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劉子龍簡介

劉子龍簡介

劉子龍

劉子龍以他多彩的蠟染畫而聞名。1984年夏天在中國美術館中央大廳舉辦的“劉子龍蠟染繪畫展”在京引起轟動,彩色蠟染繪畫也在社會上掀起熱潮。這次展覽讓人們了解了劉子龍的彩色蠟染畫和他的藝術

中文名:劉子龍。

國籍:中國。

出生地:河北省武清縣

出生日期:1941年

職業:畫家

代表作品:《愛情》、《姐妹》、《花房春秋》等。

生命歷程

1981年,劉子龍40歲。他對蠟染壹無所知,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

1983年,劉子龍42歲。他被列為河北省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彩色蠟染技術”的課題負責人。

1984年,劉子龍43歲。他帶著79幅彩色蠟染畫,以個人名義走進中國美術館正廳,成為中國第壹位在此廳舉辦個展的現代青年畫家。

1985年,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為他拍攝了劉子龍蠟染畫,翻譯成7種文字,發往157中國駐外使館進行文化交流。

43歲的他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享譽全球,堪稱傳奇。傳奇如何誕生?劉子龍老師說,因為二十分鐘!纖維藝術家羅斯考先生20分鐘的演講極大地改變了劉子龍的人生軌跡!

劉子龍出生在壹個貧困的家庭。因為窮,他只在藝術學校上過幾個月的藝術課。15歲開始在壹家蔬菜公司做臨時助理;17歲到水泥廠;19歲無業開“紫龍畫社”;23歲,國家個體戶政策收縮,他又失業了;第二年,劉子龍在壹家針織廠開始了他的第壹份正式工作——出口花樣設計,幹了十多年。1981年,當時40歲的劉子龍作為針織廠的重點培養對象,進入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畫系深造。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平凡的生活會轉入另壹個陌生的軌道,傳奇開始了。

經過多年的繪畫自學,劉子龍珍惜在高等院校接受專業培訓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以驚人的熱情學習,白天泡在課堂上,印染、工藝美術、廣告、陶瓷等。,去聽了所有的課;晚上去圖書館,查資料,抄筆記;周末去美術館,看藝術展。1982美國壹級纖維藝術家、威斯康星大學教授羅斯考先生來中國做“纖維藝術”講座。劉子龍憑著好學的精神,在袁雲福教授的推薦下,以編外生的身份擠進了這個僅有16個名額的特殊班級。講座最後,教授給每個學生安排了20分鐘的畢業講座,逐點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幫助大家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

正是這短短20分鐘的對話,讓劉子龍的藝術探索發生了重大轉折。

劉子龍非常珍惜老師的評價。他幾乎用了所有的神經去聽老師的教誨。

羅斯考教授對他的蠟筆畫《溫暖的陽光》大加贊賞,並做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劉子龍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對色彩的獨特運用和對色彩的高度敏感。他建議他結合自己的特長,發掘中國最傳統、最古老、最原始的纖維藝術,通過發揮紡織品的特殊性,挖掘自己藝術創作的潛力。

俗話說“聽君壹席話,勝讀十年書”。羅教授的建議讓久久不能平靜。經過反復的思考和仔細的考慮,他胸中的壹些想法壹點壹點的清晰起來。他想到了蠟染。這種永恒的染織藝術不就是中國最傳統、最古老、最原始的纖維藝術嗎?做出了壹個大膽的決定——劉子龍毅然從西畫創作轉向挖掘民間藝術,並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蠟染的探索。

劉子龍的蠟染傳奇開始了!

創新蠟染

傳統蠟染由於靛藍染料的限制,壹般都是單色的,靛藍染料只作用於棉布,容易褪色。劉子龍在西方繪畫方面有多年的經驗。他的強項在於色調的運用,但對蠟染幾乎壹無所知。查閱了壹些資料後,他突然突發奇想:為什麽不先在紙上做個實驗?

