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以舊換新”的轉型思路
“老原料”煥發“新活力”。新壹代資源型園區在對待資源的態度上是“新”的。老原料開采加工帶來的高風險、高汙染,壹度讓很多資源型園區“談煤色變”、“談油色變”,資源依賴型產業甚至被視為“灰色產業”。新壹代資源型園區要積極突出自己儲量高、距離短、原料成本低的優勢,以積極坦誠的態度為老原料註入新的生命,才有機會真正解決問題,突破瓶頸。
“新手段”幫助“舊產業”。新壹代資源型園區,“新”的意思是幫助資源。新壹代資源型園區要確立資源依賴型產業的主導地位,通過出臺專屬政策、設立引導基金、搭建資源交易所等新戰略、新思路、新工具,幫助其突破產業“瓶頸期”,打造產業“風向標”,掌握產業“話語權”。
“舊資源”走向“新資源”。新壹代資源型園區,“新”就是豐富資源的內涵。從礦產、油氣、森林等舊資源到風能、光能、核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我們對資源種類和價值的認識從未停止。未來會有更多的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空間資源被我們認識和利用,新壹代資源型園區會更加多元化、高端化、專業化。
堅決不同於城區,“先市後市”的轉型方向
與其他園區相比,新壹代資源型園區的轉型升級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園區的發展周期通常是從以產促城到以產促城。在初始階段,依靠產業的發展帶動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功能的更新反過來促進產業的升級。由於資源型園區離原材料近,離市中心遠,園區內大型開采加工項目需要與居民區保持距離,生產與城市不集中。與普通園區相比,資源型園區在轉型過程中的過渡時間更長,產城融合的壓力更大。
對於新壹代資源型園區來說,“先生城”是關鍵,要把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為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在這場耗時耗錢的轉型持久戰中,資源型城市可以推進“先城後產”,徹底修復和完善城市面貌、城市形象和生活設施,幫助園區承擔更多的城市和社會功能。讓資源型園區真正落戶,發揮“排頭兵”作用,推動“優產先行”,因地制宜找到符合區域轉型的獨特路徑,進而推廣、復制、上升為城市整體產業規劃。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轉型路徑
堅持壹張藍圖幹到底,集中資源辦大事,避免“跟風”。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內壹些資源型園區存在“弱集聚”的現實問題。對於資源型園區,既然有資源優勢,就應該紮紮實實、堅定不移地把資源依賴型產業做大做強,千方百計讓資源成為園區發展的“王牌”,而不是“棄牌”或“遍地開花”。只有把資源依賴型產業的基礎打牢,才有資本、有底氣、有信心在更多的創新中建設更高端的產業大廈。
堅持對標技術前沿,瞄準國家需求,避免“假高端”。“走向高端”不僅僅是壹句口號。它要求園區管理者充分聽取專業機構的分析和建議,從資源出發,了解產業鏈,判斷市場走向。同時,也要依靠高水平大學和高效率科研院所的知識和技術供給,支持資源和原材料向高端產品過渡,否則“走向高端”只是“空中樓閣”、“假高端”。
堅持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堅持“有所為”。資源的開采、制備和加工總會伴隨著環境汙染和能源浪費等問題。目前國內壹些轉型成功的資源型園區采取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循環經濟園區,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在資源型園區內,將聚集固廢處理、汙水處理、余熱回收、垃圾發電、環境監測、能源審計等配套服務,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事實證明,資源依賴型產業的強勁發展,可以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反過來,節能環保產業也可以促進資源依賴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幫助資源型園區實現“包袱入市場,多余的肉入肌肉”。
(作者是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研究員)