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直接灸,又稱明灸、著膚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面施灸的壹種方法。
古代稱為“著肉灸”,如《千金要方》記載:“炷令平正著肉,或勢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對皮膚的 *** 程度不同,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壹種方法。 又稱“隔物灸”“間隔灸”。
古代的間接灸法種類很多,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條灸 艾條灸又稱艾卷灸。
是將艾條壹端燃著後進行灸療的壹種方法。最早見於明代朱權著《壽域神方》雲:“用紙實卷艾,壹紙隔之點穴,與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差。
”艾條灸可分為懸起灸、實按灸、隔物灸三種。 (1)。
懸起灸 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之上的壹種灸法。壹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灸5—10分鐘,可是皮膚又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
操作方法,分為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
實按灸 施用藥物艾條點然後,墊上紙或布,乘熱按到穴位上,使熱氣透達深部組織的壹種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蓋某些物品後,將艾條點燃後懸灸隔物的壹種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殼灸和隔蟾處皮灸。 溫灸 溫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為溫灸器灸,蒸氣灸及鋪灸等。
(1)。溫灸器灸,又叫灸療器,使用金屬特制的壹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
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種物器來取而代之的。如《肘後備急方》記載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葦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氣灸,將 艾葉或艾絨放入容器內煎煮,用蒸氣熏灸。
(3)。鋪灸,是將艾絨鋪在穴位上而施灸的壹種灸法。
2.艾灸養生療法主要分為幾種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壹種中醫療法,有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療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 艾炷灸療法。艾炷灸療法指使用燃燒的錐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為直接灸與間接灸。
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須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等。
(2 )艾條灸療法。艾條灸療法是指用艾條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濕痹癥及其他多種虛寒性疾患。
(3 )藥卷灸療法。藥卷灸是在艾絨裏摻進藥末,用紙把艾絨裹起來成為藥卷,點燃其壹端而施灸。
適應證大致同上兩種灸法。(4) 溫針灸療法。
溫針灸療法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壹種方法,先根據病性選穴施針,得氣後留針,後將艾滅裹於針柄上點燃,直至燃盡,使熱力通過針體傳人機體,達到溫經散寒等目的。(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又稱溫筒灸,是用金屬等材質特制的壹種圓筒灸具灸穴位的壹種病方法。 溫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可調和氣血,溫中散寒。
3.艾灸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壹、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壹切虛勞損傷。
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壹,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裏艾灸。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
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癥,灸關元三百壯。
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二、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裏。
三、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裏、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郤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據不同病證,選用以下兩種灸法:(1)艾條灸。
將艾條壹端點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溫熱感。壹般可灸3-7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
這種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溫和,病人受灸後感覺舒適,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將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後點燃尖端慢慢燒。病人感覺痛時,立即將燒剩的艾柱鉗去。
每燃壹個艾柱,就稱為灸“壹壯”。這種灸法 *** 較強。
也可以在艾柱與皮膚之間墊置生姜片、蒜片或食鹽,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鹽灸。隔姜灸宜用於治療慢性胃腸病、腹痛、嘔吐、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癥;隔蒜灸可用於肺病及瘡癰;虛脫及寒性腹痛、吐瀉,可在胳部隔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