紙上蠟染?!稍微有點蠟染經驗的人,當時可能都要罵他荒唐無知了!但是劉子龍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真的做到了!當劉子龍拿出自己的第壹批蠟染畫時,時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畫系主任的袁雲福先生不禁驚呼:“妳是怎麽畫出來的?!!"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立即做出了壹個決定:延長劉子龍的學習時間。

袁雲福給劉子龍分配了壹個工作室,請他結合自己在色彩控制方面的專業知識,解決彩色蠟染繪畫的新問題。

彩色蠟染畫以獨立的藝術品形式從畫室中誕生!劉子龍打破常規,大膽運用自己熟悉的繪畫技巧,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個性完美地融入蠟染作品中,既保留了傳統蠟染清晰、質樸、明快的民族氣息,又增添了獨特的現代灑脫感、現代繪畫觀念和具有現代感的作品。1983年,河北省紡織局發現了這壹可開發的蠟染新品種,河北省科委將其列為國家河北省重點科研項目。

劉子龍不斷研究各種纖維材料的表現效果,進行科學實驗,改進工藝設備和繪畫方法,他有了壹個更大膽的想法:把彩色蠟染應用到更多的纖維材料上!他努力學習,徹夜未眠。經過壹年多的反復實驗,他終於在蠟染材料的使用上有了突破,從棉到麻、毛、絲、化纖等多種面料。

1987年,劉子龍研制成功皮革蠟染畫,並於同年申請了專利。皮革上的蠟染,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哦!

1994年,劉子龍的彩色蠟染工藝也獲得了專利。

爽朗的劉子龍告訴我們,他最近正計劃將彩色蠟染應用到堅硬的材料上。60多歲了,大膽創新,不拘壹格依舊!也許這就是他那張看起來只有五十歲左右的年輕臉的秘密。

創作作品

劉子龍成功了,他的彩色蠟染技術獲得了許多專利。他的彩色蠟染畫在藝術界開辟了壹個新的畫種,為中國民間藝術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追根溯源,筆者認為其成功的原因是:對藝術的激情和堅持。

激情是壹個藝術家區別於普通人的最大特征。我們腦子裏經常會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是當我們想要付諸實踐的時候,我們會考慮資金基礎,自身條件,風險程度等等,以求利益最大化。當各種條件分析總結後,我們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很多時候好的想法都是胎死腹中。而真正的藝術家,往往不記得自己失去了什麽,不在乎後果,只是帶著對藝術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創作中去,激情,讓他專心創作,擺脫世俗的煩惱;專註,讓他有不壹樣的視角去感受世界;那種獨特的感覺讓他深入思考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最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凝結了作者思想結晶的藝術瑰寶。

回憶起在艱難歲月裏堅持繪畫的生活,劉子龍仍然感觸良多。每天下班後,他都背著圖夾出去寫生。河邊,街上,大樹下,小縣城處處都是他的足跡。為了練習人物素描,他讓弟弟妹妹和隔壁的孩子充當模特。起初,每個人都覺得新鮮,但他熱情的創作能量很快就嚇住了他們。他經常要求模特們靜坐幾個小時,這是極其辛苦的。最後大家看到他找模特就走了。在這方面,劉子龍有自己的方式。他口袋裏有打工賺的錢,每次付給模特壹毛錢作為報酬。有壹次,他畫到深夜,他當模特的姐姐手裏拿著壹毛錢睡著了。處於高度創造性活動狀態的劉子龍壹點也不累。他不停地叫醒妹妹,讓模特保持姿勢,勸她喝點涼水保持清醒。

毅力是任何想成功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寶貴品質。縱觀劉子龍的心路歷程,從堅持自學繪畫,到壹開始對蠟染藝術的探索,“堅持”二字壹直伴隨著他。生活的窘迫從未讓他想放下畫筆,從零開始探索蠟染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從未讓他不堪重負。他就像壹個執著的鬥士,無論面對多少困難,他總是緊緊抓住手中的畫筆。這種精神給了無數有誌青年堅持理想的巨大鼓舞。

喝水的時候

在我第壹次訪問劉子龍的幾天後,作者接到了他的電話,在他的眉宇間,他壹再告訴我要為我的恩人留下更多的筆墨。

劉子龍談到了恩人。

連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正是在連先生的指導下,開始向人民學習,他的作品從藝術向生活靠攏,實現了藝術作品的生活化和商品化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定是壹位傑出的畫家和藝術家,也是我們國徽的設計者。張老先生在劉子龍的藝術生涯中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張先生幾乎從未缺席過劉子龍的蠟染學術會議。20世紀80年代中期,壹位老人的妻子病危,劉子龍建議他照顧她。而王先生卻把女兒從外地召回,照常參加鑒定會。他說:“子龍,我應該參加。”會後的第二天,王先生回到家,他的妻子去世了。令人心碎!

