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方土特產的“公地悲劇”
“公地悲劇”在經濟學裏經常用,說的是在壹個牧場裏,牧場是公有的,而畜群是個人的,於是每個牧民都想多賺錢,無節制地增加牛羊數量,結果牧場因為過度放牧而成了不毛之地。
由於土特產的地域特點很強,北京的烤鴨、西藏的冬蟲夏草、寧夏的枸杞、山東的大花生、新疆的葡萄……許多具有產地特點的土特產對消費者的購買意向起到顯著的影響。所以壹些地方特產現在也成了壹塊“公地”,金華火腿、重慶火鍋底料、山西老陳醋相繼被媒體曝光,但凡跟浙江金華沾邊的生產火腿的、在重慶靠火鍋底料混飯的、在山西以醋謀生的,都想沾“公地”的光,用金華火腿、重慶火鍋、山西陳醋的招牌招攬生意,說白了,就是不用白不用,他們的理由似乎也能說過去,因為我是金華的、我是重慶的、我是山西的,搭車寄生,魚目混珠。結果是有人上樹摘果,卻沒有人給樹澆水施肥。
目前許多地方的土特產面臨著同樣的命運,比如德州扒雞、陜北紅棗……這些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
4、 土特產營銷貧乏
1) 面對競爭,土特產往往陷入血腥的“價格戰”與“低檔化”運作。
由於土特產的營銷起步較低,因此幾乎沒有壹個成熟的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同時由於進入門檻較低,在壹時間都會擠入這個市場分得壹杯羹,所以所有的產品就會在壹種低檔次的運行中,大打價格戰,最後不但個人掙不到錢,還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2) 由於缺乏策劃,成為“沒有品牌,沒有包裝,沒有賣點”的“三無產品”。
對於土特產品的策劃,不是在某個方面,而是綜合的,因為土特產在現在的市場中發展,消費者的接受心理和要求已經大大改變,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產品和營銷提升計劃必須是壹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環環相扣的計劃,而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企業去關註、去策劃,事實上也缺少這樣的人才。所以很多的土產品難登大雅之堂,在消費中缺少真正的消費意見領袖,難成氣候。
7、 土特產區域牌
十大名茶之首的龍井茶,黃土高原的紅蘋果,國酒之稱的貴州茅臺,景德鎮的瓷器……正是獨特的地理來源賦予了它們獨壹無二的特殊品質,土特產的地理標誌很大程度上就是土特產的“保護傘”。
地理標誌既是產地標誌,也是質量標準,是推動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重要工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可以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茶葉、花生、調味品、蘋果、茶葉、榨菜等土特產聲名遠播,身價倍增,成為創收的“金字招牌”。比如陜西的蘋果、河南信陽的毛尖茶葉、重慶的涪陵榨菜等等。
我國歷史悠久的土特產品很多很多,這些土特產品應該抓住這個地理標簽,讓更多的名優特產走出地方,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但同時要謹記不能因為數量而犧牲質量,不能因為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龍口粉絲、金華火腿因部分企業粗制濫造、以次充好導致自毀信譽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車之鑒。
8、 產品創新
兵馬俑穿著花襯衫,壹聽妳就會在心裏產生壹種好奇。在西安,出現彩繪兵馬俑,分別繪有民間剪紙、安塞腰鼓、皮影等圖案,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壹體,生動展現了陜西的文化元素,也再現了兵馬俑的時尚價值,引起很多人的關註和稱贊。
對於土特產來說,也可以打破固有的單壹的概念,實行新的的嘗試和改進,像這樣進行產品創新的土特產還不多,不能說土特產就不能創新,只要妳是商品,就得先具備商品的屬性,土特產也不例外。如果有好的載體,獨特的思路,土特產也可以活靈活現起來,增強土特產的核心價值。
9、 包裝提升
既然是土特產,在以前,就談不上包裝。要適應現代的商品競爭,在包裝上就得下大工夫,人的形象很重要,產品的形象也很重要,我們要研究在消費者心目中,對某壹特產的形象應是什麽樣的,以此來確定我們的形象設計,就像這個姑娘喜歡的是紳士,那我們就不要穿牛仔壹樣。
同時要盡量避免雷同,比如要表達綠色,就簡單的搞壹片綠色,看現在超市裏的土特產品就能看出來,紅棗的包裝就是壹片紅,獼猴桃幹的包裝就是壹片綠,如此大的雷同跟沒有特色的包裝是壹樣的效果,而現有的土特產品,普遍對形象力的研究不透徹,達不到讓消費者壹看就覺得是最好的土特產品的感覺,不能用視覺很清晰的表達產品的風格,達到了讓人壹看眼前壹亮,仿佛回到鄉間田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