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也叫揚琴。作為壹種樂器,學起來並不太難,但是要學好揚琴還是比較難的。無論是自學還是跟老師學,初學者學鋼琴主要是從握竹和撥弦開始。
1,正確的竹子
基本手型是半握拳,外實內虛,就像手裏拿著壹個雞蛋。大拇指自然擱在食指外側,四指合攏。抱竹時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所以又叫“三指抱竹”。具體握法如下:先將五分之壹的琴竹(握口)放在食指第壹指節靠近指尖處,然後大拇指自然壓在上面,中指第壹指節由指根支撐在下面。用三指牢牢握住琴竹,然後四指自然彎曲折疊,位於竹尾。最後檢查整個手形是否自然合攏,手形外側是否並攏,指關節是否僵硬。註意不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琴和竹捏得太緊,也不要用無名指和五指緊緊抓住竹尾,更不要把琴和竹握在手裏。正確的用力感覺就像每天抓工具壹樣。
2、正確的弦樂動作
演奏揚琴的基本動作是上下活動手腕,輕敲琴弦發音。擊弦動作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發音質量,進而直接影響演奏效果和水平。
常用的擊弦方法是彈腕法,動作分三步:準備動作時,將竹腕豎直握起,以琴竹垂直於地面為準,我們稱這個動作為“擡”;然後手腕在正下方以直線軌跡慢慢旋轉,我們稱之為“下落”;觸弦後,以同樣的軌跡在正上方慢慢旋轉,停在預備位置,稱為“回”;練好“起-落-回”的連續動作後,中間環節的“落”可改為“彈”,即手腕帶動琴竹快速下落擊中琴弦,觸到琴弦時發力,靠琴弦和琴竹頭部的反彈力回到原位。這個連貫動作“起-彈-回”的力量安排應該是放松-用力-放松。我們可以通過拍球找到感覺。拍前手腕是松弛的,拍的瞬間手腕是硬的,然後手腕又是松弛的。需要註意的是,運動時手腕不能“內扣”或“外翻”。扣腕和轉腕會直接影響擊弦動作和發音。雙手交替擊弦時,兩手間距約壹拳,掌心相對,呈八字形。
3.正確的發音
(1)打擊位置:從揚琴的形制來看,是通過振動琴弦來發音的。壹般高音區的有效發音弦長比較短,低音區的有效發音弦長比較長。取有效弦長的十壹分之壹作為最佳擊球點。這個位置的計算方法是:高音區距離琴碼兩厘米到兩厘米半;中音距離琴碼兩厘米半到三厘米;低音區離琴碼三分鐘到三厘米半。耳朵聽,眼睛配合,長時間訓練,壹定能找到標準的擊球點。
(2)琴與竹的打擊位置:正確的發音也需要琴與竹頭的打擊位置。用琴頭中部和竹竿打擊琴弦,發音最粗最飽滿。前或後,不僅影響音色,還容易碰到上面或下面的琴弦,影響準確性。
(3)手腕彈跳的力度:揚琴演奏需要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動作。當我們演奏時,肩、肘、腕和指關節支撐著整個手臂的運動。肩關節是整個手臂的支撐點,運臂時離不開它的支撐。肘關節支撐著前臂,防止它在運動中上下移動。只有以肘關節為軸,才能強化前臂;腕關節是最重要的支撐點,手腕以它為軸上下運動;除了支撐手中的琴竹,指關節與手腕的關節力也是保證手腕轉動的重要因素。
4.正確的練習方法
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和規範,還要有科學合理的練習方法。在練習過程中,首先要勤動腦,也就是帶著問題練習。我們每練習壹首練習曲或壹首音樂,都要明白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麽問題。練習為什麽會有錯誤等等。其次,采取慢練的方法,有足夠的時間關註慢練過程中的技術動作和要領,這樣通過大量的反復慢練,使技術動作定型,把高難度的技術轉化為得心應手的熟練技能。
另外,還要註意培養自己的讀譜能力和試奏能力。在演奏這壹段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壹直在觀察和反應下壹段,甚至下幾段。長此以往,讀譜和試聽的能力會快速增長。
二、初學者如何學好揚琴
對於初學者來說,學習揚琴需要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堅持不懈的練習。想學好揚琴,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於揚琴初學者來說,首先要註意彈奏時的姿勢,擊弦的動作,以及基本的竹法。然後通過練習壹些基礎練習曲和壹些音樂教材,掌握揚琴發音的技術動作和規範,從而掌握“持竹、擊弦、觸錘、撐點、發力”五點綜合技能。
2.初學者在熟悉基本音位後,可以練習壹些簡單的歌曲,如《小星星》、《我是畫家》、《采茶捉蝶》等,逐漸深入練習難度較大的歌曲。
3.初學者每天練琴多少時間,取決於自己的精力和體力。練習的效果應該和時間成正比。需要註意的是“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勤奮和熟悉增加了練習量,而“彌補錯誤”和“熟能生巧”是質的飛躍。
總之,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正確紮實的基本功和科學有效的練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壹些高難度的片段就不要硬練了。如果妳的手和手腕不舒服,妳就不會休息,所以妳的肌肉就會長時間拉伸,慢慢的就失去彈性,收縮不了了。嚴重時會出現肌肉酸痛,導致無法繼續彈鋼琴。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希望揚琴愛好者能持之以恒,努力學習,勇敢攀登藝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