、於峰、張、曹振峰、陶以及北京當代畫協的油畫家們,都在談論著這些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給予過巨大幫助的恩人。劉子龍的感激像壹條洶湧的河流。

蠟染理想

劉子龍壹直有壹個理想:讓人們穿上我的蠟染。

1987年,壹位新加坡商人在美國看了電影《劉子龍蠟染畫》,大為著迷。他親自找到劉子龍,表示願意投資這個項目,實現彩色蠟染的工業化生產。聽了這話,劉子龍非常激動。他想都沒想就離開了家,來到了深圳。投資人在寶安圈了27畝地,註冊了紫龍蠟染有限公司,創業之初,對方問他“妳有什麽條件?”他說:“有人投資是最好的事情。我有什麽條件?我沒有條件。”他的“無條件”讓對方大吃壹驚。商人不相信有免費的午餐。他們非常不安。猜到他們心裏不踏實,就時不時上門找他提個條件。但劉子龍想了很久,哽咽著說:“我只要吃好,活好就行了。”純粹的無欲無求,今天依然讓人發笑。

紫龍蠟染有限公司的註冊成立,讓劉子龍看到了彩色蠟染產業化國際化的理想曙光。然而,生活往往是戲劇性的。在彩色蠟染即將風靡市場之際,投資方在印尼的紡紗廠突然失火,發生變化,投資方撤資回國。錯過了壹個推廣彩色蠟染的絕佳機會!

此後,多家企業與劉子龍合作生產彩色蠟染。山東穆平的壹家蠟染廠采用了劉子龍的彩色蠟染技術,其產品曾轟動壹時,在各個展會現場賣斷貨。但由於經營不善等各種原因,結局不佳。

十幾年過去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壹時的彩色蠟染繪畫熱,像壹股狂潮,隨著時代的浪潮沖走了,只留下了些許痕跡。劉子龍的彩色蠟染技術獲得國家專利認證已有十余年,但至今成了“內室養,無人識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劉子龍是壹個純粹的藝術家,他對營銷無能為力。但他的彩色蠟染技術無疑是業內的佼佼者。他領導的劉子龍藝術工作室作為壹個極具國際市場前景的科技項目,蘊含著很高的創新科技含量,與深圳“文化立市”的春風不謀而合。為什麽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後記:中國是專利申請大國,目前專利申請總量已超過200萬件。但縱觀專利申請現狀,我國80萬項專利成果大部分被束之高閣,轉化率不足10%。大量優秀的工藝和技術沒有得到適當的推廣,仍然塵封在市場的角落裏。如何解決技術與市場脫鉤的矛盾,讓更多優秀的產品進入現實生活?這個問題提醒我們深思。

最新面試

蠟染,另壹個非遺端午節

蠟染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其色調清新淡雅,圖案多樣,藍底白花,在中國傳統染織工藝中獨樹壹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蠟染因其固有的顏色單壹、易褪色等缺陷,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在現代,人們大多將傳統蠟染織物視為藝術品或裝飾品,很少將其視為服裝面料。但在20世紀80年代,劉子龍創造了獨特的彩色蠟染工藝,打破了傳統蠟染的局限性,使用了多種顏色和面料,成品具有色彩豐富鮮艷、不褪色的特點,在蠟染行業開辟了壹片新天地。

