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經濟本質是對產品或者服務所發生的資源耗費和喪失的潛在利益的計量。成本管理模式是在壹定情景下針對成本問題的可重復的解決方案,具有可移植性、可繼承性和可復用性的特征。ERP系統中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對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成本核算,是針對大規模定制環境下的企業資源進行核算。ERP系統中的成本核算模式對成本核算對象進行了擴充,將成本核算範圍擴大,把與生產有關的采購、銷售活動也納入到成本核算中來。預算編制和制造費用分攤具有彈性,采用多個成本動因確定多個分攤因子,使得成本核算更精確。因此,在成本管理任務、成本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方法、數據處理等方面與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實施ERP系統是ERP系統中的成本管理模式的趨同過程,是為獲取成本管理模式趨同的叠代效應。本文就ERP系統應用中企業及企業間成本管理模式趨同的叠代效應作以下分析。
壹、成本管理模式趨同的叠代效應
叠代在軟件開發領域是指為了產生壹個內部或者外部的軟件版本、依照專門的開發計劃和評估標準而進行的壹系列明確的活動。叠代在存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了持續改進,實現了計劃壹小步、實現壹小步、集成模擬運行壹小步的叠代循環。
成本管理也可以利用叠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叠代效應是指成本叠代引起的反射性活動或者後續的行為變化,主要指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持續地叠代,叠代後每個新的成本管理版本都包含了對歷史性的成本管理版本的增量式改進,增量和存量之間可以進行對比,可以實現成本管理的連續集成。叠代效應使得企業的成本管理是面向客戶、適應環境變化的,使得企業的成本管理架構具有了穩固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1.提高了成本決策的質量。 傳統成本計劃和控制主要是對生產過程的計劃和控制,缺乏對客戶定單在企業和企業間的詳細成本計劃與控制,造成企業無法對生產成本、采購成本、庫存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成本進行面向客戶定單和責任中心的協調和管理,進而嚴重影響企業的成本決策質量。
ERP系統可以模擬成本,對每次成本的叠代產生成本增量。通過成本增量可以比較版本之間的差異,對成本變更部分進行詳細分析。此外,每次成本管理模式的叠代是對客戶需求、客戶產品設計、客戶產品實現、客戶產品移交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且進行小範圍成本預先控制。例如,ERP系統中每年的歷史預算、歷史目標成本、歷史價格、歷史成本計劃都是按照版本來管理的。當企業進行新的投資、預算和成本核算時,就可以進行叠代成本的核算,重復使用歷史成本,適應新的成本項目的需求。
此外,成本管理模式的叠代包括區位成本的叠代、目標成本的叠代、預算版本的叠代、開發成本的叠代、制造成本的叠代,使得上遊企業成本的細小變化在整個企業集群裏實現增量的叠代,對邊際利潤和目標成本的計劃和控制實現層層叠代循環,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提高了成本決策的質量,也提高了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2.改變了員工的思維,樹立了全體員工的成本觀念和運作機制。 叠代把各個部門的員工吸收進來。以前各個員工只是關註工作的數量,往往拒絕變更,因為變更會影響效率,減緩產品產出的速度。因此,員工不太重視成本分析、成本設計,企業的考核機制也主要是針對數量產出,對成本差異產生的原因和歸屬難以進行跨部門的分析和追究。
ERP系統中的成本叠代轉變了員工的思維,也改變了員工的態度。企業將對成本的考核轉移到整個企業成本上來,把供應商成本、員工成本、客戶成本和銷售成本都考慮進來,從而可以從整體上降低成本風險,也可以確立各自的考核指標。
3.避免了後期的成本失控,允許靈活改變成本。 ERP系統簡化了零部件的計價手續,簡化了價值估計,簡化了產品成本和銷售成本的核算手續。采用叠代和增量的方法來管理成本可以使企業在早期發現問題,並且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避免受到客戶的懲罰。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中,由於依照線性工作序列來管理成本,產品銷售不出去就導致整個成本不能回收,企業員工壓力大,管理人員也焦頭爛額。
成本管理模式的`叠代可以把隱藏在後期的成本追加問題提前到客戶需求確認的時候,可以對客戶的額外需求進行成本叠代。銷售、研究、生產等部門員工可以對叠代結果進行評價,清晰地定義客戶的需求細節和滿足進度,確認是否獲得了恰當的成本增量、成本風險是否消除。否則,就可以終止該客戶需求。
二、企業間成本管理模式趨同的叠代效應
