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資料顯示,我國商代就已出現貴金屬金銀制品,西漢開始出現金銀物件,標誌著中國古代造物技術進入更高階段。就古代包裝而言,稀有的金銀為宮廷奢華風格的包裝提供了物質可能性。此外,金銀良好的延展性、金屬光澤和日益精細化的加工工藝,使古代包裝容器在造型和裝飾上有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同時也使古代包裝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和藝術化,其藝術價值是以往包裝無法企及的。比如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八重寶信,不僅制造工藝極其復雜,裝飾工藝也是如此。[2]就技術的發明和改進而言,造紙術和印刷術對古代包裝的發展極為重要,並起到了非常深遠的推動作用。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並且隨著制造技術的提高,各種不同性質的紙張相繼被發明出來,其中有壹些被應用到包裝上,比如防水紙、防蛀紙等。造紙對古代包裝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極大地豐富了包裝容器的造型形式。在古代,有些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耐折性,可以加工成不同形狀的包裝容器,如紙袋、紙箱等。陸羽的《茶經》中有關於紙袋的相關記載:“紙袋:用白藤紙縫制而成,用以貯存焙炒後的茶葉,以免其香氣外泄。”;“熱壹旦儲存在紙袋裏,氣的精華就散不掉,到最後就涼了。”【3】包也是包。據《新唐書》記載,唐代用紙板制作紙杯、紙箱等包裝容器。其次,包裝的範圍廣泛擴大,使包裝趨於民俗化、生活化,拓展了包裝的便利功能。據史料記載,古人常用紙質包裝來儲存和運輸壹些日常用品,如茶葉、藥物、水果等。印刷術作為古代另壹項重要的科技發明,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包裝的美化和推廣功能,改善了包裝的構成要素,使包裝裝潢成為壹個獨立的個體為包裝服務,這在北宋以後尤為明顯。如現在保存在歷史博物館的“劉氏商標”,刻有“濟南功夫針店”的名稱,中間有大白兔搗藥的圖案,圖案的左右兩側標有“認門前大白兔為留念”,下面刻有說明商品質量的廣告詞和銷售方法:“購上品鋼筋,制精針為功夫,用之於民,不竊功。如果他們受歡迎,請給他們額外的救濟。”整個版面圖文並茂。大白兔相當於店鋪的logo,文字宣傳突出了針的質量和銷售方式。二、傳統經濟結構與包裝的關系自原始社會出現以來,包裝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發展十分緩慢,沒有質的飛躍。原因在於傳統的經濟結構。從夏朝建立起,中國就進入了奴隸社會,奴隸制條件下的經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奴隸主完全占有社會生產資料,從而迫使無數奴隸為他們從事生產,主要是提供各種奢侈品,滿足奴隸主生產生活的需要。所以他們的物質資料的生產並不是針對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這就使得產品交換的可能性非常小,換句話說,社會產品很難進入流通領域實現其價值。在奴隸制下,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遵循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是產品的價值。[4]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嚴重阻礙了產品包裝的發展。壹方面,奴隸主完全占有社會生產資料,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不同消費群體的存在和市場交換規模的出現,從而制約了多樣化包裝樣式的出現。另壹方面,社會化生產不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基礎,阻礙了社會市場的發展和形成,使產品難以進入流通領域,阻礙了包裝功能的拓展。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革命性變革。從此到1840,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是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相結合,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隨著封建社會的第三次社會分工,商業脫離了工業,形成了獨立的產業。與奴隸社會相比,封建社會的商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壓制下,商品經濟並沒有脫離自然經濟,成為主導社會。雖然封建社會商品經濟壹度發達,商業資本也變得十分活躍,商業壹度繁榮,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如唐中後期方市場體系的崩潰,市場壹度多元化、自由化。但是,由於商品生產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是商業把產品變成了商品,而不是商品用自己的運動形成了商業。[5]再者,廣大下層民眾的消費能力低下,市場需求十分有限,無法刺激商品生產的發展。以上兩個方面使得經濟運行鏈條中的生產和消費環節非常薄弱,極大地限制了產品的多元化生產和多元化市場的形成,從而間接阻礙了商品包裝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