蠟染專題第壹期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反饋,也讓作者知道了“現代蠟染之父”劉子龍的存在。為了進壹步了解蠟染,了解蠟染藝術,普及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筆者有幸通過先生的介紹,於10月30日165438采訪了先生(以下簡稱劉先生)。第壹次見到劉先生,他魁梧的身材,時尚的寬邊眼鏡,壹頭及肩的黑白長發,讓我完全感受不到劉先生72歲高齡的滄桑。劉老師和藹地笑著,熱情地和我們握手問好,瞬間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完全不像我采訪前想象的孤僻老藝術家的形象。還有劉子龍夫人,陳毅仁老師,親自捧了壹杯茶招待我們。潔白如玉的瓷杯裏,茶呈黃綠色,瞬間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杯口抿著淡淡的香氣,沁人心脾。午後的陽光裏,我們和劉老師壹起徜徉在茶霧中的蠟染藝術河裏。

基於歷史,中國是最早的。

蠟染作為壹種傳統手工藝,已經傳承了幾千年。關於蠟染的起源,劉老師說:“根據相關資料,最早興起的有四個國家:中國、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群島)。起源是誰?現在還不確定。因為目前的結論都是從墓葬中埋藏的文物或物品推斷出來的,嚴格來說,並不能確定誰是最早的。但從目前已發掘的來看,完全有理由推斷中國是最早的。根據考古文獻記載,我國的蠟染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當然,真正確認蠟染存在的是秦漢時期。我國蠟染發展最繁榮的時期是唐代,宋代以後開始衰弱。到了明清時期,基本上被藍印花布取代,可謂是壹個‘沒落’的時期。”

劉老師不喜歡大家常用的“逐漸消失”這個詞,更喜歡用“衰落”來表達。他認為蠟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史料,很明顯,中國是蠟染的發源地。雖然後來發展逐漸衰弱,但並沒有走向滅亡。劉老師告訴我們,他所了解的蠟染在中國的分布主要包括貴州、雲南、湖南、四川、廣西和臺灣等省份。貴州是中國蠟染之鄉。據統計,制作和使用蠟染的有80萬人。這些使用和制作蠟染的人繼承了祖先留下的技藝和古老的蠟染文化。

廣泛傳播的世界性藝術語言

中國蠟染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不僅僅是西南地區。關於蠟染在中國的發展和分布,劉老師說:“批其實在中原自古就有,甚至有學者認為蠟染最初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的。不過這只是猜測,並沒有明確的信息記錄。很明顯蠟染主要是苗族傳承的,當然也有布依族、仡佬族、瑤族等多個民族。”

劉老師為我們總結了蠟染的三種形式。第壹種是古代的自制期,主要是作為女性出嫁時的服裝;第二種用於17和18世紀以後的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時期,屬於商品化進入市場。原因是荷蘭入侵爪哇(今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將他們的工匠帶到荷蘭制作蠟染。從此,機械化蠟染生產開始了。因此,過去在印尼銷售的蠟染印花常被稱為人造荷蘭印花。雖然是從占領開始的,但是促進了蠟染的發展,把蠟染介紹到了西歐和世界。三是我們常見的工藝品,既實用又有觀賞性;四是90年代在全球形成的“蠟染熱”。這個蠟染熱指的是蠟染繪畫熱,據劉老師說主要是現代藝術的影響造成的。

據劉老師講,過去的三種形式並沒有形成今天這種純粹的繪畫形式。但是現在世界範圍內的蠟染熱仍在繼續。出現這種形式的國家有德國、美國、英國、意大利、瑞士、日本、東南亞國家等。當時有30多個國家在做蠟染繪畫,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藝術語言。而不是我們國畫,雖然在國內地位很高,但並沒有形成世界性的藝術語言。

文化觀的價值亟待拯救。

蠟染作為中國流傳千年的古老手工藝,應該是享譽海內外的。但對此,劉先生頗感無奈。他感嘆道:“現在中國的蠟染其實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搶救文化,不能忽視中國蠟染文化。中國蠟染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很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劉老師舉了壹個真實的例子,“我在新加坡辦了壹個畫展1991。當時新加坡文化部有壹位女官員,是新加坡組織世界文化活動的主要人物。她的名字叫林秀香。當時她已經是新加坡的蠟染藝術家了。她參加我的展覽的時候居然說‘中國有蠟染嗎?我聽了,告訴他,中國當然有蠟染,不僅有蠟染,而且比他們馬來半島早壹千年。直到那時,她才意識到她很驚訝,並邀請我參加他們的國際藝術節。回想起這些,劉先生不禁感嘆:“這太可悲了!這既說明她對蠟染的認識不夠全面,也反映出中國蠟染在世界上的聲音太弱。”

