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滿江,1911,河北保定人。原是西南聯大生物系助教,被學校選派去美國深造,工資1944。但他在1947獲得斯坦福大學生物系博士學位後再也沒有回來,而是留在導師身邊繼續研究工作。1955轉到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5年後,他申請到了美國比較普通的大學——天普大學生物系,1962歲晉升為教授,也就是51。
從65438+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mRNA誘導胚胎分化的研究中。他將牛肝細胞的mRNA註射到小鼠腹腔水腫癌細胞中,聲稱癌細胞的生長得到了有效控制,並發表了多篇文章。雖然進壹步的研究表明,直接給癌癥患者註射mRNA不僅可以控制癌細胞,還可以促進其生長。但無論如何,他聲稱這壹成果為人類征服癌癥帶來了壹線曙光。他的親戚朋友也聲稱牛滿江會獲得諾貝爾獎。
如果牛滿江的研究真的能攻克癌癥,那麽獲得諾獎將是小菜壹碟。不幸的是,他的體外實驗也很有問題。壹些研究人員發現,重復他的操作後,他們無法獲得相同的結果。他們派人去了牛的實驗室,可他們能得到陽性結果,可當他們回去的時候,他們又拿不到了。後來,他們報告了這個負面結果。在1967中,曾與牛滿江長期合作的希爾曼博士也發表了壹篇文章,稱她離開自己在牛滿江的實驗室後,無法重復之前的實驗。可想而知,這些報道給牛滿江的科學聲譽帶來了極壞的影響。
牛滿江立即發展到臺灣省。1967年夏天,在臺灣省的壹個暑期科學工作坊做了六周的講座。進入科學落後的中國社會,他如魚得水,很快征服了那裏的媒體:“7月23日,1967,臺灣省的主要報紙,如中央日報、中國日報、征信報、聯合報、青年戰士報,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牛教授的科研成果。用的標題很醒目,比如牛滿江,癌癥的挑戰者;”癌癥不是絕癥,核酸可以治病,牛滿江實驗有效,試管裏溢出物很精彩”以及副標題“震驚世界名聲大噪,獲諾獎希望挺高”;抑制癌細胞,有了新的發現,牛精心實驗,已接近成功的邊緣”十幾年的‘癌癥’戰鬥,牛的成功實驗”《癌癥之星》副標題是“牛博士發現了RNA。”(李:生命奧秘的探索者——牛著,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88)不久,他又受到、、等政要的接見。令他欣喜的是,1970,他和很多美籍華人教授壹樣,也被選為中研院院士。
但臺灣省畢竟只是個小地方。1972尼克松訪華後,牛滿江想在內地發展。他聯系了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並在那年夏天回到了闊別28年的祖國。作為中美關系解凍後第壹批訪問中國的美國科學家之壹,他和楊振寧壹樣,因為可以理解的原因受到了周恩來和其他領導人的接待,被譽為中美之間的“友好使者”。1973年5月,與美國第壹任駐華聯絡處主任布魯斯(D.Bruce)同機抵達北京,開始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系主任、動物研究所教授童第周合作開展科學研究,進壹步被公認為“中外科技交流的典型範例”。
與中國最高層的頻繁接觸使各級政治家對他刮目相看,當時的國家科委主任也給予了全力支持。而且他也確實利用這個身份和他在美國的關系,特別是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關系,在中美交流中做了壹些事情,比如邀請壹些美國的科學家來中國訪問,幫助中國接觸和購買壹些儀器,為中國的科學家獲得壹些幫助,等等。
壹個有那麽多政治光環,喜歡在記者面前表現自己的人,當然會被媒體哄。在整個1970年代,他都是中國最受關註的科學明星之壹。除了“美國教授”的頭銜,他還被授予“科學巨人”、“世界著名生物學家”、“世界著名大科學家”、“即將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核糖核酸之父”等稱號。他在1973與童第周教授合作發表的成果——通過向卵內註射mRNA可以誘導雙尾金魚發育為單尾金魚——在1974受到嚴重質疑,至今無人能重復,仍被報道為1949以來中國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壹(童第周教授只是壹個經典的實驗胚胎學家。尤其是在“文革”的沖擊下掃了幾年廁所,他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已經落伍了。在合作研究中,相關實驗主要由牛設計。另外,註射用的不純mRNA也是牛提供的,所以整個工作應該主要由牛承擔)。對他的宣傳如此之大,以至於許多中國人認為他獲得了諾貝爾獎。
然而,政客的肯定和媒體的炒作在外國科學家身上並不起作用——他們只承認可重復的科學實驗和真正的科學論文。1980年4月底,在京西賓館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核酸大會上,他們與東道主牛發生了激烈的沖突。第壹個發起者是D.Baltimore,65438-097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逆轉錄酶的發現者。他斷言高等生物的組織或細胞中不存在逆轉錄酶,這使得在座的其他生物學家也對牛的論文進行了評論——把大豆mRNA放入水稻,發育中的種子中出現了大豆蛋白;牛和其他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大豆的mRNA被逆轉錄成大豆的DNA這引起了懷疑。接著,會後,1980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DNA測序方法的創始人之壹W.Gilbert也猛烈抨擊牛滿江:“牛滿江是中國的李森科,它要把中國的生物科學引入歧途。牛滿江的工作是煉丹,沒有對比試驗。”他的演講後來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