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對藝術理論重視不夠
中國藝術界近年來的發展出現了幾大藝術浪潮,如“85美術”、“玩世不恭”、“波普”、“艷俗”等等。在藝術界的藝術浪潮中,藝術家們創作了許多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世界特色的藝術作品,但也有簡單模仿西方藝術的情況..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是因為部分藝術家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對中西藝術的發展沒有形成系統的認識。
“人類通常很難避免同樣的錯誤”,這是叔本華的壹句名言。目前藝術界有人認為理論是以藝術創作附屬品的形式存在的。在他們看來,藝術家創作不需要理論的支撐。他們需要的是情感體驗、努力和創作靈感。事實上,藝術創作離不開理論。沒有理論的支撐,就會失去靈感的來源,很難創作出好的作品。因此,我們必須充分重視目前對藝術理論重視不夠的現象,采取措施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經遇到過幾個藝術院校畢業的自由畫家。他們對“八大山人”壹無所知,甚至認為“所謂八大山人就是八大山人”。由此不難看出,藝術從業者的理論素養水平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密切相關。我國壹些專業美術院校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理論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上給美術理論課安排的課時較少,難以滿足學生理論學習的需要。
二,從西方視角看藝術理論的意義
根據Genahr和eisner(西方本質主義藝術家)的觀點,藝術是人類實踐和文化中非常特殊的壹部分,人類的藝術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教育形成的,而不是自然發展的。因此,Genahr和Eisner認為,藝術教學作為大眾化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由藝術創作、美學、藝術批評和藝術史四部分組成。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美學理論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不難發現,西方藝術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藝術理論的學習,註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論素養。
審美與人生價值息息相關。藝術學校通過開設美學課程,使學生對美的類型、本質和形式形成系統的認識,同時提高對美的判斷、領悟、認識和欣賞能力。另壹方面,藝術批評是以藝術欣賞為基礎,按照相應的標準對藝術現象和作品進行的價值判斷和理論分析。學習藝術批評的相關知識,對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審美判斷、藝術感受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藝術史相關知識的學習也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任何專業的學生來說,都必須了解本專業的歷史,對自己學科的發展過程和意義形成系統的認識。“讀史使人明智”,因此,學生通過學習中西藝術發展史,可以掌握藝術的發展脈絡和現狀,可以在吸收其精華的基礎上,拓展藝術發展的嶄新局面。
三、藝術教育的本質和藝術理論的意義
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發展,靠的是蔡元培。上世紀初,蔡先生提出了“美育救國”的口號。“美育救國”在當前仍具有重要意義,對全民審美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因此,藝術教育作為大眾教育的新生力量,其本質是審美文化和藝術文化的教育。鑒於人們對美的需求越來越大,美術學院作為壹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教育機構,應該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方向,能夠自覺審美的人才。培養的人才應該是服務於社會的藝術愛好者、藝術工作者和藝術教育者。
目前我國美術院校比較科學的審美教學方式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專業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的技能和技巧,缺壹不可,相輔相成。只有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藝術人才。www.LWlm.com紙業聯盟
四。結論
無論是立誌成為藝術家的創作者,還是實用藝術領域的實踐者,都需要相應的藝術理論基礎,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藝術理論知識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意義。最後以壹句名言結尾“在藝術領域,人的思想和理論知識的高度決定了眼界的高度,也影響著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