窺壹斑而見全豹,正如劉老師所說,通過這個真實的例子,至少可以看到中國蠟染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逐漸下降甚至基本沈寂的殘酷現實。所以此時搶救中國蠟染文化是最關鍵的時刻。

值得慶幸的是,據劉老師介紹,為了推廣蠟染,深工藝術學院的李群正在全力推動此事,並在藝術院校設計之都創意中心設立了“蠟染藝術創意工作室”2012.10.65438;2013“深圳創意12”“劉子龍蠟染藝術創意工作室師生作品匯報展”在深圳大學美術館首次亮相2013 12 18—2013 12 25;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藝術學院景也非常重視蠟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藝術學院於2013+08-2013年6月舉辦的首屆“劉子龍現代蠟染繪畫高級研修班”在京圓滿結束。與此同時,由中央文化管理學院和深圳理工藝術設計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現代蠟染繪畫邀請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當然,劉老師個人是非常重視的。他說,只要有必要推廣蠟染,他會不計個人得失,全力以赴。

非遺之爭,又壹個“端午節”

中國人經歷了1800多年的“珠算”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看到新聞的時候,我是高興的,但是我又為蠟染感到惋惜,蠟染已經傳承了2000多年,是中國而不是世界的非物質遺產。

談及非物質遺產,劉老師感嘆:“聯合國批準印尼蠟染,比我們晚了至少500年,真可惜。現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印尼有蠟染,卻不知道還有壹個比印尼更高級的國家——中國也有。像端午之爭,真正的‘祖宗’也沒有取個名字。”雖然非遺糾紛之後,政府更加重視,有了保護,但是損失的經濟利益是無法估量的。關於蠟染經濟,劉老師直言:“很大。我看過壹份文件,記錄了印尼包括蠟染產品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壹年達到130億美元。”印尼蠟染有這麽大的經濟效益,自然離不開他們對蠟染的重視。甚至我們的第壹夫人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也畫蠟染。對此,我只能感嘆自己的蠟染無人問津!

對比古今,邊緣相似,逐漸衰落。

到現在,蠟染分為傳統蠟染和現代蠟染。兩者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麽,古今蠟染對比有哪些值得關註的突出問題?對此,劉老師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是圖案,傳統蠟染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但是現在西南少數民族依然保持著傳統的圖案,傳承的意識大於發展的觀念。因為他們常年把祖先的東西(蠟染圖案)印在腦子裏,需要制作蠟染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把傳承下來的圖案畫出來,形成壹種“相似”。也許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創新,但如果傳統的技術和觀念太深奧,有高深的技巧,就很容易成為“包袱”,舍不得扔掉。

其次,藝術觀念和藝術素質。蠟染最初是農民在耕作後繪制的,是在農耕領域創作的。沒有藝術家的參與,加上染料的限制,始終保持藍白。直到90年代,在世界藝術家的參與下,蠟染繪畫才得以形成和豐富。比如美國,作為壹個沒有蠟染歷史的國家,因為它處於世界現代藝術的中心,受到很多藝術形式的影響,所以把蠟染畫推向了現代。當然,除了設計、藝術觀念和素質,還有繪畫能力、文化素質和藝術鑒賞能力,這也是傳統蠟染和現代蠟染的本質區別。

關於傳承與發展,劉老師說:“以前傳統蠟染制作人總問我怎麽保持顏色不褪色,但我覺得不褪色就不是傳統蠟染。我的觀點是傳統蠟染應該繼承,所以繼承不應該動,動了就不傳統了。所以我們要開辟兩個途徑,壹個是傳統的褪色青花蠟染,壹個是現代的多色不褪色蠟染。傳統的青花蠟染必須繼續傳承下去,現代的多色蠟染也要積極推廣和發展。畢竟現代蠟染在生活中可以廣泛應用。比如現代的平面蠟染畫,可以通過數碼印花印在織物上,作為日常用品或者藝術衍生品。

