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唐朝人見面禮儀

唐朝人見面禮儀

唐朝人見面禮儀

唐朝人見面禮儀,在我們的中國,是非常註重禮儀的,我中國有很多的朝代,其中,唐朝的人們很註重每壹個時辰的禮儀跟習俗,唐朝人的禮儀有很多,以下為大家分享唐朝人見面禮儀。

唐朝人見面禮儀1

叉手禮

在唐朝開始流行使用,並且沿襲到宋朝,特別是壹些政府機關,上峰高管對底下官員派發任務的時候,下屬官員需要行壹個叉手禮,然後嘴上要回復壹聲:“喏”,跟現代的:“是”壹樣道理。此喏非唯唯諾諾的諾音,正確念法是“惹”。估計是想表達下官也惹了這事情。近期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就出現過這種唐朝的“叉手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觀摩壹下。

遞名刺

唐朝由於經濟繁榮,天下太平,子民們之間的人際交往開始頻繁。此時有身份的、有職務的唐朝人就會叫人專門制作壹種象征自己的身份跟職業的身份牌,叫做“名刺”。而該種重視禮貌的禮儀,壹般成為唐朝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很多時候前去別人府邸拜訪,下人不認識來者,又不能直接放其進去,於是來訪之人就遞上壹張名刺,讓下人傳給主人,主人看後就明白,來者是誰了。

另外,有的書生為了讓監考官註意自己的文章,於是也會經常給對方遞名刺,以便留下深刻印象,讓對方多關照自己。話說,當時有壹位盧杞的書生,此人為了把自己推廣出去,就每天背著幾百張名刺混跡各種場所,凡是遇見有權有勢之人,就上前跟人家互遞名刺,最終通過此方式,結識了壹個監考官員,使得他在科舉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還以此成為了朝廷命官。看來自古到今,遞名片這種禮貌交際方式確實很重要。

另外在唐朝在穿著方面也十分講究各種禮儀,當時可以說是中華文化較為發達時期,文化跟藝術等領域都比較繁榮昌盛,因此唐朝服飾也非常註重地要體現出傳統禮儀。

唐朝男女衣著穿戴禮儀

平時唐朝男子壹般都會穿圓領款的袍衫,同常為圓形衣領、袖子跟衣襟拼接。而朝廷的文官們則要穿長到腳部的袍衫,武官們則穿長到膝蓋下的袍衫,這跟現代的西服差不多,幾乎是人手壹件。每當唐朝有什麽喜慶節日,或者盛宴,全朝人都會穿著袍衫出席,其包括了皇帝、文武百官、普通百姓等。而如果不穿袍衫,則是壹種有失禮儀的表現,很容易被唐朝人看成是異類。

唐朝男子穿袍衫,女子則要穿褥裙。

唐朝時期的女子壹般都會受到封建禮儀的管制,她們接受的禮儀的程度要比男子深入,凡是遇見男子或長輩,都有各種規定禮儀。而平日裏穿衣服,更加要註重。唐朝的褥裙也是當時的壹種時尚女裝,其衣服長度延到腰間位置,屬於超短款上衣跟長裙拼接而成的女裝,衣領分別有:直領、斜領、方領、圓領、袒領、雞心形狀領等。而穿這種裙子,屬於壹個唐朝女子對傳統禮儀的基本尊重。

宮廷禮儀方面,值得壹說的是大家熟知的“三拜九叩”。唐朝的三拜九叩跟清朝的不同,雖然該禮儀制度到清朝的文獻裏才有記載,但不表明唐朝沒有。不過古代的文武百官比較流行用“再拜稽首”禮儀,其在大唐更加慣用。

主要是朝著唐朝皇帝,進行3次的參拜。通常在唐朝,文武百官聞鼓聲進殿開朝,首先會對皇帝,進行兩次稽首跪拜,拜完後眾多官臣齊齊起來列好隊伍排好,接著由宰相當中的“侍中”官職的大臣,迎上前接下皇上的聖旨,完畢後原地退回,走向百官的東北向位置,臉部向西,放聲大喊:“有制”等於是皇帝有旨意的意思。喊完,眾百官又壹次得集體對皇帝跪拜,弄完後,這位侍中大人才開始念讀聖旨內容。

