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壹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1

 刀剪劍、傘、扇屬於人類文明的物質文化,是人類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增加行為能力,提高生活質量而發明的。它們不僅具有可供欣賞的物質外觀,也在長期的制造和使用過程中逐漸積累著精神文化的內涵,成為體現歷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審美文化的載體。

 x月x日,我和媽媽壹起去參觀了刀剪劍博物館。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不由得發出壹聲聲驚嘆。原來,我們平時用的剪刀中有那麽多學問,如:全手工制作壹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即使借助小錘、拋光、砂輪等小型工具進行半機械化制作,也要二三十道。先把洋元放在爐子上加熱,然後不停地錘打,使鋼和鐵融在壹起,再做成若幹個大小壹致的剪刀片。這個工序比較難,如果沒有融合在壹起,很容易形成斷鋼,做成的剪刀片上會有黑痕,用力壹敲就斷了。此外,制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純鋼尖,沒有韌性,剪到硬壹點的東西就會斷。

 在那裏我還見到了奇形怪狀的剪刀,有的只有半邊;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

 參觀完了,我覺得作為壹個中華兒女,真是壹種榮幸,我為祖國驕傲!

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2

 我的家鄉是世界著名的的風箏之都濰坊,又稱“鳶都”它坐落在山東半島地區,南臨沂蒙山,北靠渤海灣,是壹個人傑地靈,風光秀麗,物華天寶的好地方。 濰坊國際風箏節與北京地壇廟會、哈爾濱冰燈節、自貢燈會並稱為全國四大群眾文化活動。

 風箏,又稱“紙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四月下旬,鑼鼓震天,鞭炮齊鳴,壹年壹度的國際風箏盛會就會如期而至,來自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國家的風箏愛好者以及本地廣大風箏愛好者都會匯集壹堂,從五六歲的孩童到六七十歲的老者,每人手中都拿壹個線軸,天空中形狀各異,色彩繽紛的風箏爭奇鬥艷:“俏皮靈活的小燕子,高貴典雅的白天鵝,五顏六色的花蝴蝶,雄偉健壯的大老鷹,喜迎奧運的五環風箏,活靈活現的巨形蜈蚣”……可謂眼花繚亂,各式各樣的風箏匯集,把濰坊市的天空裝飾的絢麗多彩,帶給我們壹場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感受到風箏之都的魅力所在。可以說,每個風箏都是壹件漂亮的藝術品。

 濰坊風箏的起源地是楊家埠,那裏可謂是藏龍臥虎,而楊家埠的年畫與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江蘇的桃花塢年畫、四川綿竹年畫並列稱為中國四大年畫,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

 我們濰坊市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更是好客之都,有著無數出名的小吃:“濰坊火燒”,“濰坊朝天鍋”‘景芝金絲面’“濰坊杠子頭”……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濰坊,濰坊歡迎妳!

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3

 妳聽說過我們家鄉的楊家板龍嗎?告訴妳,它可名氣不小,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遺產,還被載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呢!

 這條板龍歷史悠久,據說流傳至今已經有600多年了。因為亭旁鎮楊家村地處山區,木材資源豐富,當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龍的主體,所以得了板龍的命名。板龍全長400多米,龍頭長達5米,龍身由204段組成,每段長2米,龍的尾巴也有3米長呢!制作時,人們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橋的樣子,粘上金光閃閃的龍鱗,然後安裝在2米長的木板上,並且在小拱橋內安置了明燈。這樣,全村每戶制作壹段龍身,段段相連,就成了造型占樸大氣、流光溢彩的板龍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人街小巷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板龍出征了,這時需要600-800名壯漢***同托舉。前面有人象開路,接管仃雄獅,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獸陪伴。龍頭高昂,龍角聳立,口含寶珠,龍鱗耀眼,金光閃閃,龍身和龍尾隨著龍頭翩翩起舞,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非常壯觀!

 楊家板龍真不愧為天下第壹龍,小朋友,歡迎妳來壹飽眼福啊!

傳統文化的作文400字 篇4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濟的努力,團結壹心用愛溫暖每壹個人;就是風雨後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後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誌成城;20xx,中國北京。在聖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壹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床;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裏,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並不是壹定多麽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壹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說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 上一篇:傳統外貿與跨境電商的區別
  • 下一篇:2022年,央視春晚舉行了第壹次彩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