劉老師強調,傳統蠟染是中國文化的經典和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得到國家的保護,不能失去根基。要學習老祖宗的看家本領,了解他們的手藝,才能和繪畫形式雙向結合。另外,據劉老師介紹,有學者到埃及考察,估計埃及的傳統蠟染已經滅絕了。然而,由於傳統蠟染的邊緣化和雷同化,我國正處於衰落階段。如果人們不使用它,誰也說不準它會不會有壹天像埃及傳統蠟染那樣逐漸消亡,所以中國的蠟染很關鍵!

出路在哪裏?增值使其受歡迎

如何為不斷邊緣化和沒落的蠟染找到出路?老師認為,壹方面要增加附加值,增加與世界品牌對話的藝術語言。另壹方面,蠟染應該普及和商業化。

劉老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蠟染。在中國國徽設計者的推薦下,劉先生於1984進入中國美術館主館舉辦蠟染展,成為中國第壹位在此館舉辦個展的現代青年畫家。張定先生親自為展覽提及“子龍蠟染藝術”,希望劉子龍發展現代蠟染藝術..事實上,不僅先生,還有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如連、吳作人、張、等,都給了他很多幫助。有了他們的肯定,劉老師坦言,不是他的個人魅力,而是他的藝術魅力和蠟染魅力。

1985年,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劉子龍蠟染畫,被翻譯成7種文字,發往157中國駐外使館進行文化交流。對於這部電影,還有壹點猜想需要研究:國外很多蠟染藝術家從事蠟染繪畫已經超過20年,而我們的電影是20年前上映的。會不會是我們的電影推廣促進了國外蠟染藝術的發展?當然這只是猜測,但這部電影的上映,吸引了壹位新加坡商人在中國投資300萬美元興建紫龍蠟染有限公司,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種工業化夭折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沖擊,藝術被忽視了。劉老師坦言:“這個市場我們沒法推廣。只有妳們年輕人了解它,挖掘它,我們才能發展。不要讓傳統文化真的消亡!”

如何讓蠟染藝術和技術與大眾化相結合,順利推向市場?在這方面,劉先生做了很多努力。由於染料的限制,傳統的蠟染只能在棉布上使用,而且是冷染。現在可以用合成染料發展到多色和增強色牢度,從棉到化纖、毛、麻、絲等織物,甚至可以在皮革上染色。就連今天貴州的彩色蠟染都是他的發明專利,可惜的是,雖然發明了,但老師不知道怎麽營銷。

關於劉子龍的蠟染藝術,當時在場的黃國光老師忍不住說:“子龍的繪畫藝術有兩個特點:壹是符合當下文化藝術和世界繪畫潮流。其次,他的畫可以變成產品,繪畫藝術和蠟染技術的結合可以把產品變成紡織產品,特別適合服裝產品。他的任何作品都是合適的服裝圖案。”黃先生認為並希望將蠟染變成壹種商業化、大眾化的文化,讓更多的人看到並接受它,從而更好地弘揚蠟染文化。

展望未來,期待各界關註。

對於蠟染的未來,劉先生直言希望得到大眾的關註。劉老師說,在印染行業中,蠟染是壹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市場潛力無限,現代印染行業要大力發展蠟染品種;在教育領域,相關院校應增設傳統印染課程,以便更好地延續;在繪畫領域,要在世界語言中推廣這種繪畫,形成多種多樣的民族繪畫。加大宣傳力度,讓公眾知曉;在工藝美術領域,應該在工藝美術中加入這壹傳統經典符號;也希望能成立中國蠟染藝術協會,在各個領域做出努力,形成中華民族強有力的文化符號。(來源:紡織印刷雜誌/林穎采寫)

另壹個劉子龍。

代表作品

  • 上一篇:冬天至日吃餃子的作文是100字。
  • 下一篇:初二上學期數學期末試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