壹般稽首跪拜禮,具體是要頭部呈俯狀點地,然後左手按著右手抱拳互握,拜的時候也很講究,先是站著頭部形成俯伏,再到雙手,接著拱手至地,此時雙手不能松開,手部擺放在膝蓋前方位置,而頭部則至在雙手前面,因此壹氣呵成,完成壹拜之禮,方才稱得上是大臣對天子的敬重禮儀。

跪拜禮

唐朝除了官員要對皇帝舉行稽首禮之外,平時見面也要進行跪拜禮。古代的人們喜歡席地而坐,期間臀部緊挨著腳後跟位置,行禮時,提腰令臀部離開腳後跟,接著膝蓋向前傾,跪到地面,以完成跪拜禮。古籍《周禮》有描述,稱古代人們的跪拜禮儀大概可分為9種:稽首、空首、吉拜、震動、兇拜、肅拜、褒拜以及頓首跟奇拜。然而後來日本人就把唐朝的跪拜禮學到家,他們的房子通常沒有凳子,都是席地而坐,行禮也跟上述的跪拜方式差不多。

另外還有作揖,這是壹種主賓相遇之際的禮儀,通常不用在正式場合。比如交情十分好的朋友,關系不錯的鄰居、同事、同學等,見面都會拱手或作揖。拱手壹般是指表達出自己的敬意,壹般右手在內,左手在外,如果是對方遇到兇喪之事,則要相反拱手作禮,也就是左手在內,右手在外。作長揖,則是比較輕松的壹種敬重禮儀,其無論是男女老少前輩後輩都可使用。

通常會大臂壹開,甩起衣袖,雙手高高舉起,握成拱手形狀,如果高高的由上往下行禮,因此被稱為長揖。唱諾則是作揖的升級版本,在小說《水滸傳》裏,我們經常看到好漢們見面時,除了拱手作揖之外,還喜歡唱個諾,如武松砍了西門慶,流落成為頭陀跟宋江相遇後,就首先稱,小弟給哥哥先唱個諾了。其實這種屬於宋朝時期,男子給別人作揖的時候,同時發出祝賀聲的禮儀,其在當時十分流行以及時尚,故此我們就在小說章節裏經常能看見。

唐朝男子們見面喜歡作揖唱諾,女子則不然,她們有自己的傳統禮儀,叫做“道萬福”。唐宋時代的女子,跟人見面之時會行壹個萬福禮儀,其雙手的手指互相緊扣,輕輕的移至腰間右側,然後儒雅的彎腰微蹲給人行禮,在行禮的同時口中說壹聲:“萬福”。然而唐朝盛世的禮儀還有很多,比如過什麽節日,穿什麽衣服,進行什麽樣的祭祀活動,吃什麽食物等等,這些在古籍中均有記載。

唐朝人見面禮儀2

1、唐朝男子:普通穿著的是圓領袍衫,圓領袍衫壹般為圓領、右衽,領、袖及衣襟處都有拼接邊緣。

2、文武百官:文官袍衫衣長至足裸,武官袍衫衣長略短至膝下,袖有寬窄之分。袍衫穿著很廣泛,上至帝王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居家外出禮儀宴會均可穿著。

3、女子穿著:身穿襦裙服,加半臂,足登鳳頭絲履,頭代花髻。上穿衫衣下配長裙,是唐朝女子十分喜歡的服飾,衣閃內可不穿內衣,僅以輕紗蔽體。

4、稱呼: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和其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呼太真妃為“娘子”;皇太後自稱為“朕”,皇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而太子、諸王有時自稱為“寡人”。

5、行禮:長公主間低位向高位行萬福禮,對平位和低位行頷首禮。宮中晚輩需每日向皇太後、太後、皇帝、皇後請安。

唐朝長公主可自由出入宮,但不應頻繁,出入宮須在宮門處登記。

唐朝人見面禮儀3

唐朝的禮儀文化有哪些

1、中國禮儀

中國的禮節與儀式 。中國 古代有五禮之說 ,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2、禮儀的起源

按荀子的說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 君師者治之本 ” 。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壹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 ,履 行禮儀即是向鬼 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源於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壹種特 殊 體 現形式。

“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壹。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 上一篇:吃安宮丸有什麽副作用?
  • 下一篇:國潮插畫人物-國潮插畫風格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