ERP系統在多個企業的應用促進了企業成本管理模式向ERP系統中的成本管理模式趨同,使得多個企業出現趨同化的成本管理模式,促使企業聯盟體獲取企業間成本管理模式的叠代效應及獲取快速適應成本變化的敏捷性,維護企業間長期合作的敏捷性。
1.使企業聯盟體能快速適應成本變化。 企業聯盟體(簡稱“聯盟體”)是指為了***同利益結成的利益相關者的集合。叠代在聯盟體領域是指為了產生壹個內部或者外部的產品或者服務、依照專門的開發計劃和評估標準而進行的壹系列明確的活動。叠代在聯盟體成本存量的基礎上實現了持續改進。
ERP系統支持多工廠、多地區的企業之間的成本核算。大多數ERP系統中的成本核算模式註重對眾多對象的成本核算,使得企業對各個對象的成本控制可以跨部門和跨企業。企業間的成本核算模式是對控制整個交易過程的成本和費用進行核算,包括處於供應鏈上的企業間的交易成本,把影響商品和服務成本的每壹個環節的作業視為成本核算的重點,逐壹進行作業成本匯總,實現成本的最小化。企業間成本叠代是為實現利益相關者的收益最大化而叠代出成本最小化的方案,使得成本結構、成本執行單位、成本對象的匹配合適。
企業間成本叠代主要是確認聯盟體的區位成本,包括聯盟體裏政府和國家的稅收成本、債權人的融資成本、債務人的權益成本、員工的人力成本、供應商成本、顧客成本等。聯盟體裏的成本叠代把過去屬於財務管理的成本內容也納入到成本管理範圍,擴大了叠代的對象,使得聯盟體可以確認最佳的地理位置,適應當地的勞動力水平、運輸條件和稅收政策。叠代效應使得企業間的成本管理是壹致面向客戶的、適應環境變化的,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得聯盟體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敏捷性。
例如,BASF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使用了同樣的ERP系統,集團企業間的ERP系統可以模擬企業間的合作成本。企業之間成本管理模式的叠代包括區位成本的叠代、目標成本的叠代、預算版本的叠代、開發成本的叠代、制造成本的叠代,使得上遊企業成本的細小變化在整個企業集群裏實現增量的叠代,在企業集群裏作出快速反應,使得企業之間的邊際利潤和目標成本實現層層叠代循環,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既提高了成本決策的質量,也提高了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2.改變了企業間合作的思維,樹立了全體利益相關者的成本觀念。 聯盟體的成本叠代把各個利益相關者吸收進來。以前員工往往只關註企業的成本數量和利潤,拒絕變更企業的成本對象和成本要素,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多於合作關系。因為變更會影響企業效率、減緩企業產出速度,因此大多數企業對企業之間的成本分析、成本設計和成本的放大效應不感興趣,導致投資者、債權人、客戶等對企業之間的邊界成本考核不多。
ERP系統的應用導致聯盟體的成本管理模式趨同,成本在多個企業的叠代轉化了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思維,也改變了他們的態度。成本管理模式在企業之間的趨同使得企業利益相關者對成本的考核從個別企業的產出成本轉移到整個聯盟體的全局成本上來,從而把政府成本、債權人成本、債務人成本、供應商成本、員工成本、顧客成本都考慮進來。這樣從整體上降低了企業間的成本風險,也對社會資源成本的高低進行了考核。
例如,某些企業通過優選供應商降低原材料成本,通過重新設定服務對象甚至外包業務降低成本,還有壹些企業利用直銷減少分銷環節等方式來降低總體成本。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戴爾公司。戴爾公司進入中國後要求供應商也在廈門設立公司,通過與供應商結盟使後勤效率提高、貨源供應改善,減少了庫房面積和原材料停留倉庫的時間。此外,戴爾公司取消了分銷商、代理商、零售商,使流通成本大大降低。戴爾公司直接面對顧客,降低了市場營銷成本和廣告成本。廈門工廠已經成為戴爾公司全球六家工廠中令其自豪的工廠,日本的定單也從廈門供貨。
3.避免了後期的成本失控,允許靈活選擇合作夥伴和成本範圍,對成本敏感性強的合作夥伴進行重點管理。 采用叠代和增量的方法來管理成本可以使聯盟體在早期發現問題,並且立即采取措施糾正合作夥伴的錯誤行為,避免聯盟體發生額外成本,降低采購費用和銷售費用,避免受到客戶的懲罰。在傳統的企業成本管理模式中,企業主要通過選擇產品結構、生產線、供應商等來降低成本;在聯盟體裏,企業可以通過選擇生產企業、銷售商和供應商,甚至是利用全球範圍內的生產資源來降低成本。
例如,敏捷成本單元針對客戶的變化而快速重構成本結構,使得成本單元能夠適應客戶的變化。壹個敏捷成本單元是指針對具體的客戶需求快速組合資源配置的成本中心,當客戶需求變化時,可以根據變化確立供應商、生產線、銷售渠道、產品組合等。此外,敏捷成本單元可以針對客戶的定單進行價格和折扣的核算,倒推出產品的目標成本,在此基礎上組合產品的物料清單,確立成本結構,根據成本結構計算出設備組合和供應商的供貨條件。敏捷成本單元在選擇成本資源時經常要與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部門臨時組合在壹起,形成虛擬化的組織單元來***同完成客戶的任務。因此,趨同的成本管理模式和核算方法為組織單元的動態成本管理提供了便利,也可對成本敏感性強的合作夥伴進行重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