏裏外外保存完整,磚石雕花依稀可見,據說該建築是橫沙島上唯壹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但由於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瀕臨倒塌,令人痛心。崇明島上還有不少散落在民間的百年以上的古建築,但其中有不少已經被拆除。如登瀛洋樓,位於五效鎮登瀛中學內,施祖榮故居,為三層樓的中西結合式小洋房,磚木結構,紅磚外墻,尖頂,西式門窗,院子裏是整齊的參天翠柏,建築極其精美,在崇明獨具壹格,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拆除。

再如堡鎮仿徨村的聖三堂,建於1861年,由英國建築師建造,堂內的假山由加拿大神父出資建造,其規模堪稱崇明62座教堂之最,比建於1874年的佘山聖母大教堂還要早13年,在上海地區也算得上名列前茅,可惜在“”時被全部拆除。又如位於堡鎮南海村的魁星閣,當地原是地處偏僻、交通封閉的漁鄉小村,清代中葉,德高望重的施尚珍立誌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在自家宅上開辦了壹所私塾。有壹年,由他帶領的18名學生赴太倉州參加考試,結果17名學生考取秀才,主考官以北鬥七星之首為魁、閣乃藏書之處,賜名施尚珍私塾為魁星閣,故史稱該地為“天上有七簇星(北鬥星的俗稱),人間有七魁星”。原該地區原有七處相毗連的住宅,其形狀如北鬥星,現已拆除得無影無蹤。還有如紅領巾橋,位於南堡鎮與北堡鎮的交界處,是在1958年由學生依靠撿廢銅爛鐵、磚屑石子等集資建造的,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被拆除。以上這些可謂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財富。有句成語說“物是人非”,如今已成為“物非人非”,留下深深的遺憾。

二、對崇明古建築的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思考

崇明古建築的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古建築是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產和資源,保護好這些古建築,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它們對生態鄉村旅遊而言也是壹筆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5日,上海市委韓正在黃浦、靜安區調研時指出,要花更大力氣保留保護更多歷史建築,精心保護歷史文脈,用心留存文化記憶。筆者認為,建築是壹個時代的記憶,它承載和造就了歷史文化價值,這是吸引人們熱愛鄉村、記住鄉愁的重要因素。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散落在鄉村民間的古建築加以保護和監管,再也不能讓默默無聞的寶貴財富在我們手中被拆除。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思考。

(壹)加強調研,認真發掘

首先,要加強調研,進壹步挖掘散落在鄉村民間的古建築,通過梳理、評估,對那些確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築要加以確認,並作為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發現壹批,評估壹批,保護壹批。同時,對壹些確有保護價值的古家具也要進行收藏,加以保護和利用。其次,對已經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的古建築,應做好保護改造規劃,作修舊如舊的修復性保護。如堡鎮是崇明島四大名鎮之壹,目前古建築還較完整,應盡快采取措施,請專家編制修復方案和規劃設計,對其進行修復,以使古鎮發揮它的應有價值和作用。

(二)尊重歷史,恢復保護

對有些歷史價值較高的建築,應作恢復性的保護。如聖三堂、魁星閣,可在原址上重建。目前,聖三堂的土地已落實宗教政策歸還,但教堂沒有恢復。原魁星閣的民居已拆除,建議可按原貌在原址恢復重建,以提升崇明島歷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再如紅領巾橋,可在原址上建模型或雕塑作為旅遊景點,並作為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場所,供青少年參觀,發揚和傳承崇明學子熱愛家鄉的情結和愛島建島守島精神。同時,對那些無法恢復的,還可建古建築博物館或展示館等,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表達鄉愁情懷,對歷史文化加以保護和利用,以使根植於崇明島上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吃苦耐勞的墾拓精神和勤奮好學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歷史是壹座城市的靈魂,在崇明生態島建設和開發旅遊的進程中,重建重修古建築切莫遺失了它原來的歷史風貌和韻味。因此,建議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島自身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傳統,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地域特色和民俗特點,確定古建築保護的規劃思路和藍圖,使其開發合理,展現特色,最大限度地留住鄉愁,留住記憶,留住文脈。

(四)廣泛宣傳,深入人心

古建築的保護和繁榮,不能單靠舊區改造政府管理,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熱情,群策群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身到保護傳統建築的行列中。要多管齊下、全面監管,制定有關保護管理辦法,加大依法保護意識,以確保對古建築的常態化保護和管理,從而讓廣大群眾在保護古建築中學到傳統文化,增強保護傳統建築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五)創新開發,提升活力

壹些地方的古鎮、古宅、古建築,得到保護和開發的不在少數,如浦東老宅、寶山羅店的聞道園。前者是利用動拆遷中的舊材料按舊時浦東地區的不同階層民宅進行復原建造;後者是將舊時徽派建築收購並復原建造。它們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參觀者絡繹不絕。筆者認為,開發和保護並不矛盾,搞好創新開發,帶來的經濟收入可以解決傳統建築修繕方面的資金不足問題。

由此可見,要提升古建築在生態鄉村旅遊方面的吸引力,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對傳統建築歷史文化的搜集、整理與研究,通過制作電視宣傳短片、編寫故事傳說等方式,使每壹棟精彩絕倫的傳統建築都成為壹部悠遠的歷史典藏,使每壹處神奇曼妙的景觀都成為壹禎恒久的文明畫卷。做優特色,做大品牌,做強載體,從而讓廣大遊客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崇明島的文化、思想、道德底蘊以及傳統建築文化,充分領略崇明傳統建築在歷史文化方面的獨特魅力,進壹步擴大崇明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總之,對崇明傳統建築的發掘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僅可提升人們對於建築美學的鑒賞力,同時通過這些傳統建築,也可加強人們對於鄉村的符號、韻味和傳統文化的記憶。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以誠實守信為主題的演講稿100字7篇
  • 下一篇:傳統蒙學教育對現代語文教育有何啟發意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